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本穴属手太阴肺经,位居上臂内侧,上接云门,故可宣通肺气,主治本经所主病症。因本穴尚具有凉血止血,调气散结之功,故可用治鼻疽、瘿气等疾患。《圣惠方》言治:“头眩口瞑,远视??”。故可用治白瘫风、日眩、远视诸疾,有疏风明目之功。
侠白,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于太阴肺经。位于臂前区,腋前纹头下4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肢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主治咳嗽、气喘、心痛、干呕、上臂痛。直刺0。5-1寸。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肢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1、咳嗽、气喘等肺系病症。
2、心痛、干呕。
3、上臂痛。
配伍:1、配郄门穴、间使穴、大陵穴、内关穴、天泉穴治臂丛(正中)神经痛。
2、配天府穴治治白癜风。
3、配尺泽穴、天府穴治咽喉肿痛。
4、配百会穴、风府穴、曲池穴、三里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瘾疹。
尺泽,经穴名。出《灵枢·本书》。别名鬼受、鬼堂。属于太阴肺经。合(水)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头静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部烦满,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古代记述: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
现代报道: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配伍:(1)配合谷穴,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
(2)配肺俞穴,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3)配委中穴,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
(4)配太渊穴,经取治咳嗽,气喘。
(5)配孔椎穴治咳血,潮热。
(6)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出自《灵枢·经脉》。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尿血等病症。
治疗头项部疼痛,就找列缺穴,取穴有诀窍,每天按揉五分钟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者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或立掌或侧掌,把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在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此穴。
解剖定位: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配伍应用:外感咳嗽:列缺、大椎、合谷、外关、鱼际(《针灸学简编》)。
喘急:列缺、足三里(《医学入门》)。
咳嗽寒痰、胸膈闭痛:列缺、肺俞、膻中、三里(《针灸大全》)。
头痛:列缺、中脘、合谷、上星、太渊、百会、头维、丝竹空、风池、太阳(《针灸治疗实验集》)。
咯血:列缺、太渊、尺泽、足三里(《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茎中痛:列缺、行间(《类经图翼》)。
牙齿疼痛:列缺、后溪、人中、颊车、吕细、太渊、合谷(《针灸大成》)。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