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大宋少年志1 > 第10章 夤夜造访 天后之令(第1页)

第10章 夤夜造访 天后之令(第1页)

时间已是酉正,内堂外有人轻敲房门。

“郎主,宗正……”家仆未及通报,房门已经被推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大步走了进来。来人蓝绸衫、褐锦褙子,身材清瘦,瘦脸上几缕稀疏髭须。

周骞和卓不浪一眼便认出,此人乃是宗正卿武承嗣。武承嗣是天后武媚的亲侄,也算皇亲国戚,刚从振州赦回不久便晋升宗正卿。宗正卿乃宗正寺长官,从三品,掌皇室族亲属籍,一般由宗室充任。武承嗣能居此位,自然是天后保奏。

周骞倏地站起来,迎了上去,施礼道:“不知宗正卿登门,有失远迎,失礼失礼。”卓不浪也起身施礼。

武承嗣的笑容好似刻在脸上一般,抬手回礼道:“周明府、卓少侠不必多礼。”听他的语气,他早已知道卓不浪在公廨中。

周骞扭过头瞅瞅卓不浪,满脸惊诧,还夹着一丝无辜,似乎是在告诉卓不浪,绝不是我通风报信。

卓不浪依旧笑容不羁,行踪暴露已经在他的猜想之中。在长安时,他已见识过天后罗织耳目的手段,起初他都不敢相信,他查案之事,连同与赵宜的暗斗,都在天后的耳目之中。料想在东都也差不多,可能自卓家进入洛阳城,已在天后耳目的监视中。

武承嗣背过手,瞅着几案上的酒菜,踱步到堂中北面的几案前,转过身,正色道:“叨扰二位雅兴,武某有要事相告。圣上前日召问明中堂一案,周明府可知道?”

“已有耳闻。”周骞为官多年,大致已猜到了武承嗣的来意。他刚下定决心追随天后,武承嗣的到来对他而言,无异于及时雨。

“刑部尚书奏报,此案为盗匪所为。若非天后再三追问,刑部难以奏对,恐怕此案已经定案。”武承嗣有意顿了顿,盯着周骞道:“堂堂宰辅,为匪盗所杀。洛阳州县治御匪盗不力,这个罪责怕是……”

周骞早已估到武承嗣会有此一举,这正是他表明心意的绝好时机,周骞努力抑制自己的情绪,可声音仍有些发颤:“天后之恩天高地厚,臣蒙天后提携,肝脑涂地不能报万一。愿奉从天后之命,彻查此案。”

卓不浪目光瞅向武承嗣,武承嗣嘴角闪过一丝得意的笑,又接着道:“周明府心意,我定会转告天后。不知明中堂案,周明府可有查证的方向?”

周骞试探着道:“这二十多日,三司已查遍洛阳城里里外外,至今仍查不出凶手,凶手若不是已经逃出城,就是藏身在三司还未查的地方……”

“那么,三司还有什么地方没查?”

“能查的都查了,没查的自然是不敢查的地方。”

“三司都不敢查,周明府又如何查?”

“查,有罪;不查,也有罪。还有何不敢查?”

武承嗣刻在脸上的笑容又添了些心满意足的笑,转头对卓不浪道:“卓少侠,娘娘听闻卓家来东都祭拜明中堂,大感宽慰。明中堂生前对卓家多有赞誉,极力举荐卓大郎,如今大郎已身登通贵。娘娘说,卓公深明大义、重情重义,且教子有方,五郎年少有为、常助有司推鞫断狱,‘侠少’之名、彰誉京师……”

武承嗣顿了顿,声音变得低沉:“娘娘希望五郎能助周明府速速查断此案,还明中堂公道,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五郎切莫辜负娘娘的期许!”

卓不浪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大喜。他正在谋划如何毛遂自荐,武承嗣此番到访正中下怀。“天后之令”无疑是他能够想到的、名正言顺参与明崇俨案最好的“借口”。

卓不浪抑住心中喜悦,正色道:“家父常言,二圣对卓家天恩浩荡,卓家上下感恩不尽,自当报效国家。不浪一介布衣,蒙天后看重,必竭心尽力,助周明府勘破此案,以谢天后隆恩,也可告慰明中堂在天之灵。”

武承嗣脸上终于换上真正的笑意。周骞的反应在他预料之中,但卓不浪毕竟不是仕宦之人,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卓不浪的爽快更让他喜出望外。

武承嗣从腰间摘下一个鱼袋,递给卓不浪:“天后说,卓少侠没有官职,查案诸多不便,特向皇上保荐你为检校金吾卫中郎将,查察此案。”

金吾卫中郎将乃四品武职事官,加上“检校”二字就是依皇命所授的虚衔官职,与金吾卫中郎将同为正四品,但并无职掌。赵宜的官职是金吾卫右郎将,正五品。从品阶而言,卓不浪这个“检校金吾卫中郎将”已经压过赵宜一头,不必再受赵宜官威挟制。

卓不浪心中暗惊,天后博闻强记,竟还记得他和赵宜之事,而且洞察秋毫、心思细密。他人眼中性非和顺、虺蜴为心的天后武曌,不论心性、才智都让卓不浪极为尊崇。

武曌本为先帝才人,却冲破门第礼法桎梏,一步步成为当朝最有权势的女子,在男人把持的朝堂上稳坐珠帘之后。卓不浪总角之年便听母亲讲武曌的故事,武曌的声影不知不觉已深深刻在他的心里,成为他人生的指引。

卓不浪生于豪富之家,但是续弦所出。父亲虽待他们兄弟三人无差,但论学问,他不及大哥刻苦勤进,文行学识拔类超群;论家业,二哥得承家族禀赋,冶铸技艺冠绝天下。卓不浪生性洒脱、行事随性,既不愿入仕途,也不能传振家业,他曾想闯荡武林、开宗立派,母亲却极力反对,说江湖龙蛇混杂、名利情仇纠葛不休,极易行偏踏错、陷入泥淖。男儿可以不求显达、不求富贵,但定要立得正、行得端,修身齐家、尽己之才、谋正经营生、做有用之人。

迷茫中,卓不浪常常回想武曌逆天改命的故事。武曌正是抓住王皇后与萧淑妃鹬蚌相争之机,离开感业寺,重返后宫,才有机会入主椒房。卓不浪想,要离开父母的管教,必须先求自立。于是,他瞅准机会,向父亲借钱典买五湖楼,不再靠家里供养。想着还清借父亲的钱,便自立门户。

帮官署查案只是卓不浪历练扬名之阶,他也因此在江湖上得了个“神兵策”的名号。明崇俨案震动朝野,于卓不浪而言,就是他的王萧相争之机,卓不浪绝不会放过,但卓家上下顾虑颇深。如今有天后授意,便是有了不可推脱的令牌。

武承嗣当然不知道这些,在他看来,人作选择皆为一个“利”字。流放振州的经历警醒他,要分清利害,一言之失都可能万劫不复。

天后交代的事既已办妥,武承嗣便要离开,临出门时,忽又想起一事,转身叮嘱道:“两位,金吾卫右郎将赵宜奉命查察此案,两位若有需要,尽可持鱼符吩咐赵宜去办。若金吾卫办不成,两位便去寻通事舍人元万顷,他会替二位想办法。”

送走武承嗣后,卓不浪也拜辞周骞,趁宵禁前赶回卓家。今夜他顺利踏出了第一步,心中大感畅快。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