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活法第四章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也就是说,赤龙代表“愤怒”,黑龙代表“欲望”,青龙代表嫉妒、仇恨等“愚痴”(三毒:贪嗔痴),佛教中把它们叫做“三毒”。三匹龙就是三毒,正如释迦牟尼所云,这三毒才是“毁灭人生”的要素。

在一百零八个烦恼中,欲望、愚痴、愤怒这三毒是使人类苦难深重的元凶,又可以说是想躲也躲不掉的、纠缠在人们内心不可分离的“毒素”。

的确,所谓人类,是指在这三毒的影响下度过每一天的生物,希望比其他人过更好的生活,希望早日出人头地。任何人的内心都潜藏着这些物质欲望和名利欲望,如果欲望得不到实现就会愤怒:为什么自己不能如愿以偿?反过来又会嫉妒那些已经得到的人大多数人始终受这些欲望影响、折磨。

这在小孩或婴儿也几无二致。即以我的孙子们来讲,宠爱其中一人,另一人即刻表现出嫉妒的表情。二三岁时就已经受成人式的烦恼的毒害。

当然,欲望和烦恼其实也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动力,不能一概加以否定。但是,同时也有狠毒的一面,不断使人类痛苦,甚至断送人的一生。

如此看来,所谓人类,是何等因果报应的动物啊!因为我们自己生存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同时又是可能致使自己不幸、甚至毁灭的毒素。

因此,重要的是尽可能“远离欲望”。即使不能完全消灭三毒,但仍然要努力自我控制并抑制三毒。

具体方法上没有捷径。平日勤勤恳恳地积累前面所讲的诚实、感谢、反省等“平易的修行”,或者要求自己平日养成理性判断的习惯。例如,我们每天都不得不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作出判断。瞬间的判断大部分都是出自本能(就是欲望)得出的答案。所以在回答对方以前,一旦保留最初的判断,要求对方稍等片刻,同时自问:

“这个想法里是否有自己的欲望在起作用呢?是否混杂了个人的私心?”

这样,在下结论以前,先加上“理性的缓冲”,就能够做到不是出于欲望进行判断而是尽可能基于理性判断。至少,在思考的过程中设置理性的回路,我认为这是远离欲望极其重要的事情。

抑制欲望和私心本身,就是接近利他之心。我认为利他之心是人类所有德行中最高、最善的德行。

忽视自己而利于他人,致力于后自己而先天下。一旦产生这种利他之心,人类就能不受世间欲望的迷惑而生存。而且,有了利他思想,烦恼的毒素才能消失,欲望的污秽才能被消除而显露出“美丽的心灵”,美好的愿望才得以描绘。

“正剑”铸造成功,“邪剑”自掘坟墓

我将在下一章节详细陈述利他之心。一切为了世间,一切为了他人,以这种美好心灵为基础的梦想和愿望就一定会实现。因为它是最好的信念,最终能够得出最善的结果。

相反,如果是基于私心私欲的“邪恶的愿望”,即使能够实现,也将以暂时的侥幸成功而告终。用华歌尔的创始人冢本幸一的话来说,那是“抽出邪剑”。

我与冢本先生同为京都工商界人士,所以来往非常密切。他是印巴尔战争的幸存者。太平洋战争末期,发生在缅甸印巴尔地区的愚蠢而又残酷至极的日本进攻作战中,牺牲者众多,冢本先生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返回祖国。在曾经隶属同一小分队的55人中,冢本先生是仅有的三个幸存者之一。

后来,在战争结束后的混乱中,他从挑担零售珠宝手饰起家,不久创办了华歌尔公司。因为有九死一生的经历,所以他说:“神灵陪伴着我”。因为有神灵的跟随,所以事业上这样那样的所有愿望全都实现了。

有一次,冢本先生向他所信赖的副社长讲述此事时,副社长说:确实象社长所说的那样,但是,社长拔出“邪剑”时例外。

社长持有两把剑,正义之剑和邪恶之剑。其中,拔出“正剑”时的确全部都能成功,而拔出“邪剑”时则事事都不顺利。

这是社长有神灵跟随的证据,拔出正剑时神灵给予帮助,而拔出邪剑时神灵不予理睬。

“副社长这样说,可谓明察秋毫呀。”冢本先生深有感触,对此我也有同感。

所谓邪剑,是指“邪恶的欲望”。是打着小算盘只计算个人得失,混杂私利私欲的想法。即使欲望暂时得以实现,也决不可能长久。

相反,我们每个人都为实现自己的某个愿望而拼命地祈祷、努力。如果是远离自己利益和欲望的美好愿望,那么愿望一定能够实现,而且能够持久实现。

有时候无论如何努力,仍旧不能如愿以偿。但往往是在一筹莫展之际,解决问题的灵感的火花一触即发。令人觉得仿佛是受到了神灵的眷顾,好像是宇宙造物主从背后推了自己一把。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神其实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人们的一切言行、是非曲直。所以,人们为了获得成功或者不断保持这种成功,心中就要永存善良美好的愿望。

因此,首先不含私心、用纯洁的心灵思考。带着这个念头拔出“正剑”,就一定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使人生更加丰富起来。

劳动的喜悦是世上最大的喜悦

以上我讲了一些努力磨炼心智、提高人格方面的做法,为了使事业成功、人生充实,“勤勉”是不可或缺的。勤勉就是指拼命工作,认真、努力地专心致志地工作。通过这样的勤勉,人类就可以获得丰富的精神和厚重的人格。

我认为人类真正能衷心感到喜悦的是工作。也许有人反驳一个劲儿地工作枯燥无味,他们认为人生需要兴趣和娱乐。

但是,所谓兴趣和玩乐,只有在工作充实后才能体会得到。工作不认真即使能够在兴趣和游玩的世界里得到快乐,那也只是暂时的快乐,一定不能体会到从心底涌现出来的喜悦。

当然,工作中的喜悦,并不是像糖果放入口里马上感觉有甜味那样单纯。正如格言“劳动有苦根和甜果”所说的那样,那是从痛苦与艰辛中渗透出来的。所谓工作的乐趣,是潜藏在超出辛苦之外的感受。

正因为如此,在劳动中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绝对不是游玩和兴趣可以代替的。认真、努力地工作,克服痛苦和辛苦后取得成功时的成就感,是人世间无可替代的喜悦。

人生经营中,在给予至高喜悦的劳动中,或者在占据人生最大分量的工作中,如果不能获得充实感,即使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了喜悦,最终留给我们的结果不过是不尽人意的缺憾。而且,专心致志于工作所带来的果实,不仅有成就感,还可以为我们奠定做人的基础,锤炼我们的人格。

在禅宗,寺院中的云水僧要做从准备餐食到庭院打扫的日常所有工作,但这些工作与打禅相同。也就是说,认真从事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打禅在谋求精神统一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也是修行,专心致志于工作也能到达参悟的境界。

所谓参悟就是提高心智。心智磨炼的最终、最高境界就是参悟。所谓开启参悟的方法,就是释迦牟尼所提倡的“六波罗蜜”。

把释迦牟尼的“六波罗蜜”铭记在心

所谓“六波罗蜜”,是指在佛道中,为了一点点接近醒悟的境界必须进行了菩萨道。即为了磨炼心智、提高灵魂不可缺少的修行。主要有以下六项:

(1)布施

具备为世间为他人的利他之心。为他人谋利,对他人有怜悯之心。人需要经常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

所谓布施,一般用于施舍(喜弃)的意思。本来指即使牺牲自我普济众生的意思。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要有这样善良的心。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