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790—816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因此他常自称“陇西长吉”。他之所以这样称自己,其实也是在向别人暗示自己的身世。李唐王室即发祥于陇西,李贺其实也是李唐宗室后代。李贺的远祖李亮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唐朝建立后曾被封为郑王。但是到李贺的时候,家境早已败落,李贺的父亲李晋肃仅当过县令,其境遇也就比汉室宗亲刘备沦落到卖草鞋的地步稍微好一点了。
李贺年幼时就显示出了诗歌才华。七岁就能写诗,名动京城。当时的文坛领袖韩愈、皇甫湜看了他的作品之后,十分惊奇,但是不相信是孩童之作:“如果是古人所作,我们也许会不知道;既然是现在的人的作品,我们怎么会有不识之理!”于是两人相约去探访李贺,要亲自看他作诗。
古时候男孩子在成年之前,头发要绾成两个发髻,梳在脑后,称为“总角”,二十岁成年的时候,则把头发梳成一个发髻,称为“束发”,这时候就可以戴帽子了,也称为“加冠”。韩愈和皇甫湜来找李贺的时候,李贺就是“总角而出”的。明白二人来意之后,李贺欣然提笔作了一首《高轩过》,两人览后大惊,才相信眼前这个几岁的小孩子竟然真的是天才。于是韩愈让他骑着自己的马一起到自己的府邸,亲自为李贺束发,以这种提前举行成人宣誓仪式的方法表示对李贺的喜爱和看重。得到韩愈和皇甫湜赏识的李贺,诗名更是大震。十五六岁的时候,李贺已经因擅长乐府诗而与前辈李益齐名。
可是,在中国,神童往往是以成年之后遭受生活更严酷的折磨为代价的,李贺也不例外。李贺虽然早已诗名震动京城,但是到要考进士的时候,却有人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晋”字与“进士”之“进”同音,作为人子,李贺应该避讳,所以不能参加进士考试。这实际上就是连根斩断了李贺的仕途之路。韩愈对此十分愤慨,专门写了一篇《讳辩》,要为李贺争取资格: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在这篇文章里,韩愈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以父讳为借口阻止李贺考试的人: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韩愈的论辩掷地有声,但是,李贺没有韩愈那样的胆量和气魄,始终也没能迈出求仕的一步。后来,李贺做了个奉礼郎的小官,有学者考证这其实是凭借祖荫而当官。李贺的仕途生涯,在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宣告了结束。
李贺曾经叹息说:“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赠陈商》)前途已经被无情地阻塞,“只今道已塞”,于是诗人“二十心已朽”,这是何等的悲凉和愤懑呢?李贺作有《马诗》二十三首,很明显,诗人是在借奔驰的骏马来寄托自己万里扬尘的渴望。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可是,这时的诗人,纵有凌云壮志,也早已被提前宣判了死刑,于是他只有哀叹: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和所有的诗人一样,李贺也经常胸怀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大志,在南园组诗中,李贺曾写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之五)
可是再反观诗人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南园》之六)
仕途无望,功业无期,李贺只有在诗歌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了。李贺作诗十分勤奋,史籍记载说,李贺每天早晨出去,骑着一匹弱马,一个小奴跟在后面,背着一个锦囊。路上想到佳句,就记下来扔进囊中。晚上回来的时候,他母亲让丫鬟看囊中字条多少,如果很多,就会大怒说:“这孩子要把心都呕出来才罢休啊!”晚上饭后,李贺就命丫鬟把字条拿出来,研墨作诗,非大醉吊丧,天天如此。
李贺母亲恐怕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一语成谶。816年,李贺病了。恍惚中,他看见一个人,穿着红衣,乘着赤龙,手里拿着笏板,飞翔而下,对他说:“天帝新造白玉楼成,要请你写文章纪念这事。”李贺推辞说母亲年老多病,那人回答:“天上很快乐,不像人间这样劳苦。”一会儿之后,窗中散发出勃勃烟气,车马声不绝于耳。中唐著名的诗人李贺离开人世,时年仅二十七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