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400字左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 第19章(第2页)

第19章(第2页)

“牛衣夜泣”又作“牛衣对泣”,出自《汉书·王章传》。

王章,字仲卿,西汉时期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县西南)人。他为人正直,忠于西汉王朝,身居高位,仍然能不顾自身的利害和得失,劝谏皇帝。因此,赢得了当时不少人的尊敬,很有一点名声。

可是,王章在做官之前却是十分贫困。在长安读书时,他和妻子住在一所简陋的房子里,屋里空空如野,连床和被褥都没有。夜里只得睡在牛衣(用乱麻或稻草编成的给牛披在背上的类似蓑衣的东西)之中。一天夜里,王章突然得病,而且病情严重。这时,他想到自己饥寒交迫,病魔缠身,很可能活不下去了,因此,扒在牛衣之中呜呜咽咽地哭泣起来,一边哭一边与妻子诀别。他的妻子是一个坚强而有主见的人,看到他这种样子,止不住生气地对他说:“仲卿,目前在京城朝廷做官的那些人,论才能,有多少人能比得上你?为什么你却因为眼前一点小小的困难和疾病就如此悲观失望?你这么哭哭啼啼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能自己振作起来呢?你的这种行为是多么卑怯啊!”由于妻子的精心护理,使王章很快恢复了健康,妻子的劝慰和鼓励,使得王章在学习中更加勤奋。不久,王章得到任用,一直当到京兆尹这样的大官。

王章当官以后,一直不肯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辅佐皇帝治国的是大将军王凤。王章当年进入官场,不断受到提拔,都是由王凤推荐的。但是王章却认为王凤不忠不贤,不肯依附于他,甚至准备劝皇帝罢免他。王章的妻子听到消息以后,劝他不要提出这样的奏章,要王章回想一下当初在牛衣中哭泣的情形,王章不听,结果被捕入狱,死于狱中。

后来,人们就从这个故事引申出“牛衣夜泣”这个成语,形容****的贫穷和困苦。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读nìnɡ泞)为玉碎,不为瓦全”原作“宁为玉碎,不能瓦全”,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换频繁。公元550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了北齐政权,称为文宣帝。元氏政权转为高氏政权以后,残酷地镇压元氏势力,积极培植高氏势力,同时,大肆收罗元氏势力的叛逆。这时,原属元氏势力的元景安等人便暗中商量,想请求改姓高。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表示坚决反对。他说:“怎么能抛弃本宗,改为他姓呢?大丈夫宁愿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也不能低三下四而得到保全(原文是‘大丈夫宁为玉碎,不能瓦全’)。”元景安把元景皓的这些话报告了高洋,结果元景皓被杀,他的家属被遣送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唯独元景安改为高姓,并得到重用。

人们引用这个成语,比喻宁愿为正义高尚的事业而献身,不愿屈从失节而苟且偷生。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韩策一》。

战国时期,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公元前333年,他首先说服赵肃侯,被赵肃侯拜为宰相。然后,又来到韩国。他对韩昭侯说:“韩国地理条件很好。又为千里土地,几十万军队。天下的强弓劲弩,都出自韩国,韩国的士兵英勇善战。以韩国这样强大,加上大王你的英明

贤能,为什么要屈从于秦国呢?这是要被天下的人嘲笑的事,希望您认真地考虑考虑。如果您归顺秦国,秦国一定要求你们把宜阳、成皋割给他们。明年还会提出新的割地要求。若要给,没有那么多地,若要不给,则前功尽弃而受到他们的祸害。而且,韩国的土地有限,秦王的贪欲没有止境。以有限的土地去满足无限的要求,那是自找其祸,不战而丢掉土地。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俗话:‘宁可**的嘴巴,不要做牛的屁股’。(原文是: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宁可在小一点的地方独立自主地发号施令,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凭别人支配。现在大王您顺从西方的秦国,这与做牛屁股又有什么差别呢?以您的贤能率领强大的韩**队,却落了个牛屁股的名声,我实在为您感到羞耻。”

韩昭侯听后,非常激动,长叹一声说:“即使我死了,也决不能归顺秦国。我决心听从赵王的意见,与其它诸侯国家联合起来,一致抗秦。”

后来人们就引用“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句成语,来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立,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或者比喻宁可做小一点的官而自己发号施令,却不愿做大一点的官而受制于人。

弄巧成拙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个人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反而把事情搞糟,干了蠢事。在《宣和画谱》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画家,名叫孙知微。有一次,成都寿宁寺请他为该寺院画一幅《九曜图》。他画好墨笔轮廓以后,因为要去一个朋友家去赴约,便把他的学生们找来,

叮嘱他们说:“草图我已勾勒好了,剩下上色涂彩的工作,你们接着去做吧。”

他的学生们得到老师的信任,非常高兴。老师走了之后,他们便准备上色,突然发现图中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荡荡的,都感到非常奇怪。一个名叫童仁益的学生对师兄弟们说:“老师平日画瓶,总要在瓶上画一束色彩鲜艳的插花,这一次可能是急着去赴约,构图时过于匆忙,忘了画。我们给添上怎么样?”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于是,他便在水晶瓶上添画上一支粉红色的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回来了,当他看到水星菩萨的侍从捧的瓶子中冒出一朵莲花时,简直气坏了,马上让人把徒弟们找来,脸色铁青地问:“莲花是你们添上去的?”童仁益等人回答说:“是我们添上去的。你看,添上莲花不是更好看了吗?”“真是胡闹!”孙知微气得差一点骂了起来,“你们虽然用心是好的,但却是干了一件大蠢事。你们不知道,《道经》上说,这水星菩萨的水晶瓶,乃是他用来镇妖伏水的宝贝,瓶中根本没有也不应有什么花儿草儿的,添上花,就不是神物,而是一只普通的花瓶了。这样一来,这幅画也就全让你们给毁了。”

童仁益等人原以为老师回来会夸奖他们几句,谁知道却闯了这么个大祸,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故事见于《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时的魏国想攻打赵国邯郸。魏国一位名叫季梁的人外出听到这个消息后,中途返回首都大梁去见魏王,向魏王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这次我从外面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人,向着北面驾着他的车子,并告诉我说:“我欲之楚(我想到楚国去)”。我说:“君之楚,将奚为北面(你到楚国去,为什么朝北走)?”他回答说:“我的马好。”我说:“你的马虽好,但这不是向楚国去的方向(楚在南方)。”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路费多也不行,你走错了方向。”他又说:“为我驾车的人技术很高超。”他这几个方面的条件愈好,可愈走离楚国愈远了。现在大王你想称霸,想取信于天下。你依仗你的国大兵精,进攻邯郸,扩大疆土、提高威信。可你不知道,你愈是这样做,愈成不了霸业,离霸业愈远,就象去楚国而向北走,愈走愈远一样。

后人根据这段故事概括出“南辕北辙”成语,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同背道而驰的意思差不多。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成语由车胤囊萤及孙康映雪夜读两个故事而来。事见《晋书·车胤(读yìn印)传》和《尚友录》两书,意思是想尽办法刻苦读书。

晋代人车胤,小时非常爱读书。但家穷如洗,连买点灯油的钱都没有,夜晚无灯读书,他非常着急。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他偶然发现一群萤火虫一亮一亮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受到了启发。他想,若捉几十只萤火虫装在白布袋中,发出的亮光不就可以读书了吗?从此,他每夜都在萤火虫发出的光亮下攻读,甚至有时读书至天明。

孙康也是晋代人,也因家穷无灯夜读,故冬夜常就皑皑白雪之反射光读书。

车胤、孙康如此勤奋刻苦读书,在当时就颇受人们的赞颂,成为美谈,故以致形成了囊萤映雪故事,流传于后世,启迪人们苦读上进,不要浪费宝贵时光,虚度年华。

南柯一梦

南柯:南面的大树枝。这则成语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