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双桥夜市 > 第12章 1遗书风波吵架(第1页)

第12章 1遗书风波吵架(第1页)

金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

在戈壁省西河县双桥镇青山堡戈壁滩,有一个小村庄叫黑山村,曾经是一座古城,始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为当时屯垦戍边,固守长城的边防要塞,它是古丝绸之路路线,保存最完整的城堡,也是汉长城边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黑山城堡整个城池呈现椭圆形,城墙内有瓮城,城墙脚有护城河,外筑甬门,外门叫“金吕城”,内门叫“永泰门”,意思就是“永绝虏念,康泰安宁”之意,瓮城是黑山边塞城防御的一道防线。

昔日商旅往来,店铺盈街的繁华已成为过去。

清末建黑山小学,中西式风格建筑,中轴一线,左右对称,前后照应,也被称为“一本书”校园,雕刻在木门上的海浪屋檐下的桃子、石榴、柿子,寓意黑山小学“健康,团结,携手,取仕”的校风。

独特的建筑形式,厚重的历史文化,黑山村被长城残壁断垣所遮蔽,燧烽台有一缺口,远眺就是青土湖,此时青土湖已干涸,每踏一脚羊肠小道上泛着白色的泡沫碱,已成为泛碱区,此处寸草不生。

金忠的少年是在黑山村度过的,有两个男孩,是金山、金忠兄弟俩,他们是堂兄弟,还有一个女孩郭燕燕,十岁。

此时长城残壁断垣旁有一块豌豆田,这三个孩子在拣豆秧,田野里枯黄的豆秧稀疏,偶尔有一根豆角横亘在田野里。

郭燕燕是女孩,有点娇嫩,只拣到一支豆秧,金忠拣到两支豆秧,还是金山岁数大一点,拣到四五支豆秧····

就这样三个孩子在田野里捡拾豆秧,然后把捡到的豆秧聚集起来,豆秧成了一小捆,放在燧烽台上。

金忠胆子大,从口袋里掏出火柴,点燃了枯黄的豆秧,烽燧台产生的袅袅炊烟向天空飘散,此时狼烟四起。

狼烟四起连天血未干,十万漠北金戈铁马踏河山。

此时已是八十年代也只是农村小孩点火玩,就当是小孩子玩游戏,所以没人在意烽火台狼烟四起。

豆秧上的豆角噼噼啪啪炸裂开了,狼烟熄灭后,三个孩子扒拉着豆秧残灰,从黑灰里捡拾半生不熟的豆子。

金忠脸上沾满了黑灰,一只手也抹在郭燕燕清秀的脸上。

吃完豆角后,三个孩子奔奔跳跳,跑下烽燧台,然后捡拾干柴,给家里烧水做饭备用。

三个孩子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青土湖摊边上,捡拾枯死的红柳枝,红柳干燥耐烧,且火头硬,烧火做饭在灶火里递几枝,一锅面条饭就熟了。

青土湖畔的红柳不是立着,而是躺着的,有的红柳被干燥的青土湖灰尘掩埋着,黑山村显得荒凉,金忠的少年就是这样度过的。

十八岁金忠参军入伍,在A师147团四连服役,四连的战友不喜欢他,是因为他是高中生,而且喜欢吹牛。

在金忠的嘴里,黑山村堪比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他并没有给战友讲述家乡的荒凉,其实青土湖已干涸,而是说“青土湖水天一色,碧水蓝天”。

就连完全消失的母校黑山小学,在哀牢山000高地,也被金忠自诩为“黑山学院”,被他吹的神乎其神。

语文老师是金忠的骄傲,北大才女柳叶眉,屯垦戍边的知青。

柳叶眉是郭燕燕的妈妈,也是华夏农业大学治沙专家郭普难丈夫。

金忠吹牛在A师147团四连谁都知道,金忠家乡缺水,碍于四连八班班长刘世雨在147团大比武中挖掩体、过障碍、班攻击战术获得三项第一,在四连中颇有威望,可能金忠谁都不搭理,再说班长刘世雨和金忠是一个镇。

一个镇的同乡战友,生活水平不分伯仲,大家心知肚明,就是不点破,“青土湖水天一色,碧水蓝天”那是骗人,再加上A师147团四连驻防在哀牢山,窝在猫儿洞,那种孤寂让人忍无可忍,但又无能为力,必忍受之。

那种欲生不活,欲亡不死的日常生活需要调味品,所以金忠的吹牛恰如其分缓解了这种痛苦,如不是战场纪律的约束,A师147团四连也不会倦缩在黑暗肮脏潮湿的猫儿洞中与老鼠、毒蛇在一起,更不会听金忠吹牛逼。

他图个什么?

000高地是一座结构为岩溶石山的小山包,东、西两面山势非常陡峭,南、北两面坡度相对较平缓。山上有几处石洞,分别可容纳3、4人或7、8人不等。

就算是这么一个破地方,对金忠照样是无足轻重的,他为什么要背着喷火器去磨这些狰狞的石头?

驻守在石洞里。

他在守护一种价值观。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