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左北大右清华下一句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CTV5的NBA比赛,然后直接去吃午饭;下午可以睡午觉,也可以去打篮球、踢足球。为了更加滋润,小陈还特意查了当年最新的清华《学生手册》,上面已经取消了以前禁止在宿舍打麻将的规定。这样一来,晚上无聊了,就抓上几个人在宿舍里打扑克、打麻将。不熄灯的研究生宿舍,可以一把接一把的一直打到天亮。

一天突然变得非常短,中午才起床,天黑前只剩下了几个小时。小陈享受了从未有过的没压力、没限制的小资生活。

“好”导师、“坏”导师

有些研究生,几年内都过得非常舒服,而另一部分人则过得辛苦而郁闷。这些都取决于导师的“好”与“坏”。“好”、“坏”的含义很宽泛,对有些人,严格要求是好;对有些人,指导有方是好;对有些人,宽松的目标管理就是好。而对有些人,剥削干活就是坏,天天坐班就是坏,导师给的“赏钱”少也是坏。

有些导师不要求坐班,这样他的学生可以每天三饱两倒。而严格的导师会要求学生每天9点前必须到实验室。尽管坐班与否的区别很可能只是同学们上网、打游戏的地点不同而已。

“好”的导师会让学生很感动。学生即便一个月只去几天实验室,导师还是每个月按时给他们发邮件:“你好,有时间来实验室拿一下这个月的津贴??”

“坏”的导师会抠门得要死。某老师故意在每月最后几天,临下班的时候才发工资。走得早的同学很可能就拿不到钱。除非同学自己厚着脸皮去找老师要,否则老师就省钱了。

有的老师为了督促学生努力工作,把实验室的电脑账号设成“WorkHard”、“StudyFast”,还不允许学生修改密码。

有些导师甚至连自己的学生都不认识。学生打电话找他,第一句都是说:“××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学生×××,您有印象吗???”

有的导师也不太关心学生的毕业问题。一个博士生,已经是博士四年级了,但还是一篇论文都没有,整天就是忙着给导师干活做项目,眼看毕业困难,火烧眉毛,赶紧找导师想讨论一下自己的课题问题。结果导师听到他是来讨论这个,放了一句:“论文,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呀,怎么来找我?”学生心里都快疯了:这怎么光是我自己的事情?你是不是我导师呀?

土著社交圈

清华土著们会发现,自己的社交圈子,还是原来本科一个年级留下来的几十号人。研究生快毕业了,从外校进来的那么多人,好像还是不认识几个。这算不算排外呢?这个说不清楚。不过“土著”的心理地位似乎一直都比外校来的高了那么一点。看看研究生的各种学生干部:研究生会主席、研究生团委书记、辅导员、研究生助理??,唱主角的都是本校土著。各种院系活动:足球队、篮球队、舞会、晚会??,组织者也几乎都是清华土著。有些外校学生来了清华,似乎还没融入氛围,没参加过什么活动,很快又毕业了。

不过导师不一定这么看“土著”。凡是在实验室干点事情就觉得对得起导师,偷懒享受的,一般都是土著。实验室里的工作,不少都是靠外校学生踏踏实实、一板一眼做的。外校保送来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名牌高校专业的前三名。能考研进来的,更是有过人的意志,其中很多人还是工作了几年又回到校园的。他们来清华,可不是为了来享福的,是为了学本事的。至于融不融入环境、参与什么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并不重要。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面对现实(1)

有人说:“金本银硕铜博士。中国有一流的中学,所以有清华、北大一流的本科,这一点从每年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各类竞赛里中国学生的优异表现就能看出来;中国只有二流的大学,所以清华、北大只有二流的硕士,这一点从清华北大的世界大学排名就能得出;中国只有三流的研究生院,所以清华、北大只有世界三流水平的博士,这一点由中国研究生院的学术研究水平就能看出来。”

这段话虽然有些消极,但身处其中的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只有看到差距,才能弥补差距。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让清华、北大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研究院归来

小沈是一名清华研究生。由于实验室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他有机会在某外企研究院做了三个月的短期实习,虽然时间不长,却让小沈接触了社会、面对了现实,看到了很多在学校意识不到的东西。小沈意识到,外企研究院的科研水平要比清华高了很多,同时更接近于实际需要,不像学校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研究。小沈认为如果相同的科研经费,同时给了企业研究院和高校,那么企业的研究成果一定会比学校好不少,而且成果还能直接用于新产品的研发。这都是企业面向市场、高效和正规的运作结果。小沈还发现,越是前沿的学科,越是先进的技术就越大都存在于这些大公

公司为了生存,要比竞争对手领先,就要卖力的研究新技术,突破现有水平。而学校里悠闲、安逸的环境,没有动力使科研变成快节奏。同时,公司做项目的专业水平,让小沈感觉清华实验室的做事方式就像是个作坊,或许能造出“砖头”,但造不出“房子”。

在研究院里,也是要求员工每年发表论文的。但公司里的核心技术,都是绝对的机密,只能用它们来做研发,员工不能用它们来写Paper。这就变成了,员工只会把核心技术的边缘写出来。而学校是会把百分百的科研成果公之于众的。

实习归来,小沈把三个月里学来的东西攒成论文,被一家顶级的国际会议收录,而这是整个实验室几年才会有的一篇高水平论文。而在研究院里,发表这个水平的论文其实是家常便饭。

学校和公司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就是写Paper。因为企业员工的工作重点在于研发,写文章的时间非常有限。学校里拥有安静的工作环境,这让老师和学生有的是时间“咬文嚼字”、反复推敲,写出从内容到语法都天衣无缝的论文。假如,研究院的员工每年放两个月假,踏踏实实让他们写论文,或许这会让学校里的老师感到真正的竞争,会让老师感到安逸的生活没那么好过。

小沈对三个月的实习感慨最深的就是:没想到在国内理工科学校里鹤立鸡群的清华,和大公司的研究院比起来,差距有这么大。

批判师弟

小沈从研究院实习归来,重新开始了学校的工作。但在企业开阔了眼界的他,已经对实验室现状有了新的看法,也开始对师弟们的论文进行露骨的批判。

小沈连续看了两篇师弟的论文,摇着头,分别回了信。

“刘安:

首先,你能找到美国××大学的两篇经典文章进行学习,说明对这个研究领域已经有了准确的认识。不过,你对其中一篇文章,找到人家没想到的两个小地方进行论证,我个人觉得有些好笑。

给你两个链接:××××××=1&q=%E6%96%AF%E5

×××&w= BC%C2%DB%CE

你投机取巧的想法已经有人这么干过了。

而且,我个人认为,你的做法就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我觉得研究不能这么搞,只是琢磨人家有没有什么没想到的地方,然后对着可有可无的内容写论文。不过平心而论,你的论文投国内的核心期刊一点问题没有,但如果就是这个初衷,你还不如把我给你链接的文章翻译成中文,这样更省时间??”

“东宁,你好: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