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自助者天助之自渡者天下皆渡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一个芭蕾舞演员要出类拔萃,不知要流几多汗水,每一个动作都要千万次的反复训练。当泰祺尼准备她的晚上演出之前,他常常得接受父亲两个小时的苛刻训练。她会筋疲力尽地倒下,但又不能脱掉衣服,只能用海绵擦洗,乘机恢复精力,有时,整个人完全失去了知觉。舞台上轻灵如燕的舞步,让人赏心悦目,但它多么来之不易,其间的辛酸苦辣,想必泰祺尼感触良深。

然而,向前进步并非朝夕之功,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德迈斯特说过:成功的秘密就在于知道怎样等待。没有无播种的收获,满怀耐心与希望地等待;醇美的果实往往在最后时刻成熟,谚语也有云,“时光和耐心将把桑叶变为绚美的锦缎。”

但是,耐心等待需要人们工作时保持心情怡乐,这甚为难得,它为人们的性格赋予巨大的弹性,正如一位基督教主教所说:“脾性平和是基督教徒修养的精髓。”所以,愉快和勤备是智慧的精华。他们是成功的生命和灵魂,同时也是幸福之源;或许人生的最大快乐就在于满怀目标、轻松明快地工作。人们的活力、信心和其他种种优秀品质都建立在这之上。

当塞迪·史密斯在约克郡的弗士顿勒克区当一个区的牧师时,尽管他觉得工作并不合适,但还是很欢快地干了起来,并决心尽心尽力去做。他说,“我已下决心投身这份工作,我要适应它,这比牢骚满腹、不时埋怨,认为它无聊透顶、尽说废话,更加积极。”每当霍克博士去从事一项新工作时,他总是说:“无论我在哪儿,我都以上帝的名义发誓.我会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去工作;如果我找不到一份工作,那么我会自己创造一份。”

为公众谋福利的人,常常因为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闷闷不乐,他们往往格外需要耐心和等待。他们播下的种子有时会深埋于寒冬积雪之下,也许春天还未来临,冬雪还没融化,而辛勤播种之人早已长眠地下。并非每个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都像罗兰·希尔那样,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伟大思想开花结果。亚当·斯密在古老而叉黑暗的格拉斯各大学播下了许多伟大的社会改良的种子,他在那儿精心耕耘多年,奠定了他的《国富论》的基础。然而70多年过去,才收到实质性成果,并且尚非全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照亮心灵的希望之火(1)

对于男人来言,希望的破灭是无以弥补的。怎么能工作?我如何获取幸福?一

位伟大而又可怜的思想家说,“我的希望和事业已然全部破灭。”卡瑞是最欢快、最有勇气、最有希望的传教士之一,在印度时,他想不出什么办法让他的3个执事助手干点什么,他自己只能在工作中间稍稍休息。卡瑞本人是一个鞋匠的儿子,韦德和马塞姆是他的助手,韦德是木匠的儿子,马塞姆是织布工人的儿子。经过努力,他们在塞尔姆波建起了一所富丽堂皇的神学院,16个分站也建了起来。他们还把《圣经》翻译成了16种文字,在英属印度播下了一场道德革命的种子.

卡瑞从不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愧。一次,在总督的桌边,他听到对面的一个官员大声问另外一人,卡瑞是否曾经是鞋匠。“对,先生,”卡瑞立即说道,“我以前就是一个鞋匠。”关于卡瑞小时候的倔强劲,有一件众所周知之事,有一天爬树的时候,他脚一滑,跌到地上,摔断了腿。在床上体养了几周,当他刚刚康复、走动不用别人搀扶时,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仍去爬那棵树。卡瑞具有作为一名伟大传教士所必需的大无畏的勇气,他做事,决不退缩。

哲学家杨格博士有一句名言:“别人能做到的事,你也能做到。”只要他本人决定要做某事.自己就决不退缩。据说,他第一次骑马时,一个著名运动员——巴克里先生的孙子陪着他,当面前的这位马术师骑马从一道高栅栏上一跃而过时,杨格希望自己也能如此,但他却从马背上掉了下来,杨格一言不发,又跨上马背,第二次尝试,仍旧失败,不过这次他抓住了马脖子,没被扔得很远。第三次,他成功了,他骑马一跃而过。

身陷逆境的鞑靼人学习蜘蛛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精神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美国鸟类学家奥多本的一段经历也同样很有意思。他说,“一次意外——这与我保存的200多幅鸟类原画有关,它几乎使我放弃了鸟类学研究。我详细记述这件事,只想表明勇气是多么的重要——我无法以其他方式大声说明我不屈不挠的毅力——我讲出来是为了使自然保护者克服最令人心痛的种种困难”。

“我在哈德逊一俄亥俄州肯塔基的一个小村子待了几年。后来因为有事得去费城,临走前,我把我绘制的草图小心地放进一个木制盒子里保存起来,交给了一位亲戚,并再三叮嘱不要损坏了这些东西。几个月后,我回来了,连续几天与家人畅叙共享天伦之乐,随后,我询问那只箱子,我多么想见我的宝贝。亲戚把木箱拉出来,打开一看,一对挪威老鼠已在里面做了个窝,在满箱子的碎纸屑中哺育了一群幼鼠,仅一个多月时间,它们好像已居住千年之久”。

“一股无名之火冲上心头,一连数天,我极其烦躁,度日如年,只得睡觉解闷,一段时间过去,怒气渐渐消失,烦恼也烟消云散,我又重新鼓起勇气,背上枪,带上笔和笔记本,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高高兴兴地向山林出发。我真为自己能比以前干得更好而高兴,不到三年,我又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一次,伊萨克·牛顿先生的一只名叫“钻石”的小狗把他桌子上的油灯弄翻了,牛顿辛勤工作多年所得的精确计算成果顷刻间毁于一旦。这一趣闻众所周知,不必赘述,但是据说这次意外使这位哲学家身心俱损,非常痛苦,理解力衰退。 。 想看书来

照亮心灵的希望之火(2)

卡利里先生在写作《法国革命》第一卷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他想把手稿送给一位有文学素养的邻居仔细审阅,由于疏忽,手稿被扔在客厅的地板上,卡利里竟然忘了这事。几周之后,出版商催稿,他急忙派人去取,邻居莫名其妙。经过一番仔细调查,才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家里佣人见客厅地板上扔着一捆“废纸”,把它丢到厨房和客厅的壁炉里烧掉了!

当卡利里知道后,他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但为时已晚,无法补救,只好下决心重新开始写作。可是原稿丢了,所有实事、观点都只能从尘封的记忆中搜索。起初创作这一著作是一种乐趣,而第二次重写时就成了一种痛苦和折磨了。然而他在这种煎熬中,以非常人所能及的毅力和精神重写了该书。

许多杰出发明家的一生也是这种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品质的最好例证。在给年轻人演讲时,乔治·史蒂芬逊经常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一句话:“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花了15年时间改进火车头,最后在莱希尔取得了决定性成果;瓦特发明蒸汽机则用了30年时间。还有很多同样著名的例子,几乎每个领域都有,包括科学、艺术和实业界。其中最有趣的或许要数尼尼微大理石碑刻的发现了。这种刻在碑石上的箭形书写符号是自马其顿征服波斯以后就早已失传的契形文字。

在波斯的克曼莎有一个东印度公司,公司里有一位聪明的实习生在附近发现了许多古怪的契形铭文、碑刻。这些铭文、碑刻十分古老,没有任何人知道其来历。在他描摹的碑刻中,有一块巨石——比斯顿岩壁——平地拔起1700英尺,非常陡峭,其下部300英尺范围内用波斯语、锡西厄语和亚述语3种文字铭刻了大量碑文。这些文字无人能识,令世人惊奇。

这位实习生把岩壁的文字描摹了下来,经过把已知的和未知的、消失的和仍存的符号反复比较、揣摩,他掌握了一些关于这些契形文字的知识,并且绘制了一个字母表。罗里逊先生(后来称亨利先生)把描摹的文字寄回家让人考证,但没有哪一所大学的教授能够辨识。

然而,原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一名罗热斯的人对这些文字略有研究。于是罗里逊又把这些描摹送给他察认。罗热斯果然名不虚传,尽管他从没见过比斯顿岩壁,但他断言这些描摹并不准确。罗里逊当时还在比斯顿岩壁附近,把描摹本与原迹比较之后,证明罗里斯的判断是正确的。经过反复比较、深入研究,关于这些契形文字的研究终于取得很大进展。

为了有利于这两位自学者的学习,英国政府觉得有必要给他们配备一个助手,并提供些学习所需消耗的原料。一名叫奥斯汀。莱亚德的人毛遂自荐,而他原本是伦敦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文员。没有人能想到这三个人——一个实习生,一位东印度公司职员、一名律师竟成为失传文字的破解人和深埋于地下的古巴比伦历史的发掘者。

那年莱亚德是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正在东方旅行,他想穿过幼发拉底河地区。当时,只有一个人伴随着他,他们赤手空拳,不过,真是上天眷顾,由于莱亚德彬彬有礼,逢人微笑,加之身材魁梧,他顺利穿过了一个个死亡部落——这些部落间经常发生野蛮的战争。光阴流转,几年时间眨眼过去,他还没有掌握多少技术,但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极大的热情,他挖掘出大批历史文物,任何同行的成就都无法与之相媲美。 。。

照亮心灵的希望之火(3)

很多浮雕由于莱亚德的精心发掘而得以重见天日,有些还是稀世珍品。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展览在大英博物馆的珍稀文物,以基督教圣经为依据准确记载了3000多年前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就像新启示录突然光临世间一样,令人惊诧莫名,激动不已。对于这些稀世珍宝的发掘,莱亚德曾慨然感叹:“这些尼尼微碑刻将永远铭记着那些巨大而令人惊叹的功绩,其间饱含着人们的执著的事业心、勤奋钻研和活力热忱。”

孔德·德·布芬的一生也是“勤奋就是天才”这一道理的最好的例子.布芬在自然史方面取得了极为卓越的成就。而年轻时.他并没有么超人的天资,他智力平平,甚至反应迟钝,并且,他天性懒惰,一生下来就有一大笔财产,有人还以为他会沉溺于荣华富贵中,毫无作为。但布芬不想成为一个酒囊饭袋,也不想一生碌碌无为,他要从事科学研究。

时间就是金钱,布芬习惯于早上睡懒觉,他常常为此事而苦恼,于是决定改掉这一坏习惯。而习惯是一种力量,要改正,并非易事。他斗争了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效果,早上还是起不来。无奈之下,只得叫佣人约瑟夫帮忙。

他规定,只要约瑟夫能在早上6点钟之前把他叫起来,就给约瑟夫一克朗的奖励,但每天早上,约瑟夫叫他起床时,布芬或者以生病为借口,或者因打扰他的睡眠而假装生气。当他最后起来之后,又大声责怪约瑟夫让他睡懒觉.而没把他准时叫醒。

这下这位贴身男仆狠下心来要赚那一克朗了,他不再怜悯主人可怜巴巴的恳求,也不在乎他的威胁.他一次次地迫使布芬6点之前起床。有一次,布芬无论如何都不肯起床,任凭约瑟夫怎么弄,都赖在床上。约瑟夫想,不动真格的,恐怕不会奏效。他把一盆冰凉的水泼到布芬被窝里,这一招立马见效,布芬一骨碌爬起来。在约瑟夫的种种努力下,布芬终于克服了睡懒觉的习惯,他对约瑟夫的帮助一直心存感激,还常说他还欠约瑟夫三、四卷自然史呢。

从那以后,布芬在他的桌子旁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2点,然后再从晚上5点工作到9点,40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在他的传记中这么写道:“工作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科学研究则是他的兴趣所在;一直到他事业的巅峰时刻,他还常常说,自己多么希颦再为事业奉献几年。”

他是一位很有良知的作家,并且总是以最佳的方式把最珍贵的思想献给读者,他讨厌虚伪、做作、无病呻吟。对于自己著作中的每一个字,他都仔细推敲,每一段文字他都认真润色,直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他才满意。在写作《自然史的变迁》中,先后修改了11次,他才甚感满意。对于自己的每一部著作,他都深思熟虑,任何细节,从不马虎,从事著述50年来,一向如此。他还常说,天才其实就是,工作有条有理、一丝不苟。

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他的成功得益于像蜜蜂一样不停的劳作,永不停歇。正如迈登·勒克所言:“布芬的成功准确无误的表明,、天才就在于把全部的精力专注于某一特定的目标,当布芬完成他的第一部著作时,已疲惫不堪。但他强迫自己再回到原稿上来,一字一字地推敲、润色,一直到满意为止。他把这种反复推敲的过程当成一种快乐,而不是厌烦。他的成功是这样换来的。”

照亮心灵的希望之火(4)

从事文学的人,还有许多也具有这种非凡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品质。瓦特·司各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一个律师事务所从事抄写工作,一干就是几年,这种工作十分枯燥乏味。但瓦特想,既然是我的工作,我就有责任尽心尽力把他干好。他白天埋头抄写,晚上忙于看书写作。他曾开玩笑说,作为一个文人所必需的扎实稳重而非浮躁的品质正是在他从事抄写这一工作中逐渐养成的。每抄一页纸能赚到3分钱,有时一天他能抄120页,能够赚到3元6毛钱。有时候,他用这点微薄的额外收入买一点零散的书籍,如果不是加班加点地干,他肯定买不起书。

到了晚年,瓦特仍然以自己有一门职业而自豪,与有些拙劣诗人的观点不同,他认为那种愤世嫉俗、无视日常生活责任的人与所谓天才毫不相关。相反,他认为一个人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做好一门实在的职业,有助于他在其他方面成就大业。这对于那些好高骛远的人来说,似乎尤为重要。

瓦特本人曾担任爱丁堡议会的议员,他每天准时到议会,签发各种文件,办好该办的事情,而他的文学创作时间主要在早餐前。洛克哈特说:“在瓦特创作的高峰期,他还得花部分时间,至少是一半以上的时间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兢兢业业,从不懈怠,这的确是他的一个突出特点”。

必须靠自己从事的职业而不是靠“创作”来谋生,这是瓦特为自己定下的规矩。有一次他说:“文学是我的所爱,但不是我的生活来源,文学创作的收入不应该成为我日常生活的来源。因为文学是件很严肃的事,只有心与情浇铸而成的作品才富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与金钱没有任何关系。”

瓦特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浪费一分一秒。因此,他十分守时,当然,如果不这样的话,他根本不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出大量的惊世之作。他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除了那些必须随时回复的质询和评议外,其他所有信件,都在固定的一天回答。毫无疑问,这大大提高了他的办事效率。他的思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无与伦比。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生好火,洗漱完之后,6点钟,准时坐到桌前开始写作。所有文件都整整齐齐摆在桌子上,各种参考文献也整齐有序地放在地板上,只有一条可爱的小狗瞪着明亮的眼睛望着他辛勤地工作。当9、10点全家人围在桌旁吃饭时,他已完成了一天中工作的最困难部分。

尽管瓦特一辈子兢兢业业,从早到晚勤奋工作?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