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北宋小地主阶层代表思想家 > 第三九五章 耽罗人融入(第2页)

第三九五章 耽罗人融入(第2页)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流逝。

一晃就过去了,大半个月,步入十月份。

济州岛虽然不冷,但步入冬季,风变大,更加难受。岛上的植被陆陆续续泛黄,宣告着寒冬的来临。

若是以往,耽罗人会为食物发愁,为族人饿死而哀伤。然而,这一年与众不同,土著们黑脸上洋溢着笑。人人为了储存粮食而有条不絮的忙碌着。

经过前后一个多月时间的相处接触。

济北城给予了当地民众不少帮助,解决温饱问题。除了少数的顽固分子,耽罗人对宋人不再抱有戒备。反而走出森林和山洞,凭借兴趣学习融入……

济州岛附近海域有很多新的小渔船,那是船坞建造百艘鱼船送给耽罗族。渔民们告别了独木舟,驾驶抗浪,稳定性更强的渔船在海上撒网捕鱼。

船只和渔网升级,耽罗人每天捕到的鱼虾满足族内所需。也会拿着新鲜的海鱼到济北城换粮食。

济北城经过数万军民齐心协力的修建。四周夯土墙有数米高,南面靠海的更是多了一层岩石墙体。

尽管规模无法跟晁家庄相比,却让耽罗人震撼不已。他们族群的鼎盛时期,部落防御也没有这么强。

济北城外,长期设立好几个收购点。以米,面粮食换取耽罗人吃不完的海鱼或猎物,甚至野果等等。

夕阳西下,十多个穿着粗麻衣的耽罗渔民,拎着装满活鱼或牡蛎扇贝等海鲜的木桶排队等待换粮。

队伍前方,过街老鼠张三带人接待一位五旬老者。对方皮肤黝黑,额头上有皱纹,身上散发着一股独有的鱼腥味,旁边有一个木桶,里面装着海鱼。

这片海域水产丰富,水军自己撒网足以满足所需。不过闻太守制定的政策,适当对外收购,促进交流,

三斤海鱼换一斤粮食。

在张三的指挥下,亲卫熟练的称重,又给对应的粮食:“老丈,共五十斤鱼,给您十七斤粮食。拿好。”

“哈哈,谢谢……”老渔民接过袋子掂了掂,咧嘴露出一嘴老黄牙,叽里呱啦,最终说出了谢谢两字。随即高高兴兴地走了,让其他耽罗人笑着吆喝。

不管寒冬来临后有没有鱼捕捞,只要现在勤快一点,多捞一些鱼,捡贝壳就能换到足够过冬的粮食。

这是过惯苦日子的耽罗族百姓统一的认知。

站在一段城墙上的耽罗世子,不,准确的说是济北城主薄高昌贤,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他的选择没有错,族人的生活在一天天变好。

以前那种吃不饱穿不暖,还会饿死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只要融入成为天朝上国人,再也不受压迫。

如晁盖说的那般,这位世子拜闻焕章为师,每天学习处理政务,接触汉人,本族百姓了解民情。而且颇有天赋,这段时间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为以后耽罗族建城积累许多经验!

有闻焕章手把手教导,这样还不能成才就无药可救。好在这位世子很勤奋,很努力,管理一县不难。

这是闻焕章的评价!

其实这位闻太守对赵言的评价更高,机灵圆滑却忠诚可靠,又有见识,学得快,是一个可造之才。

晁盖虽然在岛上算是度假,但军事上从来没放松。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高丽军官,为他们灌输理念。如华夏民族囊括各个种族,高丽本是商朝皇室后裔,身份尊贵,应该默默无闻地呆在半岛上。男儿身在天地之间,就应该敢打敢拼有一番作为。只要你肯干,就能吃饱饭,就能有条康庄大道……

这种蛊惑人心的话,换做是普通百姓来说绝对会被人打死。可晁盖号称大宋王爷,来说这番话,那效果就不同了,他自己都觉得热血沸腾想甩膀干。

何况是一群不被重视的基层军官。

金元勇为首的高丽勇士主动找到晁盖投靠,绝不后悔。为表诚意,亲自带领亲卫前往高丽港口汇报。济州岛情况如常,土著忙着准备过冬的物资。

谎报军情是非常严重的罪过,被查出抓住脑袋搬家,

可见这些军官豁出去!他们不愿意成为小邦子民,也不想窝窝囊囊没有出头之日,他们要成为天朝上国的公民。以后扬名立万,子孙后代以此为荣!

“每个人扮演一种角色,都不可能轻视。”

晁盖陪着夫人溜达,看着高丽三百多驻军没有人看着却斗志昂扬的开采石料,运送大量石块到工地。

相比最初见到的偷懒模样,简直判若两人。

高丽国山多地少又贫瘠,百姓大多情况下吃不饱饭。从建国开始就被强敌窥视,内部阶级分化严重。高丽人心态扭曲,融入骨子里面的自卑和不甘。

但凡有更好的出路,他们会,也敢义无反顾的踏上。晁盖正是抓住这一点循循善诱,纠正三观,让他们感受天朝上国的胸怀,一步步化为己用。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