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南方报业集团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周二刊失败,重新缩回周一刊。集团社委会研究时,有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的扩刊方案也提出了疑问。经过慎重研究,我们认为,国内财经类报纸确实存在每周两刊的需求,就看我们有没有魄力大胆扩刊。竞争对手之所以扩刊失败,我想不是因为市场上没有对周二刊的需求,而是别的原因。他们退回去了,正好给我们提供了扩刊的机会。因此我们同意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扩刊方案。事实证明,运作这份报纸的年轻人又一次成功了,不简单。

刘洲伟:我们从周报扩大为一周两期,改变了中国商业报纸的竞争规则。2003年上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于面对一周两期的转折作出相应的调整,理顺整个采编业务流程,探索感知周二刊的市场规律,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在于寻找周二刊的比较优势并强化执行力,确立财经媒体领导者的行业地位。采编规模的数量对管理提出了挑战,经过半年磨合,我们总结出一套“大盘”操作的模式,这为以后21世纪报系的扩张奠定了人力与组织的基础。在此条件下,2003年底我们对报纸形态、内容架构作了重大调整,增加了政经版块,强化评论版块,2004年以来又增加了多个新闻版块,同时以“全面提升品质”为目标,大力推广“新闻精细化”运动,在新闻写作、版面语言、编辑手段等方面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对现有的版面形态作出调整,增加时效性较强的短新闻的比例,力图在专业性、权威性、国际化方面有新的突破,成为新主流媒体或新权威媒体。

新闻中心根据周二报的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架构,加强内部人力资源的整合,确立以小组为基本业务单位,以部门为基本管理单位的管理架构;重新梳理选题开发、风险把握、品质控制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大对外资源的开拓。除继续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外,还加大和监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沟通,为选题开发和风险把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定员定编,加强机动记者部的力量,在记者资源的使用上力求有效控制、灵活调配。在人员配备、新闻资源整合方面着重于北京战略要塞,通过管理创新来改变目前的劣势。继续通过编辑部前移解决新闻源的触觉与控制问题。

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实践,《21世纪经济报道》走出了一条打造中国最权威的财经类媒体的成功之路。

充分整合资源,不断增强报系实力

范以锦:2003年集团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基础上组建了21世纪报系。成立报系就是为了利用好《21世纪经济报道》创办发展过程中培育起来的核心能力,充分整合内部资源,把《21世纪经济报道》的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出来,滚动发展,在中国财经媒体市场上培育出更多的优质品牌,为集团的多品牌发展战略做出贡献。

沈颢:我们是集团里第一家被规划为“报系”的单位,但“报系”是简单的媒体组合吗?当然不是,在我们原先的策略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合理设计与配置资源,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21世纪依据集团的基本要求以及报系自身的资源累积情况发展,相对比较灵活,但有一条基本指标要遵循,那就是市场的需求情况。因为财经类媒体成为主流强势媒体种类的时间并不长,市场被开发出来后本身也有一个稳定与成长过程。我们的策略是,一方面紧盯市场成长性,另一方面,希望开发新的品种,寻找新的市场空白或空缺。也许,在某种时候,后者会带来更大的机遇。成立报系后的2004年,我们又推出一份财经杂志《21世纪商业评论》,这本杂志的定位是“商业思想家”,讲究行而论道,希望起到一个“脑库”的功能,关注本土实践,传播国际理念,提供关于全球商业的洞见、创见和远见,推动中国商业精神的成长和成熟。

21世纪报系: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财经媒体(4)

范以锦:21世纪报系是南方报业旗下发展势头最好的报系之一,报系近年来的工作,集团总体上是满意的。21世纪报系为何能够取得成功?主要的原因有三条:一是在经营中坚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二是有一个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队伍,三是有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内部机制。这三条是集团经营21世纪经济报道的成功经验,也是21世纪报系最重要的资源、最核心的能力。只要我们不断强化、深入整合并充分发挥这些核心能力,21世纪报系必将在财经媒体市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新浪网对话范以锦(1)

从报业集团到传媒集团。

从报纸出版到内容创造。

从媒体竞争到战略竞争。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长范以锦先生著书《南方报业战略》,第一次解密中国一流报业传媒集团的发展战略。短短几月时间销售量过万,是什么吸引如此多人的眼球?是什么秘籍让南方报业人发展如此快速?5月26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长、董事长范以锦与新浪网对话,详尽讲述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发展战略、运营实践;以及南方报业的企业文化。

写书只为总结经验

新浪网:据介绍您的书才几个月,销售量就过了1万本,反响这么强烈,那么您当时写这本书的动因是什么呢?

范以锦:这本书当时先印了1万本,很快就卖完了,然后又印5000本,马上就又卖完了。我写书的动因有两种,对内是总结,对外提供参考。内部是南方报业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经过长期奋斗,积累了丰富的报业发展经验。新一代南方报人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同时又有了创新,丰富了南方报业发展的经验。那么就这些经验来将,我作为集团第一把手,我很值得去总结。加上现在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对于这个改革,我们要非常明确我们当前的定位是什么?我们当前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到了,对这几年南方报业发展的情况做一个总结,对内是一个交代,对于我们以后的发展,可以使我们以后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稳健。

新浪网:现在很多人都对南方报业集团的发展很关注,那您这次在着本书中将南方报业发展的战略和盘托出,您不怕其他报社、报业集团学习以后,发展出一个又一个“南方报业”,对你们构成威胁吗?

范以锦:我在书中讲的这些做法、经验,有的人可以学到一点,有的人学不到。因为一个报业的发展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的沉淀。那个经验就决定了我们战略的方向,运营的模式和文化氛围,并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学到的。可能等你学会了,我也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不发展了。我希望我的这本书可以对其他一些新闻单位有一些启示,这样我也可以感到很欣慰。作为我们这些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眼光要看得更长远一点。如果我的书对别人有启发,也是间接的对我过新闻事业的一个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是不断前进的,其中也存在一种竞争机制,别人发展了,也会给我压力,对我也会产生推动。因此我希望把这些经验介绍给别人,既可以使别人发展,也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提升。

多品牌发展永葆青春

新浪网:您的书中提到了多品牌战略,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方报业集团下面,有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等很多报纸,他们的定位各不相同,文化也不相同,各有特色。您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特色、不同文化的报纸整合起来的呢?

范以锦:我当时是觉得,如果我们单独靠南方日报这个一品牌报纸去打开市场,这样是很困难的。因为中国发展到今天,市场经济也是多层次、多层面、多元化的。所以作为读者,他不会统一都能认可你一张报纸,读者在社会上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地位等,他会选择不同的报纸。因此我认为,如果在这种细分的市场前景下,我们能够培育出不同的品种去占领市场。报纸也有个青春期,会从成长——青春——衰老,所以一种报纸要永葆青春难度是很大的,它有起有伏。如果我是多品牌的报纸的话,一种衰退了新的又会顶替上去。

《新京报》跨地区办报的尝试

新浪网:关于市场方面,你们也曾经进行过跨地区办报的尝试,比如《新京报》。刚才我在资料中看到一段文字,说是中央有关部门制定了整顿跨地区办报的相关政策,原则上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大众媒体属地化管理。具体方案之一就是对现有跨地区办报活动进行清理,由当地主要党报社、党报集团收购外来资金所占的股份。您认为这是对你们报业集团的一个限制吗?您会继续去拓展除南方以外的市场吗?如果会,您会以其他何种方式进行?

范以锦:前几年,中央关于跨地区办报有一个文件,是允许的,鼓励跨地区发展。正是有了这个文件,我们内部也有继续向外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就向中央申请,我们能够在北京发展也是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的,是正正规规打进去的。对于这个政策,我认为中央有关部门是采取一种比较慎重的态度,那么《新京报》是经过批准的,必须在《新京报》取得一定的经验,对于我们办报人是办报经验,对于中央有关部门是对于异地办报管理方面的经验。必须要取得一定的经验,以后中央才会逐步放开。我认为中央有关部门,在没有积累一定经验的情况下,它不会完全放开。现在只是搞一两个试点,比如上海《第一财经》、北京《新京报》等。总的来说现在还属于探索阶段。

新浪网:假如中央完全放开,你们会不会有所行动?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