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孟达决定重回蜀汉怀抱后,就一直做着起事的准备工作。诸葛亮原来的布置是:让孟达举事与自己出兵同时进行,借孟达的力量配合自己北伐。诸葛亮知道,越是举事的日期临近,越需要小心谨慎。他写信嘱咐孟达,要小心从事,尤其要警惕屯驻宛城负责南部事务的司马懿。不料孟达却满不在乎,他给诸葛亮回信说:〃宛城离洛阳八百里,离我新城一千二百里。司马懿知道我举事,首先要请示魏帝,等他得到批示再发兵到我这里,起码要用一个月。一个月内,我城已固。况且,我所在深险,司马懿不可能亲自前来。若是别的将领来,我一点也不害怕。〃就在诸葛亮屯兵汉中这年年底,孟达谋反之事败露。司马懿星夜兼程,仅用了八天便赶到新城,又用了十六天将新城攻克,诛杀了孟达。
对于孟达之败,诸葛亮没有采取积极挽救措施。史书上说是因为诸葛亮知道孟达〃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也〃。细想起来,诸葛亮不救孟达的原因恐怕还不止于此。
诸葛亮从汉中北伐,当然需要东线的配合,但东线配合的重点是孙吴而不是新城孟达。因为此时,蜀汉早已放弃了从荆州出兵的打算,在经过修改后的战略计划中,新城一线的战略地位一下子变得无足轻重了。只要孙吴在东线加以配合,新城孟达的意义只不过是对魏军的钳制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事实上,自从诸葛亮准备北伐以来,孙吴在东线就采取了配合的态度。曹魏黄初七年(226)八月,孙权率兵攻打曹魏江夏郡(治今湖北云梦西南),守江夏郡的是曹魏大将文聘。当时大雨滂沱,城栅崩坏,百姓散在田野,来不及修补。在这种情况下,文聘决定用潜默之计疑惑孙权。他下令城中人全部藏匿起来,使孙权看不到城中有人,自己则卧舍中不起。孙权果然疑惑,对其部下说:〃北方人都说文聘是忠臣,所以把江夏郡交给他镇守。如今我来而他不动,这不是他有密谋,就是有外兵相救。〃便止兵不前。恰在此时,曹魏派出慰劳边境的治书侍御史荀禹来到江夏,他调发了所经县的兵力和随从自己的步骑乘山举火,孙权见了,害怕中计,急忙退走。与此同时,孙权还派诸葛谨、张霸等人进攻襄阳、寻阳等地,魏明帝急派司马懿、曹真等分别率兵抵御。孙吴对曹魏发动的这些进攻,正是诸葛亮屯兵汉中的前一年。这些进攻虽未取得胜利,却表明了孙吴与诸葛亮东西配合的态度。诸葛亮认为,有了孙吴的配合,自己就要集中全力北进关陇,不能再分出兵力去东援新城。这也是诸葛亮不救孟达的一个原因。
诸葛亮不救孟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战略意图。自从建安二十三年(218)蜀汉与曹魏在汉中发生激战以后,十多年来,蜀汉一直没有和曹魏发生过军事冲突,特别是刘备去世后,蜀汉闭关息民,寂然无声。诸葛亮屯兵汉中,也没引起曹魏在西线部署的变动,说明曹魏并不了解诸葛亮屯兵汉中的战略意图。这正有利于诸葛亮出其不意对曹魏发动攻击。不救孟达,示魏军以弱,装出一副闭关自守的样子,这更有利于北伐的出奇制胜。
第70节:第九章殚精竭智(5)
对待盟友见死不救,这从人情上讲是残酷的,但从军事角度看又是正常的。
《晋书·宣帝纪》记载:初,蜀将孟达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帝(指司马懿)以达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谏不见听,乃以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蜀相诸葛亮恶其反复,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帝恐达速发,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为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帝乃潜军进讨。
这个记载,说诸葛亮为了促使孟达举兵,竟派人故意将孟达欲反的消息泄露给司马懿,这显然是曲解了诸葛亮。
……
第三节三载征战
魏明帝太和二年(228),也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当年的八月,东线孙吴却在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与曹魏的战斗中打了一场大胜仗。
吴魏之战发生在八月,但实际这场战斗在五月就开始酝酿了。
太和二年五月,镇守扬州(治今安徽寿春)的曹魏大司马曹休听到一个消息:孙吴的鄱阳太守周鲂打算投降曹魏。这消息使得曹休异常兴奋。作为抗吴前线的一个将领,周鲂的投降可以使他得到获取孙吴土地和人口的机会,可以立下令人称羡的战功。
曹休需要立功,身为辅政大臣,自从被明帝派到淮南前后,至今寸功未立。曹休急于立功,还有一个不便说出口的原因。他一贯看不起曹真,他常想:曹真算什么!他根本不是我们曹家的正宗说:〃真本性秦,养曹氏。〃!只不过是太祖收养了他,文帝与他关系很好,所以才有比自己高的地位。然而,正是这个曹真,前不久在关中打败了前来进攻的蜀汉军队,为朝廷立了大功。自己若不立功,怎能显得比曹真高明,又有什么资本看不起人家!
然而,曹休毕竟不是容易受骗的白痴,单凭别人一说,他是不会轻易相信的。不久,周鲂投降曹魏的消息就变成了事实。周鲂的亲信董岑、邵南来到曹休帐下投降,并带来了周鲂的亲笔信,信中说:〃周鲂久闻大司马英名,有幸成为您辖区内的一员。现终有机会得遂平生之愿,不胜翘首企盼,万里托命。谨遣亲信董岑、邵南等托叛奉笺。变故由来,当别纸奏明。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永令归命者有所戴赖。〃接着,曹休又接连收到了周鲂第二封、第三封、第四封、第五封、第六封、第七封密信,在这些密信中周鲂不仅表达了降魏的款诚,而且还报告了许多吴国的军情。周鲂建议曹休乘孙吴长江防线空虚之际,出兵经皖县南插江边,周鲂则在长江南岸的历口举兵响应,并请求曹休能给他将军、侯爵的印章各五十方,中郎将的印章一百方,校尉、都尉的印章各二百方,由他分赐给各位首领,可见周鲂军中许多军官也已经决定和周鲂一起投降了上述七封密信。
这些投降密信,不但态度诚恳,而且还把孙吴的军事部署,军队动向告诉了曹休,并制定了里应外合的计划。这就使曹休对周鲂的态度由怀疑到信疑参半,进而到完全相信。特别是当他听说孙权派人去谴责周鲂,周鲂把头发剪掉以谢其罪的消息时,对周鲂的投降诚意更加深信不疑了。
曹休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切都是孙吴方面刻意安排的。
吴主孙权对待部将尤其是守边部将是比较宽容的。尤其是将军翟丹叛吴降魏的事件发生后,孙权怕诸将畏罪逃亡,特下一道诏令说:〃自今诸将有三条重罪时,才可议治其罪。〃孙权对诸将如此宽容,对待像周鲂这样的重要将领怎会如此严苛呢?
这一切都是在做戏。从一开始,孙权并没想让周鲂出面演这场假戏,只想让周鲂给他秘密寻找一个在曹魏那边有一定知名度的山中旧族名帅扮演这场戏的主角。倒是周鲂认为:民帅位低人轻,不足以取得曹休信任。他主动要求出面骗取曹休。
第71节:第九章殚精竭智(6)
曹休果然上当。他与周鲂约定了日期,便率领步骑十万,渡过淮河,进入皖县(治今安徽潜山)。但是,哪里看得见周鲂前来迎接的一兵一卒?曹休这才知道上了当。他本当迅速退兵,但一来急于立功,二来自恃兵马精多,曹休竟然决定即使没有周鲂内应也要与吴军开战。吴军方面巴不得曹休这样做,因为他们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陆逊亲自统军为中部,令朱桓为左翼,全琮为右翼,向曹休发起了进攻。周鲂也合军随陆逊横截曹军。曹军大败,向后退却,在石亭又受吴军重创。这一仗,曹军损失兵将一万多人,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丧失略尽。
东线孙吴大胜曹军的消息传到蜀汉,使诸葛亮大为振奋。他敏锐地感到,再次北伐的机会来了。但是,诸葛亮这次发动北伐,却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
有人认为,蜀兵经历了北伐第一次失败,士兵们还未摆脱失败梦魇,此时出兵,断难取胜。
有人认为,蜀地四面险固,易守?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