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杜鹏城杜老来讲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显然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杜老生于1921年,38年初夏踏上走向延安的道路,随后进入陕甘宁边区农村工作,并随西北野战军出任过随军记者。
可以说,杜老对当时早年间的思潮、现实情况,简直是了如指掌。
49年后,杜老远赴XJ,后又出任陕西文协副主席,55年之后担任全国文协理事。
其创作的作品,除了那部新中国长篇军事第一代表作的《保卫延安》,还有不胜枚举的短篇小说《夜袭粮站》、《大沙漠》、《平常的女人》等,与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等等。
时值59岁高龄的杜老前辈,精气神不见丝毫萎靡之态,一双眼睛焕发着健康的光彩,炯炯有神。
讲台上,杜老所讲的课程并不枯燥,一边结合时闻轶事、名人趣事让班级同学们了解当时的文学思潮;
一边又介绍着自己的真实经历,使得文学发展与杜老跌宕起伏的人生见闻融合起来,让大家仿佛身临其境,真正经历着当时的时代变迁。
教室里一片宁和,大家听的津津有味,没人敢开小差,以免错过了哪一个精彩的细节、有趣的故事。
大半个下午的时间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过去了,日色西斜,黄昏从窗外一寸一寸地渲染进来,像是一块滴上了墨水颜料的风景画。
“那么,今天我们的课程就到此结束了。”
杜老先生合上了书本,嘴角噙着一抹欣慰的笑容,口吻着实感慨:
“老实讲,在这么久的讲学经历里,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酣畅淋漓、随心所欲地上过一堂课了,我能感受到大家求知若渴的心情,还有热切学习的眼神——这些对我,一个老师来说,就是最好的褒奖了。”
“杜先生!明天还有您的课吗?”教室里有人提问。
“咱们的课程是交错进行的,明天是另一位老师,我相信你们同样不会失望。”杜老先生扶了扶眼镜,说道:
“在咱们下课之前,我得给各位同志们留一个任务,就是我上课前说的,以那位年轻同志的想法为基础,写一篇短篇小说出来。”
以军事谍战为题材写一篇短篇小说,这样的任务显然十分新颖。
班级里开始有讨论声了,有的人在讨论谍战怎么写,有的人则说着自己对这一方面的细节完全不明白,有一些无从下手。
而林海升想的则是,杜老先生出这样的题目,除了是顺应晓波当时的想法,与杜老本人是一位军事题材文学创作者也有关。
若能在这方面得到杜老先生的指点,一定会大有裨益!
“除了限制题材之外,我只有一个额外要求,那就是,这篇小说不能超过三万字。”
“我给同志们五天的时间,五天之内,把这部短篇小说写完交给我评判,如果有先行创作完成的同志,或者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到文化宫的办公室找我。”
不能超过三万字,这样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
按照字数区分小说类别,中短篇小说大约在7千到2万字之间,短篇小说则要求在1万5千字以下。
杜老把字数要求限制在3万字以内,已经是格外宽容了。
林海升默默思忖着,目前他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创作过短篇小说,《急诊故事》的三十万字给了他丰富的创作框架,而短篇作品则截然相反。
它更要求精炼、直截,省去一系列不必要的情节与赘述,开门见山地进入主题。
这对林海升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坐在他身边的王晓波、于华两人也在低头沉思。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