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论语孔子孟子老子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与其说是一种智慧,不如说是一种信仰;

这种思想、这种智慧、这种信仰,就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txt小说上传分享

老子哲理

如华山之雄伟,如泾水之明澈。

力量改变一切,柔弱常胜刚强。

老子的传说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曾经在周朝做过掌管藏书的史官。

有一次孔子前往周都(今洛阳市),向老子请教礼。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言论流传下来。君子生逢其时就出去为天下做事,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隐藏自己。我听说那些善于经商的人,总是深藏自己的财富而不显露。作为君子不但具有高尚的品德,而且表现出谦和愚钝的样子。请抛弃你身上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以及做作的神态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你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你的就是这些。”

孔子走的时候老子说:“我听说富贵之人送人财物,仁善之人送人言辞。我不是富贵之人,借仁善之人的名义,用言辞为你送行:聪明深察的人经常面临死亡,因为他们喜欢议论别人;博学善辩的人经常危及自身,因为他们喜欢揭发别人。做子女的不要只顾自己,做臣属的不要只顾自己。”

孔子回去后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兽可以用网去捉,会游的鱼可以用线去钓,会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是如何乘着风云飞上天去的。我见到的老子,就像龙一样!”

老子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日益衰落就离开了周都。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去隐居了,请为我们留一些书吧。”于是老子写了《道德经》,总共有五千多字,然后就飘然而去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老子的下落。

上篇·道经

第一章  玄妙之道

可以行走的道路,不是永久的道。可以表达的名称,不是永久的名。无是天地的初始,有是万物的本源。所以通常要从无的方面,去观察道发生的变化;通常要从有的方面,去观察道表现的形式。无和有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这是非常深刻的道理。不断地探求这样的道理,是认识一切变化的大门。

第二章  圣人无为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有和无相生,难和易相成,有长就有短,有高就有低,有音响就有声调,有前面就有后面,这是永恒的道理。所以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处理事情而不刻意地追求,重视行为的引导而不无谓地说教。让万物自然地兴起而不加以宣扬,让万物自然地生存而不据为己有,让万物自然地发展而不自恃己能,让万物自然地成熟而不自居其功。正因为圣人不自居其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第三章  顺其自然

不崇尚贤能,可以使民众不争夺功名;不看重稀有的货物,可以使民众不去偷盗;不炫耀各种欲望,可以使民众不发生混乱。所以圣人的治国之道是:净化民众的心灵,满足民众的温饱,弱化民众的志向,强壮民众的筋骨。使民众没有过多的智谋,也没有过多的欲望;使那些智力超群的人,也不敢胡作非为。圣人有所作为又能顺其自然,国家就没有不能治理的事情。

第四章  万物之宗

道是无形的,然而它的作用却不会穷尽。多么的深奥啊,它似乎是万物的开始;多么的迷惑啊,它似乎没有、又似乎存在。我也不知是谁产生了道,好像先于天帝之前,道就已经出现了。

第五章  天地至仁

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地生存;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由地发展。天地之间的气象,仿佛处在巨大的风箱之中。虚静的时候好像空洞无物,发动起来又像要穿破一切。言语多了道理反而讲不清楚,不如保持平和的态度。

第六章  天地玄根

生命和精神不会灭绝,是因为有玄妙的母性。玄妙的母性之门,就是天地的根本。它似乎永远存在,作用却不会显现。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长啊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生并且久存,是因为天地的运行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生。所以圣明的人总是先为别人着想,反而赢得别人的尊敬;总是置身度外,反而能够保全自身。不正是因为他没有私心吗?所以他能够成就自己。

第八章  上善若水

完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能够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更近似于道。他们善于选择居住的地方,善于保持心灵的沉静,善于与他人友爱相处,善于信守自己的诺言,善于处理国家的事务,善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善于把握行动的时机。正是因为他们不争强好胜,所以不会招来无谓的怨恨。

第九章  适可而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