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香港造岛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就像霓虹灯和月亮的距离。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我们在这儿欢笑,我们在这儿哭泣,我们在这儿活着,也在这儿死去。我们在这儿祈祷,我们在这迷惘,我们在这儿寻找,也在这儿失去……”

一段声嘶力竭的歌声从电脑音箱里传出,显示器前面一个堆满烟蒂的烟缸上还燃着一支香烟,长长的还保持着形状尚未断裂的烟灰上渺渺升起的青烟把整个显示屏笼罩其中。电脑桌上的“康帅傅”方便面桶里面只剩残汤剩水,旁边是一盒五块钱一包的廉价香烟,只不过亦是空空如也。

在这间不足八平米的小屋天花板上,一只节能灯渗发着黯淡戚戚的灯光,屋里除了一张木板床、一张电脑桌,一个收折衣柜再无其它家具。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就连窗户也没有,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地下室出租房。

张凡倒在木板床上,一双无神的眼睛盯着天花板,半天没有动静。张凡此刻心中一片茫然,自从大学毕业以后,雄心勃勃的他没有听从父亲的要求回老家山城走关系去做个小公务员,而是只身留在京城打拼,几年下来工作换了无数却还是一无所成,就连大学里山盟海誓的女友在忍耐了两年后也跟他分了手。

虽然张凡长相跟他的名字一样普普通通,不过倒是有几分才能,从小成绩都很不错,爱好又很广泛,喜欢唱歌,会弹吉它钢琴,还会写小说,曾经在杂志上发表过,目前还是起点上的一个写手,不过写的几本小说最终都以扑街收场。张凡还喜欢看电影,对那些港台和欧美的经典影片如数家珍,有一段时间还跑到横店去体验了几次演员感觉,呃……当然是那种没台词,而且基本上脸面都是一晃而过的群众演员,俗称死跑龙套的。

在京城呆的这几年,张凡卖过保险,搞过传销,不对,是直销,还在酒吧当过歌手,还尝试过家教、快递员、保安、服务员等等各种职业,可惜到现在还住在地下室里吃泡面。

回想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张凡愤愤不平,为神马我就那么倒霉呢,起点里到处都是觉醒了异能的猪脚,然后什么淘宝啊,赌石啊,发财发得比抢银行还快。上帝啊,如来啊,真主啊,长生天啊,赶紧把我的异能解封吧,无量寿佛……

张凡看着头顶上摇摇晃晃的节能灯,心里在胡乱吐槽着,突然感觉眼前的节能灯变大变亮了,心中一喜,莫非上帝显灵了,美梦即将成真?0。01秒之后,当炽热的灯管砸在脸上才明白是天花板垮塌了,这厮在昏迷前居然想到的是:“哎呀,今天的小说忘了更新啊……”

张凡突然觉得头很痛,显然这头痛不是被砸出来的,因为当他恢复知觉时已经感觉不到头上的伤痛,用手摸了一圈也没发现头上有伤口和包扎的痕迹。正当他一边在心中高呼阿弥陀佛上帝保佑,一边自我安慰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时,突然脑海里毫无征兆地如cháo水般涌现出一段段莫名其妙的片段和一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张凡不由得惨叫一声,那种像脑袋里犹如针刺般的痛楚让张凡双手抱头簌簌发抖,冷汗淋漓。

还好这种痛楚持续的时间很短暂,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张凡发现脑子里多了很多记忆,而且还是那么的熟悉,仿佛从小就存在自己的脑海里。

下意识的从床上坐起身来,昏沉沉的张凡脑袋里还是乱糟糟的,看着床铺和屋里四周的家具和摆设,张凡知道自己既不是在原来的地下室出租房,也不是在医院里。脑海里的记忆告诉自己,这里应该是1984年的香港,这间小屋的主人也叫张凡(好狗血的桥段),刚满二十岁,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两人的灵魂在未知原因的情况下融合了(作为常年混迹起点的张凡表示各种魂穿毫无压力)。

张凡新奇地打量了一会儿几十年前的家具摆设后来到卫生间洗了把脸,把目光投向梳妆镜里的新形象。前世张凡属于那种扔进人群就找不到的大众脸,让曾经想当大明星的张凡耿耿于怀。而现在这张脸可就顺眼多了,浓眉大眼,高挺的鼻梁,微微一笑左侧还露出一个小酒窝,带点邪邪的小坏。因为自小在海边长大,皮肤带着健康的古铜sè,1米78的身高加上经常锻炼劳动,神马胸肌腹肌二头肌一个都不少,尼玛一个活脱脱的小帅哥啊,张凡摸着脸自恋地臭屁着。就是瞅着发型相当不爽,长长的分发都快遮住眼睛了,八十年代的的流行风格是真心伤不起啊,改天一定要弄个板寸来。

从记忆中得知家里共五口人,父母和三个孩子,张凡是独子,下面还有两个妹妹。父亲是一个渔民,和几个渔村的村民合伙买了条渔船在海里捞钱,名叫张大海(汗!不愧是打渔的),母亲叫刘淑贞,话说香港的女xìng这个年代起名最多就是贞淑贤惠四字(貌似棒子也大爱这四个字,就算二十一世纪那些棒子歌星影星都还有好多贞啊贤啊的)。本来香港的妇女在结婚后一般都会辞了工作在家打理家务带小孩做全职太太,因为前些年三个孩子都在念书,开销比较大,不得不出来做工,八十年代正是香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刘淑贞就在附近一家服装厂上班。张凡的两个妹妹,二妹叫张晓贤,小妹叫张晓惠(囧,果然是无敌四字),一个念初中,一个念国小,而我们的主角张凡同学念完高中,因为成绩不是很好考不上大学,就回到了家中,跟着老爸跑了几次船。张大海倒是希望张凡能接自己的班,因为自己就是接的张凡爷爷的班,还真是世代相传哇,可爷爷在张凡小时候的一次出海打渔时,不幸遇上风暴遇了难,张凡的nǎinǎi也随之郁郁而终,所以张凡对做一个渔民接班人有些抵触,一心想去城里出人头地。

家里现在只有张凡一人在家,父母都去做事了,两个妹妹在上学,张凡步出房门到四周转了转。张凡的家坐落在香港新界流浮山下靠近海边的一个小渔村,海对面就是堔圳蛇口,张凡自然知道自从1980年堔圳设置经济特区以来,堔圳从原来一个默默无闻的临海小乡镇,仅用了二十几年就发展为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大城市,在华夏历史上写下了一个空前的奇迹。而且目前正在修建中的堔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更是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这在当时的华夏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创造出一个家喻户晓的新名词——堔圳速度。

张凡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凉爽的海风吹在身上很是舒服,张凡一边体验着后世在京城里根本享受不到的“无敌海景”,一边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作为一个成功“着陆”的穿越者,经过起点无数大神的孜孜教诲,张凡已经有了自己的发展计划。

第二章 扬帆起航

虽说此刻的香港正值高速发展期间,但作为未能与某个富二代成功“合体”的张凡来说,那些投资啊,炒股啊什么的就不要去奢求了,还是专心做自己的无本买卖算了。呃,怎么看着像是要去打劫似的……

张凡的计划是先写些小说,剧本,歌曲什么的,弄到一笔启动资金。不过想了想,在八十年代的香港,剧本和歌曲行情都不高,目前香港的编剧并不受重视,一个电影剧本最多才几千不到万把块,一首歌也不像后世那样卖得出大价钱。而一个籍籍无名才入行的新手,更是无法吸引到金主的,所以张凡决定先从小说开始。

该抄那部小说呢?张凡毫无顾忌的想着后世那些大红大紫的神作(观众破口大骂:无耻之徒!张凡立马反驳:抄袭是穿越的福利!),《哈利波特》?不行,那是给老外洗脑的,囊中羞涩的张凡还没那个能力把书弄到国外出版;《明朝那些事儿》?现在丢出来估计会被那些学者夫子批得庸俗不堪,一地鸡毛,《明朝》更多迎合的是大众平民及学生的口味,还是等以后有了知名度再说吧。

张凡不禁回忆起前世小时候喜欢的小说,武侠小说,对,就写武侠类的,张凡猛一击掌。想起小时候偷偷摸摸地在课堂上、在被窝打着手电看的那些租来的武侠小说,《shè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楚留香传奇》、《陆小凤》、《绝代双骄》……

在现在的武侠类小说在港台很受欢迎,不过自从七十年代金镛大师封笔、火了十多年的台湾武侠小说代表人物古泷在1975年以后的作品每况愈下,更是在1985年因肝病逝世,其他的武侠作家还没有哪个能扛起大旗来,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只有温锐安勉强接过了古泷的枪,不,应该是笔。

1970年,温锐安以“温凉钰”的笔名在香港《武侠chūn秋》发表了处女作《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时年仅16岁。虽然那时文字技巧还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温锐安早期作品深受古泷影响,如《四大名捕》、《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泷的痕迹。自1982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还珠小说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虚幻sè彩甚浓;而《碎梦刀》、《侠少》、《杀楚》等书,更有许多“诗歌化”的语言文字,耐人寻味。

但是从1987年开始,温锐安却以“现代派”自居。如《杀了你,好吗?》、《请·请请·请请请》、《力拔山河气盖世·牛肉面》、《敬请造反一次》、《没有说过坏话的可以不看》等等中短篇,内容横七竖八排列,以示其“现代”。正如他在书中后记中说:“武侠小说必须突变!……成与败,得与失,我不管,但这样写法使我觉得很好玩。”于是中国文字之美,就在温瑞安的“突变”下,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而“新派”武侠小说,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彻底“异化”掉了。

从此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cháo,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黄毅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其间有明显的田中方树的科幻小说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小说时代。其后陆续推出的《破碎虚空》、《翻云覆雨》均引起强烈反响,《大唐双龙传》更是因为互联网而广为传播,让黄毅的名字传遍华人社会。

张凡决定先把《大唐双龙传》写出来。这本以隋末历史为背景的长篇武侠小说讲述了寇仲及徐子陵两个小人物在乱世,凭着天分、机遇和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宗师的故事。这部小说情节曲折跌宕,叙事结构宏大而jīng妙,文笔jīng炼平实,人物刻画丰富形象,在扣人心弦的剧情冲突中体现出了jīng妙绝伦的谋略布局,包含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思考。该书把历史背景、用兵之道、悱恻爱情和武侠世界完美地结合起来,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景物描写引人入胜,为读者展开了隋末战火连绵、民不聊生、群雄纷争,有识之士出于对苍生的同情,为太平盛世而奋斗的感人画卷。

回到家后,张凡找出纸笔,开始了抄袭大计,呃,不对,是创作大计。半天时间不到凭着脑海里的记忆已顺利完成了第一卷共十一章。

当张凡搁下钢笔,一边揉着酸痛不已的手掌,一边深深怀念后世那台AMD双核电脑时,才发现天sè渐晚,家人都已经回来了。走出自己的小房间,看见老妈刘淑贞在厨房忙碌着晚餐,老爸张大海坐在客厅的弹簧布沙发上看着那台小黑白电视机,两个妹妹在自己的屋里做作业。

张凡给老爸打了个招呼,一屁股坐到老爸身边,下意识地伸手从茶几上的烟盒里抽出一只香烟来。张大海诧异地望了张凡一眼:“凡仔,你什么时候学会吸烟了?”张凡这才发觉不对,尴尬地挠了挠头,嘴里打着哈哈:“不怎么会,偶尔抽着玩玩。”张大海也没在意,估计是觉得自己儿子大了,抽抽烟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继续回头盯着电视里播放的节目。张凡松了口气,低头打量着手里的卷烟,这是一支在七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良友”牌香烟,焦油含量13毫克,尼古丁1。2毫克,点上后口感还不错,比后世抽过的万宝路、三五还爽口些,而且良友烟的价格更便宜。

突然,眼前凑来一张萌萌的小脸,嫩白的肌肤,大大的眼睛,小巧jīng致的鼻子,哇,好口耐的一只小萝莉,原来是九岁的小妹张晓惠。小萝莉一只手捏着鼻子,一只手指着张凡,脆生生的说道:“大哥不乖,偷烟抽”,“呵呵”张凡把烟头熄灭后扔进烟缸里,一把将小萝莉抓住放坐在自己腿上,“小妹,大哥听你的话,不抽了。”小萝莉见哥哥如此重视自己,也是高兴不已,双手搂住哥哥脖子,小身子不断扭来扭去,发出“格格”的笑声。

这时老妈端着菜进屋来,看到两兄妹在那亲热打闹着,也是一脸慈爱地说道:“好了好了,都去洗手吃饭了,小妹去喊你二姐出来。”小萝莉给妈妈做了个可爱的鬼脸,从张凡身上一溜烟滑下来跑进自己的房里,嘴里还大呼小叫:“二姐,二姐,开饭咯~~”

桌上的饭菜并不丰盛,一盘炒青菜,两盘海里的鱼虾,一碟咸菜,一个小菜豆腐汤,看着老爸端坐席上不言不语的吃着饭,老妈一个劲给三个儿女夹菜,长相清秀的二妹张晓贤斯斯文文细嚼慢咽,小妹张晓惠小口吃着饭菜,两只乌溜溜的黑眼珠到处乱转,趁着妈妈没注意把碗里的青菜挑到旁边张凡的碗里。张凡看着眼前温馨的一幕,不禁想到后世的父母,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还好家里还有姐姐和弟弟,希望他们能替自己好好尽孝吧。“大哥,快吃饭呀”小萝莉眼看大哥碗里的青菜越堆越多,生怕露陷道。

回过神的张凡摸了摸小妹的头,一边吃饭,一边下定决心,要珍惜眼前的家庭,早rì让自己的家人过上最好的rì生活。

吃完饭的张凡拦住老妈,把她摁在沙发上陪着老爸一起看电视,自己跑到厨房里把碗筷洗了,刘淑贞看着眼前的儿子如此懂事体贴,双目里泪光闪烁,劳累了一天的疲倦早已不翼而飞。

做完家务后,张凡一头扎进屋里,继续自己的“创作”生涯。

第三章 明报报社

张凡呆在家里已差不多快三个月了,《大唐双龙传》也亦完本,63卷近四百万字把张凡累得够呛,在最后大结局的几章里,张凡费尽心思改了又改,总算脱离原著仓促结局那种虎头蛇尾的遗憾,估计再也不会被那么多人攻讦了。

在写书期间,张大海看不惯张凡每天宅在家里,要拉他一起出海捕鱼。听闻儿子在写武侠小说时一开始还嘘之以鼻,可当张凡拿出书稿后一上手就再也放不下了,现在连电视节目都不看,成天抱着书稿沉迷其中,甚至连几次出海都差点耽误了。到后来张凡的码字速度已跟不上张大海的阅读速度,每天三番五次跑到儿子屋里催促速度更新,毫无疑问地成了张凡的第一个书迷,而且还是那种铁杆粉丝,让张凡痛并快乐着。

全书完成后,张凡整理好书稿,在书稿封面写上书名和自己后世在起点所用的笔名“扬帆”,就准备投稿了,由于是武侠类小说,自然是选择金镛老爷子创立的明报,毕竟该报的读者有大量的武侠小说迷。

明报是香港的中文报纸,由金镛(本名查良庸)和沈宝忻在1959年5月20rì创立。公司注册资金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