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什么是擎天一柱 > 第四十四章钢铁工业的工业革命(第2页)

第四十四章钢铁工业的工业革命(第2页)

“解元郎,你知道啊?昨晚我将你的大钢铁计划报与皇上,皇上是龙颜大悦,说你王道秋懂他,还训斥陆某小家子气,让我以后在炼铁这事上,都听你安排。皇上为了见识你这个新型炼铁场,就又给了我们三天的时间,让我们三天之内,把这个炼铁场的样子,做出来给他看。解元郎,咱们得抓紧了,这眼看入冬永定河就要封冻了。陛下执意要见到红石头炼出铁水,以及去宣化看过那红石山的大小,才肯进行下一步。时间紧啊!”

陆炳的意思王道秋听明白了,这嘉靖倒还真是个严谨的人,得确认产能以及原料的足够供给,才肯下决心投资,是个冷静理智的人。

心里为嘉靖的理智和冷静,给嘉靖帝点了个“赞”。王道秋就对陆炳说道:“皇上这样小心是对的,毕竟这事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不能草率了。”

“是啊!是啊!皇上是对的,可咱们就苦了!”听了王道秋的话,陆炳一脸囧样的抱怨了一句。

然后陆炳他指着那工地又说道:“解元郎你看,按着你的规划,昨晚我连夜让人在这河边,挖了条宽一丈,长七丈的水道,我打算在这水道里装三部水轮机,水道用房子盖住。另外在水轮机安好后,我就在这水道上方的河面上筑坝,把这水道上方的河面抬高三尺,并让以后这河水,都只能从咱的这条水道往下流。这样这水能就足够推动咱这三部水轮机了,而且因为这水是从高处快速冲下来的活水,外加水道上盖房做了防寒处理,这水道里即使是在寒冬腊月,也不会结冰………。”

陆炳滔滔不绝的,跟王道秋介绍起了,他对王道秋规划的认真执行。听完陆炳的介绍,王道秋想了想,又指着河面补充道:“陆大人,咱们不能光考虑水能的问题,也要考虑到防洪。我看你筑坝就筑高过这河正常河位的三尺,就可以了。这样即使有洪水,那洪水也能漫过堤坝,快速向下游流去。还有这水轮机的设置要保持好相对的距离……。”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后世的那些经验教训,王道秋又补充了一些好的建议,而陆炳听了,也让人拿来纸笔一一记下。

在视察完水利工地后,王道秋又在现场指定了一个建高炉的位置,他让陆炳派人做好准备工作,先开挖地基,运耐火砖过来。他自己则要了个安静的房间,去画图纸。

进到陆炳给他特意挑的一个安静房间里,王道秋就坐那儿,灵魂又穿回了图书馆去查资料。说实话王道秋想放卫星,搞个大的,但想想这在城里,高炉太大确实是不大方便。但太小了,这又不符合好大喜功的嘉靖帝的口味。

经过深思熟虑,王道秋选择了个容积三十立方的小高炉。三十立方的高炉,在后世那确实是个小高炉,太小太小,小到都不够资格称小,只能用“微”来形容。毕竟这三十个立方的容积,也就是我们九平方大的一个小单间,乘以三米三层高的一个空间。

三十个立方的高炉,在二十一世纪那叫“微小”,但在这十六世纪的大明王朝,容积三十个立方的高炉,那可就是巨无霸了。毕竟大明这时代最大的炼铁炉,它一炉也只能炼六千斤铁,而三十个立方的小高炉,它一炉至少可以炼二十万斤铁,产能是现在大明炼铁炉的三十倍。

而对应容积三十立方的小高炉,那自然就是容积十个立方的小转炉了。是的,王道秋就是要把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才发明的转炉炼钢法,提前三百年在这大明落地开花。

说到这铁向钢的跨越,王道秋那愤青劲儿就上头。玛德,欧洲佬在咱大明这会儿,它们还不知道用焦炭炼铁呢,那炼铁技术落后咱好几百年。

可一个工业革命,咱们这儿还只能在铁匠铺里,由铁匠师傅一锤一锤把铁砸成钢呢!人家欧洲那边就已经开始用转炉,一炉几万斤、几十万斤的在那儿成规模的工业制钢了。

并且欧洲人还利用钢铁工业的飞跃发展,积攒起了巨大的军事实力。并凭这种实力,小英子当年凭着百来个“虾蟹”兵,领着几千个阿三,就把咱泱泱中华打的跪地喊“爷爷饶命”。

以致于后来阿三还吹嘘他们的军事实力,要强过于咱们。理由就是他们的军队曾两次攻破过咱中国的首都,而咱们中队,却一次也没攻入过他们的首都。

阿三们的话好有道理,咱们无言以对。毕竟人家说的没错,阿三军队当年确实是在英国人的指挥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曾两次攻入过北京,火烧圆明园。而咱的王师,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里,也确实没打进过德里、新德里。

耻辱啊!就阿三那种逼格,都曾两次打进咱们的首都,把鞋踩在咱们的脸上。咱们的女人任他们随便,咱们的男人得跪地上冲他们喊:“爷爷饶命”。

丢人啊!太特么丢人了!想到这事,王道秋那二杆子脾气上来,就怎么都忍不了了。这钢铁工业必须得大发展,咱大明的龙旗将来必须要插到伦敦、巴黎,阿三将来必须得跪在咱脚下,给咱们当牛做马。

本站网站: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