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大明才子风云录有声 > 第三十六章 张太岳所荐何人(第2页)

第三十六章 张太岳所荐何人(第2页)

“别说况且了,今天他可不是主角,京城来了贵客,我已经见过,大家多陪客人说说话吧。”石榴用眼睛扫了一下祝云祗,语气中略带酸气。

“谢谢师姐,小弟祝云祗有礼了。”祝云祗起身作揖。

“嗯,今天这身打扮不错,是宫里的范儿吧?”石榴仔细打量着他那身锦缎曳撒。

“师姐果然眼力非凡,也算是宫里的吧,却是裕王府王宫里的时新样儿。”祝云祗心中微微一惊,别人都没看出端倪来,却让一位深闺里的淑女给看出来历。

这种曳撒跟士大夫平常穿的直缀差不多,只是更考究、更华丽一些,皇宫、王宫里的人平时便服就是这种服装。

只是在座的大多是文人,对服饰少有研究。江南一代官场、士林也有要人着类似的服装,这便成了京城来的一种标志。

女孩子自然喜欢服饰,石榴对云丝丝家中专为皇族纺织锦缎丝绸很感兴趣,对京城上流的服装自然稔熟,家里也放着许多样子,所以能猜个七八成。

“不客气,据说是太岳先生荐来的?”石榴不用吩咐,自然就摆出一副主人的派头。

“是家叔让小弟来此拜入恩师门下的。”祝云祗颇为得意地说。

张居正其时在文林并无太大声誉,周文宾等人也只是略有耳闻,并不感觉有何特别。京城汇聚着全国最有名的文人儒匠,若想耸动四方还真不容易。

“家叔?你不是姓祝吗?”石榴诧异道。

“这个……”

祝云祗讲了半天家谱,最后大家才听明白,祝云祗跟张居正是表了又表,堂了又堂,别说三服五服的,比那远多了,总之不查上三个家族的家谱,再查上下两百年,还真查不出他跟张居正有什么亲戚关系。

“云祗的父亲跟张太岳先生是同年。”陈慕沙解释了一句。

众人恍然,原来是这般。这又何必冒充张居正的堂侄来充自己脸面,在科举中,同年考中的举人进士就自然结成非同一般的情谊,祝云祗大可以跟张居正论世交,称呼他世叔世伯。

“老爷子,您跟太岳先生不也是同年吗?”石榴问道。

“嗯,我跟太岳是殿试同年,云祗父亲跟太岳是乡试同年。”

哦。大家齐声哦了一声,这才明白。

在座的都是文人,自然明白同年是怎么回事,更明白乡试同年跟殿试同年的区别,就像中学同学跟大学同学的区别差不多。

同年是科举制度下最具特色的产物。本来各处东西,全然不认识,更不熟悉,直到榜才知道这一榜都有哪些人,榜单也就是登科录。

所有登科录上的人互称为同年,不用任何理由,马上就会成为亲密朋友,以后一辈子都会维持这种情谊。在官场上相互照应,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这种事文人们不以为奇,认为这属于科举制度的一部分。但圈外人常常弄不明白了。

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实行。唐宪宗就很不理解同年这种友谊,问宰相牛僧孺,为何同一年考中进士的人就会自动抱团,形成一个团体甚至一个朋党?

牛僧儒回答说,都是外人误传,根本没这回事。一个榜上的进士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先前并不认识,怎么可能因为一场考试就成为莫逆之交,甚至结为朋党?

但事实却说明,这位牛宰相是满嘴谎言,同年不但可以成为莫逆之交,而且也真能结成朋党,他的牛党基本就是由同年展起来的,后来成为大唐政权上的毒瘤。

世上有许多事出乎情理之外,同年就是其中之一。

同年跟同年还有区别,比如说乡试同年就比殿试同年的情谊差很多,所以大家都哦了一声,就是这个意思。

“太岳先生是在裕王府吧?”况且插话道。

“是啊,况兄弟果然消息灵通。”祝云祗答道。

况且哪里是消息灵通,他是看过明史,按年推算,此时张居正应该在裕王府做教习,也就是王爷的教官。

此番陈慕沙上书皇上,就是通过张居正,张居正又通过裕王才辗转把奏章送到嘉靖帝的御案上,是以陈慕沙也欠了张居正偌大的人情。

这债也还得快,张居正马上派人专程来说明朝廷对于选贤陪祀圣庙的事,还送来一个人到他门下镀金。陈慕沙虽然不情愿,也只好收下。

石榴眨巴着眼睛,自顾说道:“太岳先生对祝兄可不一般,好像还替你取了个表字,叫什么的,我一下给忘了。”

“祝兄表字为何?”况且跟着搭讪了一句。

“在下,表、表字枝山,祝、祝枝山。”祝云祗有点含糊的答到,随即侧过脸去偷偷瞄着石榴。

“什么?”

况且忽然脑中一阵刺痛,好像有什么事触动他幼年回忆时的症状,脸上不禁现出痛苦之色。

怎么了?

众人都楞住了,不知他为何突然如此痛苦。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