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论语孔子孟子老子 > 第1部分(第3页)

第1部分(第3页)

坚持盈满,不如及时地停下来。显露锋芒,不可以长久地保持。金玉满堂,没有办法能够守藏。富贵骄纵,是为自己留下祸根。功成身退,合乎天地自然之道。

第十章  道德自然

精神和形体在一起,能够永远不分离吗?专心用气以至柔顺,能够像婴儿一样吗?清除杂念反省自身,能够没有瑕疵吗?爱护民众治理国家,能够顺其自然吗?面对世间的诱惑,能够安守本分吗?明白所有的情况,能够态度超然吗?道产生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使万物产生而不据为己有,使万物兴盛而不自恃其功,使万物成熟而不主宰万物,这就是最深厚的道德。

第十一章  有利无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轮轴上,由于轮轴的中间是空的,才有了车辆的用途。揉和陶土制成器皿,由于器皿的中间是空的,才有了器皿的用途。开凿门窗建造房屋,由于房屋的中间是空的,才有了房屋的用途。所以说有构成了万物的形体,无发挥了万物的作用。

第十二章  清静守正

五色俱全令人眼花缭乱,五音俱全令人听觉失灵,五味俱全令人口舌干燥。纵情狩猎之后,令人心态发狂。见到稀有的货物,令人行为不轨。所以圣明的人讲求实际而不追求浮华,懂得弃舍而能有所获取。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受到尊宠或遭到侮辱,人们都会感到惊恐不安。人们重视巨大的灾祸,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为什么受到尊宠或遭到侮辱,人们会感到惊恐不安呢?地位低下才会有受到尊宠的感觉。受到尊宠的待遇后就会惊慌失措,失去尊宠的待遇后又会惊慌失措,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为什么人们重视巨大的灾祸,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呢?我之所以会感觉到巨大的灾祸,是因为我有身体的存在,如果我没有了身体,我还会感觉到灾祸吗?所以说像重视自己身体一样看重天下的人,可以委托他为天下做事情;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爱护天下的人,可以把天下交给他来治理。

第十四章  恍惚体验

视而不见名为夷,听而不闻名为希,摸而不得名为微。这三种感觉不可以分开去考证,所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从上面体验并不清醒,从下面体验并不糊涂,反复体验却无法描述,最后回到心无杂念的境界。这种境界没有事情却能了解事情的状况,没有物体却能看见物体的形象,这就叫做恍惚体验。面对恍惚时它早已经开始了,追随恍惚时它早已经结束了。用古老的道理,去判断今天的事物,能够知道它们的由来,这样做就是遵行道的规则。

第十五章  善道之士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体察细微的变化,探求通达的道理,深刻而难以认识。正是因为他们难以认识,所以只好勉强地形容:他们犹犹豫豫的样子,像冬天要涉足江河;他们小心谨慎的样子,像提防四邻来围攻;他们严肃庄重的样子,像刚刚到场的宾客;他们和蔼可亲的样子,像冰凌已开始消融;他们敦厚质朴的样子,像未经雕琢的素材;他们开朗豁达的样子,像山中空旷的峡谷;他们深不可测的样子,像浑浊不清的流水;他们淡泊宁静的样子,像波澜不惊的大海;他们潇洒飘逸的样子,像广阔无垠的天空。谁能在混乱的时候平静下来,慢慢地清醒?谁能在安定的时候行动起来,慢慢地进取?坚持这些道德的人,不肯自满。正因为他们不肯自满,所以能够去旧创新。

第十六章  归根复命

到了极度虚无、极度静止的时候,万物又会开始运作,我因此观察到循环返复的道。事物的变化虽然复杂纷纭,但是都会回归它们的根本。回归根本的时候就会静止,静止以后又会重新开始。循环返复是万物的常理,了解了常理才能够明达。如果人们不了解常理,轻举妄动就会遭遇凶险。了解常理人们就会有包容之心,有了包容之心才会公正无私,公正无私地做事情才会周全,周全地做事情才能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才符合道的运行,遵守自然之道才能够长久,使自己终身不陷入危险的境地。

第十七章  圣德明君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人民亲近而赞美他;再其次的,人民畏惧他;更其次的,人民欺侮他。统治者的信用不足,百姓就不会信任他。最好的统治者,总是悠然自得的样子,他不轻易地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事情办妥之后,老百姓都会说:我们自然会这样去做的。

第十八章  大道若废

大道废弃以后,会提倡仁德和义气;智谋出现以后,会带来大量的虚伪;六亲不和的时候,会讲究孝顺和慈爱;国家昏乱的时候,会显现忠勇的臣子。

第十九章  执道无忧

放弃圣智,民众会得到百倍的利益;放弃仁义,民众会恢复孝慈的本性;放弃巧利,大盗和小偷会自然消失。用圣智、仁义、巧利这三种方法,不足以治理好国家。所以要使民心有所归属,就要使民众保持纯朴,减少私欲,放弃迷惑人心的学问,达到无忧无虑的状态。

第二十章  我本愚人

唯诺与阿声,能有多大的区别?美善与丑恶,又有多大的区别?人们所畏惧的事物,不可以不畏惧它们。我好像走在荒原之上,还没有看到尽头。众人熙熙攘攘的,仿佛去参加丰盛的宴席,仿佛在春天登上了高台。我孤独淡泊的样子,好像没有任何表现。我浑浑沌沌的样子,如同婴儿没有长全;我拖拖累累的样子,好像已经无家可归。众人都仿佛得到了满足,我却好像遗失了什么。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俗人仿佛清醒明白了,唯独我好像昏昏欲睡。俗人仿佛明察秋毫了,唯独我好像蒙在鼓里。众人都仿佛有所作为了,唯独我显得愚顽而笨拙。我之所以特立独行而不同于世人,是因为更加重视了解事物的本源。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明智而通达的品德,应该遵从道的运行。道作用于世间万物,惟有恍惚可以体验。惚惚啊恍恍,其中能够感觉到真象;恍恍啊惚惚,其中能够感觉到实物。多么的奇妙、多么的幽深,其中自有精神的存在;这种精神真实而不虚幻,其中自有可信的道理。从古至今,恍惚体验得到了传承,运用它可以认识各种事物。我如何知道各种事物的本相呢?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

第二十二章  委曲求全

人受了委屈,反而可以保全自己;弯曲的物体,反而可以得到伸直;低洼的地方,反而可以被水充满;破除了旧的事物,反而可以创立新的事物;少取反而可以多得,贪多反而陷入迷惑。所以圣人常用自然之道处理天下的事情。不坚持成见,所以能够更加明智;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够分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不自我矜持,所以能够不断进取。正因为圣人不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