跟我回家吧。说着就做出要拉妞妞走的样子。妞妞被吓坏了,大哭起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爱孩子,又怎能戏弄孩子(2)
这时,丽文才知道他们经常戏弄孩子。丽文当时很生气,就责怪先生不懂得保护孩子,气头上说要剥夺他接送孩子的权利。妞妞的爸爸觉得丽文把这件事看得太重了,虽然对同事的做法也有些不满,但他不认为会给妞妞带来什么影响。丽文多次和他谈到这事,和他分析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最近的表现。妞妞爸爸从事实中也看到了影响,妞妞好几次半夜哭醒起来,都是说梦到爸爸妈妈不要她了,把她送给别人了。
###觉得一个“玩笑而已”,却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多么深刻的恐惧啊!
请别把“逗”当成了“戏弄”
“逗”孩子和“戏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它经常是###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欢笑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家长们,也要注意一点,就是宁得罪自己的同事或朋友,也绝不“得罪”孩子。当然,有时候同事、朋友们和孩子开玩笑也不存在恶意,看家长不愿意,以后也就不那样做了,所以也不存在“得罪”的问题。
周末,丽文洗完衣服,看到阳台上有自己刚洗过的窗帘,就想和妞妞一起玩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丽文让妞妞站在窗帘另一边,自己站这一边,抓着窗帘的一角,互相看不见对方的脸,然后由一方开始喊对方,丽文喊“妞妞”,妞妞开始判断妈妈藏在哪一边,俩人同时从窗帘左边或右边探头去看对方。孩子的目的是每次探头能和妈妈碰面,而妈妈的目的是每次探头都不让孩子看到。这样,妈妈有可能这一次刚刚从左边探了一次头,听见孩子叫声“妈妈”接下来还是从左边探头;而孩子的判断,妈妈刚才从左边出来,这下该到右边了,就跑到右边,结果扑个空。这样可能来回扑几次空,到终于和妈妈碰上面了,孩子就会乐得大笑起来。尤其是妈妈使了小计策,刚从左边出来,又从左边出来,而孩子已学会判断,通过猜测,也两次从同一边出来,连着脸对脸地和妈妈碰上面的时候,孩子会为自己的成就感###不已。经过丽文一段时间的调整,妞妞回到了自己快乐的生活中。
戏弄孩子则是一种捉弄,###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只能是逗大人高兴,而给孩子带来的却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例如,我经常看到有的大人,到朋友家里时手里拿一个准备给孩子的礼物,却不痛快地给孩子,而是提出一些条件,比如让孩子唱一首儿歌或者流行歌,要么就是让孩子说一些好听的话,诸如“阿姨真漂亮”、“叔叔你真帅”等等,如果孩子不想唱、不愿意说,就做出要把礼物拿走不给的样子,直到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做了,这才满意地把礼物递给孩子。还有一些大人以吓唬孩子取乐,看到小男孩,总是以孩子的小###做要挟,故意做出要找把刀子割小###的之类的动作;看小女孩,就把小女孩极喜欢的洋娃娃或者喜爱的发卡藏起来,说丢了或被别人拿走了,急得小女孩大哭,大人才拿出来算完。###有时会觉得这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个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无形的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不仅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更会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感。
爱孩子,又怎能戏弄孩子(3)
只要遇到这类事情,作为家长就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因为,这绝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也没有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在孩子来看却是大事。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戏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戏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严重缺陷。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戏弄孩子着急,博得###哈哈一笑,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毛病。
“哥哥应该让着弟弟”
有次周末,在家里无意看到这样一个节目,某电视台邀请来一家的三胞胎小兄弟。这三个小孩子年龄只有三四岁的样子,各个健康可爱,齐齐地站在演播室舞台中间,一点也不怯场,可能是看到很多观众都喜欢他们,孩子们脸上都是###的样子,我一下子就被可爱的孩子们吸引住了,放下手里的事情,就来看节目。也许是自己职业的缘故,我更是关注这几个孩子。
漂亮的女主持问道,“你们谁在家里最不听话呢”。孩子们可能有些意识到,最不听话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就犹犹豫豫的互相看看,接着互相乱指,到最后统一在一个孩子身上,被指到的孩子立即变得不知如何是好,脸上开始的高兴和喜悦顿时变成说不出的尴尬。
主持人接着问:“在幼儿园里,谁是小霸王呢,也就是平时最爱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啊。”孩子们又是几分钟的乱指,中间还有互相揭发,台下的观众开始小声说话,最后又是两个同时指向第三个孩子身上,那个“最爱打架”的孩子一下子低着头,不敢看观众,觉得大家肯定都在指责他,显得很难为情。
又是一个让人难受的问题,“你们中谁最爱向幼儿园阿姨告状呢”。孩子们听了这个问题一脸迷惑,也许都不想做那个爱告状的孩子,可是又不知道是哪一个,最后就统一到刚才没有被指过的孩子身上,那个被确定为最爱告状的孩子一下显得无所适从,台下的观众一阵鼓掌和笑声,这个孩子肯定感觉到了自己不是个好角色,样子有些委屈,甚至害怕。
主持人和观众都被孩子们的样子逗乐了,没笑的只有这几个孩子。他们的关系已被挑拨,大庭广众之下被贴上某个坏标签,他们都不像刚上场那样轻松,变得紧张起来,有些不知所措了。这时,主持人拿来一个很好看的飞机模型,还说道就这一个小飞机,问孩子们给谁。三个孩子明明都被这个漂亮的小飞机吸引着,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渴望,小小的心一定都很想得到这个礼物。但是,孩子们可能觉得刚才已有被贴上坏标签的经历,他们都想表现得好,就开始了互相推让,都说给别人,没有一个人敢说给自己。指来指去,最后决定给站在左边的第一个孩子,孩子拿到玩具后很高兴,其他两个孩子的失望是显而易见的;拿着玩具的孩子在一瞬间感到不妥,咬咬牙让给了站在最后的弟弟,这倒有些出人意料。正当主持人夸奖他时,这个小男孩一下哭了,万分失落和委屈。女主持人故做惊讶地问他为什么要哭,而孩子已哭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中间的小孩子打圆场说:“哥哥应该让着弟弟。”观众又一次被孩子的“解释”逗笑了。台下一阵掌声。
节目就这样一直弄到孩子们各个沮丧着脸,也不如刚站在舞台上的高兴了,也许他们都还惦记着那些可怕的问题,孩子们虚假的话也说了,哭的也哭了,观众笑也笑了,也许看到孩子表情都不自然了,主持人才拿上另外的礼物,三个孩子也终于破涕为笑。
看到这里,我不禁要问,这个节目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设计这些问题和环节的用意何在?只是为了让观众开心吗?可给这几个孩子带来的又是什么呢?这些所谓“文明”的节目,无情地伤害着幼小孩子的心。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看孩子“像牛顿一样”,他就真的会越来越像牛顿(1)
孩子成长中的“犯错”是一门必修课,赞赏他的优点时,家长也要善待孩子的缺点。家长看孩子“像牛顿一样”,孩子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妞妞的“牛顿行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