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当战略矛盾被引出之后,公司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战略矛盾,建立共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高级主管的观念转变,贯穿到中级主管的观念转变,然后到资源的重新分配,是一连串的行动。所以,要实现战略转型,不是仅仅把资源重新调配一下就能解决问题,关键是公司员工心态的重新教育。你做物质资源分配的时候,只是把物资从这边分配到那边,只要去“搬”就可以了;可是你要把人从这边分配到那边,这个人的能力、意愿是否允许?其部门主管的意愿和能力是否允许?都是问题,搞不好他一天到晚来跟你说,我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或者说因为能力不足而导致了没有意愿。
并且,如果他的收入和销售业绩挂钩的话,他更不愿意被“搬”,这个就涉及到公司的激励、奖惩政策,以及整个组织的设计。公司如果设计成非常销售导向的话,战略资源就不容易被搬动;如果是非常制造导向,战略资源也不容易搬。所以组织一定要设计成非常品牌导向或人力资源成长导向。你必须是一个Marketing pany,而不能是一个Sales pany。如果是后者,收入和销售挂钩,人力重组的压力就会很大;如果是前者,你的组织就要发展成一个流动型组织,人才在流动的过程中学习、成长。进一步就能成为无疆界组织,而无疆界组织其实就是学习型组织、教导型组织,因为你的人走了你会再去教其他的人,这四种组织是合一的。只有成为这样的组织,你才能够顺利渡过战略转折点,顺利地走过死亡之幽谷。
明基在策略转折点面前
今天,明基的刻录机、LCD等众多产品已在业界成为佼佼者,这里的关键原因在于我们数次对于单项战略转折点的预见及把握。就像我在做刻录机的时候,我看到策略转折点来了,也就是到了从商用进入家用的时候。当初HP刻录机遥遥领先,可是它只做商用,高高在上,卖得很贵,我说我要走到家用渠道里面,然后数量要增长十倍,一个月卖2000台不够,我要卖2万台,在策略转折点来临的这一刻,我就让它的价格降到家用市场能够接受的位置,然后很快就把它翻转过来。果然增长十倍,HP被抛下。
我们的LCD也是这样崛起的,所以当策略转折点来临的时候,某一个产品、某一个市场就会以十倍速增长,后面的人如果抓到这个策略转折点,就会赢过前面的领导者。
但这里存在着一个误区,比如前面说的这两种产品,我们获得高的市场份额,在很多人眼里都是通过降价来达成的,好像我们只做个降价的策略便可达到。但事实上是有区别的: 第一,国外市场早就到这个价格了,全世界都到这个价格了;第二,国外早就启动家用市场了,意思是说,这个早已经不是暴利产品,可是为什么他们还要卖那么贵?HP为什么还要卖那么贵?因为它定义商用。为什么当初飞利浦的LCD、显示器卖那么贵,因为它定义成“利基市场”,Niche Market。可是我定义它是大众市场,定义Niche Market和定义大众市场不一样,为什么我可以这样定义?因为世界已经走到这一步了。
我没有比别人聪明,只是因为我走遍全世界,我是世界公民,我的观念是跟世界连在一起的,我认为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在中国发生,我提早做而已。所以这种眼光,让我抓到了这个策略转折点,就这样简单啊,哪有那么困难。
人家或者觉得很不可思议,说当初怎么连业界知名的LCD品牌的一个主管都认为一定不会达到多大比例的市场份额,结果居然达到了,然后他又说一定不会达到多少多少。为什么连直接销售的人都预见不到它的增长?其实,是因为他背后有CRT的显像管厂,所以他的潜台词放在那里。而我没有包袱,我就可以这样干。在第一阶段领先的几个品牌,LG、三星、飞利浦都有CRT(传统显示器)厂,也都有LCD厂,只是明基没有CRT的显像管厂,因此在第一阶段和他们竞争会比较吃力,可是到了LCD就转过来了,这个就是策略转折点,而不是单纯降价而已。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策略转折点与资源重组(4)
我只是把价格调到跟国外同步,而且我降完之后,竞争对手还是都比我低。现在我们在市场上还算是比较贵的,小品牌的比我低10 %—15 %,LG、三星大家都差不多。所以我哪是在降价,我的消费者反而还是价格最贵的一群人,我只是提早在某个时刻,到达我该到的那个地方——全世界都到了的位置。所以这也不是什么价格战,而是定位战、卡位战,是顺应时代潮流,顺势而做的。这与有些电器价格低到论斤卖是不一样的,我是很精准地去卡那个位,而且那个位是中高位,现在我们所有的产品几乎都在中高价位,我是结果导向的,我们来看结果,结果就是这样子,我从来就不需要靠低价去赢竞争对手。
所以,重点是对策略转折点要高度敏感,采取的策略要多种多样,并非只是寻找某一个走向大众化的时间点,有的时候甚至是反向的。比如键盘,市场上早已把它当作一种很普通的廉价品在卖了,可是我们却对它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就是触感,虽然没人谈论这个方面,但我们认为人对触感会有要求,现在没有要求,未来也会有要求的,消费者愿意多付几十元钱,去买一个触感好的键盘,结果我们把键盘市面价提升了几十元之后,反而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这便是策略转折点在市场中的实际战略,也是明基与我共同成长中的一些感悟。
右脑制胜……On与Off互融的时代(1)
如果在日本企业界做一个“你最想听哪一位总裁演讲”的调查,票数最多的估计会是索尼社长出井伸之。这恐怕是因为索尼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企业之一,也是最全球化的日本企业。在一次高峰会上,很多国家IT产业的部长都想问问出井伸之,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索尼公司何以在短短几年内重拾辉煌。从出井伸之的新作《观点》(英文书名叫做On and Off)这本书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索尼公司长久生命力的来源。
书的内容取自出井伸之在最近4年间所写的84篇随笔感言。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标题叫做Backstage of Business(顶尖企业的后台百景),主要讲工作状态,就是所谓“On”的状态;第二部分叫做Style of Life(生活的品位、方式),主要讲多彩多姿的生活,就是所谓“Off”的状态。出井伸之用“On and Off”的观念来描绘人工作与生活的状态。
“On”与“Off”的良性循环
出井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决定两者取向的一个共同来源是好奇心与兴趣。“On”与“Off”的状态虽然并不直接相关,可是如果你在“Off”的状态下,有很大兴趣与外界广泛交流,开阔视野,拓展生活空间,日益丰富想象力,非工作的话题生动有趣,给你带来很多知识的累积,那么,你从“Off”的世界里面所累积的灵感和能量,不知不觉就会流入到工作——“On”的世界里面,产生良性循环。所以在21世纪,谁在“Off”的世界有更宽广的生活、视野和人际,谁就会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具优势。
出井谈到,自己在“Off”状态的时候,经常做的是喝葡萄酒、听音乐、打高尔夫球、开车、看歌剧、看书、度假;另外他也去参加属于时尚名流的宴会,和名人交往,因为索尼横跨电影和音乐,横跨IT和家电,所以歌手、大导演、指挥家等都成为他的交往对象;他也经常到罗马、巴黎、巴西、美国、中国等世界各地去感受异国文化;他与比尔·盖茨一起打过球;而当他看到太太把庭院整理得非常好的时候,也会感觉甘之如饴。
因为在“Off”的世界获得了很大的启迪和灵感,并将其充分融入“On”的世界,使他在面对“On”的繁忙紧张时,也能显得从容自如。比如他可以周一周二到美国东岸参加微软的CEO高峰会,晚上飞到西岸,周三紧接着召开公司经理人的会议,然后周四赶回日本,周五再与总部同仁开会,可想而知工作的紧凑性有多强。另外,还要定期与世界上很多CEO碰面,比如参加GM与伊莱克斯的董事会,参加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参加微软的CEO高峰会,还要去拜访很多世界一流企业,看似“On”的状态,其实是在与世界一流的头脑做大量的知识交流。正是因为“On”与“Off”的丰富性,使他在短短4年中写出大量的随笔感言,凡读到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出井先生内心的律动。
所以,人不仅要经营好自己的事业,也应该努力去经营生活。如果说在“Off”状态的时候,只想睡懒觉,或者在家里发呆、看电视,或顶多逛一下街,而不去广泛交流,只有家庭生活,那么在未来以知识工作者为主体的竞争环境当中,可能会丧失竞争力。
右脑制胜
通常,人在“On”的时候是左脑开启、右脑关闭的状态。因为工作往往是紧张而忙碌的,对于自己非常熟悉的环境,也习惯用熟悉的经验来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这种理性的思维正是来自左脑。而比较感性、创意、富有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判断,往往来自右脑。右脑通常在生活的时候开启,比如在心情轻松愉快,眼前环境优美的时候。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