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迫使这位刚刚坐上龙椅的中国皇帝迫不及待地派船出海,他打算用满船的珍宝,换取什么呢?
青花的旅行是从昌江边上一个古镇开始的。这个以宋真宗“景德”年号命名的古镇,是青花瓷的出生之地。青花命中注定要在漂泊中度过一生。景德镇距海岸线只有302公里,出窑的上等青花将顺江而下,进入鄱阳湖,由九江进入长江,在长江口登上郑和的帆船。
脆弱的瓷器如何抗拒海上的风暴?我们无须为古人的智力担忧。茶叶不仅是船上的重要货物,而且也是不可或缺的减震工具,只要将瓷器置于装满茶叶的箱内,用厚而柔软的茶叶将青花覆盖,它们就可以高枕无忧。绵软的茶叶是它们舒适的客舱,在这里,它们将对所有的风险浑然不觉。
旅行的第一站是占城国的新洲港,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归仁港。从《郑和航海图》上,我找到了随队翻译马欢所描述的那个被当作地标的石塔。塔的下面,很快成为中国瓷器的聚集之地。青花出现在南海的天空下,精美绝伦的图案在透明的阳光中更加令人恍惚。在占城人惊愕的目光中,它们被一双双陌生的手抚摸和传递。他们收下了青花,献出了最宝贵的礼物——犀牛角、象牙、伽蓝香……
越南中部会安省占城岛附近,以及越南南部富国岛海域发现的明代沉船,证实了上述事实的存在。船过爪哇、苏门答腊,船上的瓷器日益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香料,诸如柏香、檀香、罗斛香,乃至价值连城的龙涎香——这种从雄性抹香鲸病胃中分泌出的蜡状物质,在香水工业发达的今天更是身价倍增,每千克上等龙涎香的价值为1至万法朗,转手出售给化妆品制造商,则可获利6至10万法朗。这是一千克黄金的价格。
芳香的气息笼罩着船队,使它们的旅行沉浸在嗅觉的*中。那么,朱棣的*,是缘于这些由远航者带回的奢侈品,还是向诸国赐赠物品并接受朝贡带来的心理满足?
三
驶过苏门答腊岛西北的亚齐,才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西洋①。在前三次航行中,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是船队的终点。青花瓷将在这里离开郑和的船队,部分瓷器在这里被商人转运,踏上前往地中海的路途。古里不仅是西方人向往的胡椒的产地,而且是一座自由港,国王宣布任何国家的船舶都可以在此停泊。无论对于东方还是西方船队,这里几乎都是它们旅行的极限,很多年中,这里都是东方与西方的接榫之处。当船队开始返航的时候,各自船上的货物,都将在对方的船上继续它们的旅行。 。。
第三章 青花(2)
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起,至翌年四月止,郑和船队可能一直停留在古里,一边进行贸易,一边等待季风。我从《明会典》中查到了当时青花瓷器的交易价格:(青花白瓷)盘:每只五百贯;碗:每只三百贯;瓶:每只五百贯;酒海:每只一千五百贯。根据当时国内消费水准进行折算,这样的价格已属昂贵。按照当地的风俗,他们的交易必须遵循某种惯例。交易之前,由一名宦官与对方的牙人(经纪人)约定交易日期,届时,他们将在约定的地点出现,他们的身边,是各自的宝物。
交易市场上人头攒动。宦官与古里国的牙人用手指着各自的商品大声叫嚷,成箱的瓷器吸引了许多旁观者的好奇,他们抚摸着光滑的釉面,争论着上面的图案。青花被一件一件地搬到古里商人的马车上。临别时,双方击掌庆祝交易的成功。
一切仿佛都已烟消云散,我在古里没有找到古代市场的遗址。我几乎追寻着郑和的航线穿越了整个*海,终于在与古里遥遥相望的阿曼有所收获。
我在佐法尔找到了那个古港口,看上去像是一座由石头修筑的古城堡废墟。在城墙内,有码头、仓库、岗楼、街道、水井、清真寺和国王行宫。港口四周,有许多凸起的沙丘,那是古代的居民区,尚未发掘。港口西面是茫茫大沙漠,东面紧挨着一片沼泽地。从轮廓上不难看出当年作为一个天然良港的雄姿。
佐法尔曾经是霍尔木兹的属国,考古学家近年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多次重建的清真寺、军事戍堡等建筑遗迹,毁于1503年左右。法国考古队从中发掘出1280片远东陶瓷,时代约在14-16世纪。从时间看,其中包括郑和舰队运往波斯的中国瓷器。
这些瓷器的遗骸也许并不足以充当证据,我必须见到文字记载。或许瓷器可以战胜空间而最终不可能战胜时间,它们可能在空间的旅行中完好无损,却在时间中化为碎片,但我仍不相信它们会在时间深处销声匿迹。在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的东方写本部,我终于从装订成册的**史料抄本中,找出也门拉士鲁王朝(1229-1454)苏丹马立克?扎希尔时代的*文档案,发现了中国瓷器的行踪。那是一份关于郑和舰队三次造访拉士鲁王朝阿丹港的重要史料,写本编号为巴黎*语手稿第4609号(MSParis ,)。
写本年代分别为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年12月30日)、永乐二十年(1423年1月31日)以及明宣宗宣德七年(1482年2月28日)。在回历826年(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2月18日的中国使者到塔伊茨会见拉士鲁克国王的档案中有如下记载:“我君主马立克纳绥尔接到中国国王的使者乘坐的帆船到来的报告。使者带来了国王可汗送给我君主马立克?纳绥尔的上好礼物。我君主敕令格底吉麦鲁丁?本?伊斯哈格和中国国王的使者——宦官一道从阿丹港来(塔伊茨)苏丹这里。他们带了以下这些礼物:奢侈品、麝香鹿、麝香(猫)制品、彩色珍珠、中国产的香水、高级中国陶瓷、衣服、坐垫、新奇的蚊帐、高级香木以及陶器等。苏丹敕令军队迎接使者和埃米尔。时唯回历826年2月18日,星期日的事情……”
马欢在《瀛涯胜览》阿丹条提到永乐十九年出访阿丹是“正使太监李”和“分内官周”。据考证,这两个人就是长乐南山寺所立《天妃之神灵应记》碑提到的“李兴”和“周满”。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青花(3)
大明船队在阿位伯各国受到热情的款待。阿丹国王甚至颁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只有拥有珍宝的人,才有资格与大明帝国的使臣进行贸易。于是,郑和船队用他们携带的青花瓷器、檀香木、胡椒,交换阿丹国的猫眼石、红宝石、大型珍珠、珊瑚、琥珀等珠宝以及一些珍禽异兽。此外,苏丹还敬献了一些特殊的礼品:两条珠宝镶嵌的金带、一顶镶有珍珠和宝石的金帽、两支号角,以及嵌刻在金叶上献给大明皇帝的一封特殊的表文。
郑和的航行在也门的阿丹(今亚丁)并未终止。1417年,明宣宗命郑和第五次出航(1417-1419),目的是送东非麻林迪(Malindi)使节归国,同时还派分遣队北上*半岛的阿丹和天方(今麦加)。郑和最后一次航海抵达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港,而分遣舰队则重返阿丹和天方。
当我们认为红海是郑和船队到达的最远端的时候,散碎的青花又在更远的地方现身,如同只言片语,透露了关于六百年前那只船队的若干消息。除了阿曼的苏哈尔城堡、也门的亚丁、巴林的卡拉托林清真寺遗址等处以外,非洲的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甚至南非的宫殿和古墓遗址中,都有大量明朝永乐年间的青花出土。我在《郑和航海图》中寻找青花的踪迹,但是青花的活动范围,已经超出了《郑和航海图》的描述。任何历史记录都具有有限性。这使得关于那只船队的传说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青花并没有因为郑和的离去而驻足不前。16世纪,奥斯曼帝国大举入侵埃及,结束了麦木鲁克王朝对中东地区将近300年的统治。那些来自中国的瓷器,身份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此时它们已不是商品,而是作为战利品,随同麦木鲁克王宫内积累了数百年的国宝一道,被奥斯曼军队洗劫一空,运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
四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中国的船队的航向?他们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决定向西,向日落的方向行进,而不是循着日出的方向,驶向茫漠的太平洋深处?显然,这并非郑和个人的决定,甚至并非朱棣的决定,他们的先人早已为他们选择好的路线。从公元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中国人就开始寻找向西的路径,而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在郑和之前,至少已经存在了一千年。*旅行家马斯欧?迪曾说:“5世纪上半叶,在两河流域,从幼发拉底河向上游出发到古巴比伦西南的城市希拉,经常会发现有中国的船只停泊在希拉城的房屋前面。”对于中国人来说,东方是大地的尽头,而西方却深不可测。战争与商业,不仅使欧亚大陆上的居民们彼此相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感,使他们混沌的地理意识变得日益清晰和准确。他们在各自的地图上标出了对方的位置,并且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彼此间的连线。
大海不仅暗藏杀机,而且抹杀了人们的方向感。但在海上通过的旅人却络绎不绝。著名的辛巴达,就是乘坐缝合木船,通过这条起伏不定的道路,在广州登上中国的海岸。如果被朱棣推翻的皇帝朱允真的选择流亡海外,他的身影也将隐匿于众多西去的帆影中。
“海路运输意味着自由贸易的开始,意味着生活猛然变得好过。它对海洋国家的经济是个促进。早在13世纪,英国粮食陆路运输每经80公里,价格就提高15%,而从波尔多运往哈尔或爱尔兰的加斯科尼葡萄酒,虽然远涉重洋,价格不过增加10%。”①让…巴蒂斯特?萨伊于1828年在工艺博物馆讲课时说,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的居民“宁肯用从千里之外运来的英国煤取暖,而不用近在十里之内生产的木炭。陆上走十里的运费比海上行千里还贵。”① 。。
第三章 青花(4)
明成祖选择郑和出任船队的统帅,与他的血统有着极大的关系。穆斯林一向重视商业,具有从商和航海双重传统。先知穆罕默德本人就出身于经商世家。许多穆斯林人兼有商人和神职人员的身份。而郑和的祖父,便是一位入仕元朝的色目人,也就是说,郑和具有一部分*人的血统。许多穆斯林于南宋末年随蒙古骑兵探马赤军入滇。元世祖忽必烈派赛典赤担任云南最高行政长官——平章政事,治理云南。随赛典赤入滇的穆斯林,主要聚居在距郑和家乡昆阳不远的省城昆明,元代称“押赤”或“鸭池”。这里,正是郑和的出生之地。公元1381年,一位名叫“马三保”的十岁男孩成为明军的俘虏,并遭到阉割。这一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蓝玉率三十万大军,进攻远在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马三保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在血腥厮杀中结束。这个男孩日后在明军中屡建奇功,后来朱棣赐他姓郑,并任命他为出洋船队的正使太监。
西去的航程,对郑和而言,可以说是某种精神上的寻根之旅。尽管后来郑和皈依佛门,但他的血统使他不仅具有经商的天分,而且在与南洋与西洋人的交往中,占据了身份上的先天优势。
五
穆斯林入滇与青花瓷器的制造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细心的观察者还是会发现二者之间的隐秘联系。青花瓷的着色剂为氧化钴,中国钴土矿主要产自云南宣威、会泽、呈贡等地,俗称“珠明料”。云南钴土的锰和铝含量较高,属于钴锰氧化物。这种钴土制作的青花瓷,色泽不如进口“回青”。后者属于钴铁氧化物。云南钴矿的开发,显然与穆斯林入滇直接相关。
还需回到《混一疆理图》,否则,就无法了解青花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旅行。形状不同的陆地分散在海洋的边缘,但它们早已成为彼此呼应的拼图。大洋彼端的*地区不仅是青花瓷器的主要市场和继续向西方贩运的中转站,而且为青花的呈色剂的重要来源。波斯、*人很早就用氧化钴作为玻璃的呈色剂。中国最初使用的青花料都是从波斯或*进口,俗称“回青”,即“来自*世界的青花料”。郑和船队不仅从*带回了一些稀罕之物——比如光学眼镜,更从东非的苏麻离(今索马里)带回了大量的“苏麻离青”,也就是钴矿石。这些从郑和船上卸下来的青花料,在质量上远远超过本土钴矿,成为中国青花的主要原料。它使得日益衰微的瓷器生产重获生机,景德镇日渐稀薄的烟火再度浓烈起来。
事物间的联系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在被海洋分隔的大陆之间,因青花而建立了一条隐秘的通道。我们可以就此绘制一幅关于青花的世界地图,从中国、波斯、非洲到地中海,它单薄的身影跨越了大半个地球。作为青花旅程的见证者,郑和的船队几乎与它们形影不离。伴随着海洋这个巨大的空间障碍的解除,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圆形的瓷器,仿佛被缩小了的地球,从它的身上,我解读到了来自世界每个角落的隐秘信息。
黑人的手抱着洁白的青花瓷碗,小心翼翼地举过头顶,瓷碗如神灵的面孔般熠熠发光。黑人身边是正在成形的柱墓——在肯尼亚曼达岛,这样的墓藏形式几乎随处可见。我与郑和站在甲板上,远远地瞭望,他们的灵歌时疾时徐,仿佛不规则的海潮。
第三章 青花(5)
他们把青花碗镶嵌在柱墓上。青花碗宛如深奥的子宫,收回了它曾经赋予的生命,那些弯曲却唯美的花纹,或许可被看作对生命的总结。阳光经过青花碗上的植物进入逝者的躯体,让他死后仍然能够享受大自然的恩典。
生者围绕着柱墓舞蹈,以此来表达他们对来自东方的神物的敬意和对死者的祈愿。在他们激烈扭摆的身体之间,阳光晃动不止,使青花碗的颜色始终在神奇地变幻。
六
没有人能够抵挡青花的魅力,西方人通过远征来夺取青花,反而成全了中国瓷器的远征。青花成为最终的胜者,它们纷纷跨越大洋,出现在*、甚至欧洲贵族的客厅里。由于欧洲人对中国充满着热烈的向往,所以他们不仅在陶瓷上摹仿中国,在建筑、家具、玻璃等其他装饰上也都摹仿中国,这种摹仿影响和促进了风靡一时的“洛可可”风格的出现。专家认为,18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尔后又席卷整个欧洲的“洛可可”艺术,所讲求的清淡的色调、柔和的光泽、优美的曲线,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自然、飘逸、潇洒的风格,就是在欧洲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包括中国陶瓷艺术在内的各种艺术精髓加以消化之后形成的,其范围涉及绘画、建筑和工艺美术的各个方面。①
或许,风尘仆仆的郑和船队远行的目的并不在于以物易物的实物贸易,也无须对“厚往薄来”斤斤计较,如此鼠目寸光并非大明帝国的风格,当整个西方世界都以欣奇的语调发出“瓷器”这个音节,并以之作为中国的代称,郑和船队才真正完成了使命;或许,只有依靠一支强大的船队,才能维持本来就很松散的朝贡贸易,但是,在郑和身后,真正的“朝贡”才刚刚开始,而且不需要任何官方的使节,从东方到西方,都自发性地卷入这种贸易中,天涯海角,无不成为青花环球旅行的一个驿站。据依附理论代表人物贡德?弗兰克统计,明代中国输往欧洲的瓷器在数量上仅占出口总额的16%,但都是优质产品,其价值高达中国瓷器出口的50%。②瓷器所向披靡,使中国在其后的几百年中的对外贸易一直是顺差,西方的白银?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