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崂山道士在崂山哪个景区 > 第334章 一人战二妖(第1页)

第334章 一人战二妖(第1页)

耀眼的蓝光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阿龙半天才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一拍脑门,一看双手,惊喜道:“师傅你太牛了,我恢复了,我终于变回来了,不用做木偶了。”

而我依然愁眉不展,一把按住兴奋的阿龙,对着漆黑的楼梯口道:“你也看戏看的够久的了,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我们并没有两败俱伤。”

随着我声音的落下,本来漆黑一片的楼道之中,突然亮起了一道奇异的光芒,在光芒之中。一个人影缓缓的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鼓掌道:“好眼力,不愧是先天阴阳眼。果然是夺天地之造化,非同凡响,佩服佩服。”

人影还在黑暗之中,但是它额头上的光点确徐徐生辉。仅仅看了这道光辉一眼,我猛退后三步,指着他道:“莫非这是天目?”

这天目听起来和我崂山一脉的天眼名称类似,但性质完全不一样,甚至说是目前道家瞳术之中最极致的天赋。

额头之上,印堂处上方一寸之地,简称灵台方寸。熟知西游记的人想必对这个词汇并不陌生,孙悟空拜师学艺的地方“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历来道、佛两家均有“灵台方寸”之地的说法,大概在每个人的头部两眉中心在道家之中叫做天目,在佛家之中叫做眉心轮。

《奥义书》指出,人类如同一座拥有十道门的城市。九个门(眼睛、鼻孔、耳朵、嘴、尿~道及)通往外在的感官世界。第三只眼是第十道门,通往无限的内在意识。

天眼的位置处于印堂之上近一寸之地,而道家将此处又称“天目”、“天心”“祖窍”、“玄关”,认为这里是能宇宙交流的通玄入妙之门,而一旦此窍被开,就可达到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道教对“七窍光明”极为重视,并把玄关出现的真阳和光华之景,作为修炼出现超常功能的主要标志之一,认为此窍一开,万窍则通。《周易参同契》曰:“一者以掩蔽,世人莫得知,一窍通万窍,一以贯全身。”而又因祖窍是三光出入之总门户,故历来被修持者视为秘不可外传的玄窍。

道教讲清静无为,在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状态下修炼不但可长生久视,另能出现许多特异用以济世度人及传道。《太平经圣君秘旨》曰:“夫守一者,可以度世,可以请灾,可以事君,可以不死,可以理家,可以事神明,可以不穷困,可以理病,可以长生,可以久视。”《太乙金华宗旨》云:“天心者,三才同禀之心。丹书谓之玄窍是也,人人俱有,贤则启之,遇迷闭之。启则长生,闭则短折。”

正因为这天目来历如此了得,所以就连见惯大世面的我都被喝退了好几步,才稳住心神。以上说书的天目指的是靠正规途径修行得来的,当然也有一些歪门邪道可以通过别的方法开启天目。

这种方法开启的天目,威力自然不如修行自然开启的天目威力大,但也不可小觑。和天目一比,我这祖传的天眼也好,后来从散仙前辈继承而来的先天阴阳眼就算小儿科了。

要知道在西游记之中,孙悟空那是在太上老君炼丹炉之

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折磨,才练出了火眼金睛。但是和二郎神一比,二郎神仅仅靠着天目就稳稳压制住了火眼金睛。

而且孙悟空引以为傲的地煞七十二变在天目之下更是无处遁形。因此可见这天目有多恐怖,可以说天目一开,可以看穿实物本质,任何幻术和变化之术在天目面前根本无处遁形。

随着此人越走越近,我反而越加看不清此人的面相,仿佛在这天目之下,我的先天阴阳眼失去了效力。此刻我就好比一个原本视力极好的人,突然间带上了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一样,两眼发晕,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

只能依稀看到此人的轮廓,他好像穿着一身白色的长袍,并不是道袍。看穿着打扮很像古人,头上梳着一个发冠,整个人看起来颇为器宇轩昂。

越是如此我就越觉得此人有问题,压住震惊,我继续开口问道:“你就是这次事件的幕后黑手吧,你到底有何目的?”

那人微微一笑,用飘渺的口吻道:“尔等凡人怎么可能理解我的想法,小道士你我有缘,不止在这梦境之中,我预感我们很快就会见面,当然前提是你有本事见到我再说。好了既然你已经进来了,这场梦境就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

说完此人天目发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辉,在这光辉之下,四周的一切迅速的冰雪消融下去。我只感觉眼前一黑,等再次睁眼,我再一次回到了小河边。

见我醒来,大叔端了一碗水走了过来,从口袋之中掏出了一个干瘪的面包递给我道:“小道爷您醒了,抱歉就剩下这点东西吃了,你凑合着吃一点吧。”

我也不矫情,接过面包和水,一边吃一边问道:“阿龙的情况怎么样了,醒了没有?”

大叔回答道:“阿龙的情况好多了,脸色也恢复如初了,就是还有些虚弱。可能是最近体力透支的厉害,中途醒来了一下,吃了点东西又睡了过去。”

我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我昏迷了多久了?”

“这里乌漆墨黑的,而且没有手机也没有手表,我们也不清楚确切时间,估计应该是一两个小时吧。”大叔回答。

我微微的一掐手指,一拍大腿道:“不行,没时间休息了。你们快把阿龙叫起来,我们要继续赶路。”

托着疲惫的身躯,一行四人再次踏上了行程,这一条地下河不知道有多长,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我们终于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