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军方第一人曹彬的支持,赵光义气势大涨,再也不顾及其他的反对意见,于979年春节刚过,便开始部署伐汉事宜。
他先是命人赶赴前线调动军队,紧接着在正月初九任命了统帅班子:
以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担纲前线主帅统御诸军。而根据之前的惯例,宋朝只要进攻,北汉就会收缩外线死守太原,战争实际上变成了单纯的太原攻防战。
所以赵光义在任命潘美的同时,一并为其他将领安排了太原攻城的具体任务:
崔彦进进攻城东、李汉琼进攻城南、曹翰进攻城西、刘遇进攻城北,由于太原是北汉最后的据点且素来顽强,赵光义也不再坚持兵法传统讲究的“围三阙一”,直接定下了四面铁桶阵猛攻的策略。
然而他的这个任命刚刚下达,将领们就出了问题,负责进攻城西的曹翰要求与攻击城北的刘遇互换任务,而刘遇坚决不同意。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北汉的宫城靠近城西,因此城西的防御也相对最为坚固,攻城难度较大。
曹翰是四个将领中职位最低的,当时担任贵州观察使,而其他的三人则都是节度使。
因此曹翰以自己职务低应讲次序为由,要求与刘遇换任务。
按理说,虽然城西防御坚固,但高难度也意味着高收益,破城之后也最容易先一步进攻北汉宫城。类似于这种临近敌方指挥中枢的主攻方向,在解放战争中历来是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各级将领必争的任务。
结果到了曹翰和刘遇这里,却成了谁也不想接手的烫山芋,由此也可看出宋朝的将领对太原城防的忌惮和头疼。
眼见双方争执不下,赵光义只得出来调停。皇帝作为最高统帅,下达命令后各级将领就应该无条件遵从,况且你曹翰又不是在谦虚让功,直接一顿劈头盖脸的骂就行了。
但赵光义却没敢直接怼,反而是温言以激励:
“爱卿智勇无双,除了你谁也攻不破城西。”曹翰这才就坡下驴,接受了任务。
做完了太原城下的部署后,赵光义又任命大将郭进任石岭关都部署,负责在北面阻击契丹援军。
军事部署完毕后,赵光义在正殿为潘美等送行,喝酒倒是次要的,主要目的是要训话,史书记载的是:“上亲授方略以遣之”。
无从得知赵光义具体讲了什么,若是强调些宏观的原则和纪律倒也正常,可若是具体的战略战役部署,就很好奇外行的赵光义会不会出馊主意了。
这场宴席间还发生了有趣的一幕,原南汉主刘鋹、吴越王钱俶和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作为还存活的前割据势力头目,也受邀参加了宴会。
结果刘鋹看准时机狠狠地拍了拍赵光义的马屁,他当众说道:
“我来提一杯酒,大宋在皇帝的领导下威震四方,我们几个今天坐在这里喝酒,要不了几天刘继元(北汉皇帝)也得过来凑桌,到时候我希望能做我们这个小组的组长!”
就是这个刘鋹,刚作为俘虏被押到开封的时候,赵匡胤给他接风,席上敬他一杯酒。刘鋹吓得跪地痛哭不敢喝,原来他自己在南汉当皇帝的时候就是以赐毒酒的方式杀害臣子的,结果他以为赵匡胤也是这样,要干掉他。
赵匡胤明白事情原委后,无奈的摇了摇头,当场把赐给刘鋹的那壶酒给自己倒了一杯,一饮而尽,刘鋹这才放心的喝了下去。
赵匡胤时期没怎么见刘鋹耍活宝,到了赵光义继位,就一下子瞅准机会拍了个响亮的大屁,当然其中也许有李煜之死带来的触动和变化。
但无论怎么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鋹虽然昏庸却对人情世故却精明得很,看人下菜碟这招使的溜溜的。
潘美等人先期出发后,赵光义在二月下诏御驾亲征。他选择和当年赵匡胤亲征一样的路线,不取捷径由河南入山西,而是先行至河北,威慑一番契丹后,再向西翻太行至太原。
赵匡胤在位近17年,期间数次用兵却只有1次御驾亲征,个中原因我们曾分析过,除了要坐镇开封南攻北守之外,主要也是担心离开后京城不稳。
而赵光义继位后时间不长就敢离京。虽然现在南面一统只余北方,没有两面受敌的威胁,但靠着阴谋篡位的赵光义,难道就不怕京城中出岔子吗?
事实上,他还真不怕,因为他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我们可以来看看京城的留守班子:
宰相沈伦担任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宣徽北院使王仁赡为大内都部署,负责宫廷宿卫,枢密承旨陈从信给王仁赡当副手。
当时宰相共有3位,按次序是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枢密使有2位:曹彬、楚昭辅,按职位再然后就排到了宣徽南院使潘美和宣徽北院使王仁赡。
可是留守班子里只有沈伦、王仁赡,上不顶头下不接底,中间还漏的有别人,上述高官里不在留守班子的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他们去哪了,但大概率是跟着赵光义一起出征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