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曹操秘史的吻戏视频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这一下来得太突然了,董卓身手再好,也来不及反应,加上董卓在车上,不好腾挪,这一戟就给刺上了。没料到董卓朝服之内穿着铁甲,戟没有刺进去,戟锋滑了下来,只刺伤了董卓的手臂。董卓从车上一头栽下。

董卓大喊:“吕布快来!”

吕布其实就在他身后,手里拿的不是兵器,而是不知从何而来的一份圣旨。

吕布高声宣布:“奉皇帝诏书,在此处决逆臣!”然后他抄起铁矛,直刺董卓。

董卓在临死前一刻还在大骂:“狗东西,好大的胆子(庸狗,敢如是邪)?!”

董卓的随行亲信田仪等人想上来营救,吕布手起矛落又杀了三个人。吕布宣布:“诏书指定只诛杀董贼一个人,与其他人一概无关。”于是没有人再反抗了。

被范晔评论为罪恶滔天、冒犯天、地、人的常道,被陈寿评论为凶狠残忍、暴虐不仁的一代奸雄终于毙命。

消息传出,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压抑已久的人们终于扬眉吐气,大家载歌载舞,举行了盛大的狂欢。有人卖掉了珠宝手饰和漂亮衣服,换来酒肉进行庆贺。长安城大小街道上都是人,一片欢乐。

董卓的弟弟董、侄子董璜以及留在坞的全体董氏家族成员均被诛杀,董卓的尸体被拖到长安城的市场上示众,首级已被吕布剁下来拿走了。董卓的尸体搞完展览后,又被人焚烧。袁家的门生故吏还觉得不解恨,他们看着残渣烧成灰烬,然后扬撒在路旁。

【三、蔡邕的一声叹息】

董卓以最彻底的方式被消灭了,王允顿时感到一阵轻松,他多年来忍辱负重期待的正是这一刻。作为一名忠于汉室的士人,他在关键时刻挽狂澜于既倒,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感到骄傲。感到骄傲的还有吕布,是他一矛刺死了董卓,整个计划是他制定和付诸实施的,没有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但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吕布再一次失望了,王允宣布自己以司徒的身份主持朝廷日常工作(录尚书事),仅仅给他一个奋威将军(与袁绍给韩馥的名号一模一样),这让吕布很失落。吕布想,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王允对吕布从心底里瞧不起,一则认为他是个武人,二则认为他多变,缺乏节操。王允的政治洁癖又犯了,尽管他也曾低眉顺眼地侍奉董卓,但他认为那是地下工作的需要,而别人要这么做,那就不能容忍。

除了看不上吕布,王允还看不上蔡邕。

王允迫不及待地下令把蔡邕关进监狱,理由据说是蔡邕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后,当众叹息了一声。

这一声叹息最终要了蔡邕的命,尽管太尉马日等很多人出面求情,蔡邕本人也写信给王允,表示认罪,愿意像司马迁一样承受宫刑或黥首刖足之刑以求保全一命,让自己能够完成正在写作的当朝国史《后汉纪》,但王允坚决不从。

一代才子最终血洒长安,终年六十一岁。

张写的《汉纪》一书说王允后来也后悔了(允悔欲止),但没有来得及制止。这其实是不可能的,王允杀蔡邕的意志十分坚决,因为大家是老熟人,互相知道的东西太多,而蔡邕偏偏又提到了司马迁,这对王允是一个重要提醒。如果当朝国史任由蔡邕来写,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

所以,蔡邕必须死。

柏杨先生进一步分析说,这些年来,王允“如果不把董卓的马屁拍得舒舒服服,董卓焉能把中央大权全部托付,其中一些丑态毕露的行为,蔡邕先生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王允不得不预防蔡邕泄漏他的底细”。冠冕堂皇的理由虚晃一枪,真正的理由因为太卑鄙的缘故,往往说不出口。

蔡邕被杀后,有一个十六岁的年轻人备感痛心疾首,他的名字叫王粲,字仲宣,山阳国高平县人,前面已经提到,他是何进的秘书长(长史)王谦之子。

王谦这时候已因病去世。献帝西迁后,王粲来到长安。当时,蔡邕深得董卓厚遇,又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家中经常宾客盈坐,如果来晚了,在蔡邕家门口的街巷里连个停车位都不好找(常车骑填巷)。

有一次,蔡邕家高朋满座,他正跟大家谈话,家人递上来一张名贴,说有人在外求见,蔡邕看了一眼,竟慌忙从座上起来赶紧跑出去迎接,结果一着急把鞋子都穿反了(倒屣相迎)。大家纳闷,这是什么样的重量级人物,能让蔡大师如此激动呢?

等进来一看,大家都傻眼了,蔡邕陪着进来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不光年龄小,而且其貌不扬,个子不高(容状短小),又黑又瘦,结果举座尽惊。

蔡邕给大家介绍道:“这是王公(王畅)的孙子,很有才能,我不如他。”蔡邕同时宣布:“我家里的藏书,死后全部给他。”

蔡邕的反常举动让人十分不解,王粲即使再有才,也不至于以十几岁的年龄就能让名满天下的大学者折服吧?蔡邕厚遇王粲,要猜测一下的话,或许跟他的女儿有关。

蔡邕的女儿蔡琰,字文姬,在蔡邕的影响下,自幼博学多才,在音乐、诗词方面很有造诣,作为少年天才的代表,事迹有幸也入选过南北朝时期编纂的那部《神童传》中。一般认为蔡琰生于177年前后,与王粲同龄。

蔡琰结过一次婚,丈夫出身于河东郡的世族,名叫卫仲道,是个读书人,夫妇很恩爱,但就在前不久,卫仲道病逝。卫家人有点嫌弃她,认为她刚嫁进卫家的门就克死了丈夫。蔡琰无法忍受,回到了娘家。

关于蔡琰离开夫家后到了哪里,也就是她最后在什么地方被南匈奴人掳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她回到了故乡陈留郡,在那儿被掳走的;另一种说法是她来到了长安,是在长安被掳的。如果蔡琰在长安,王粲应该能见到她。蔡邕刻意栽培王粲,并且说出那些不同寻常的话,也许有把女儿蔡琰许配给他的意思。

王粲跟曹操一样,因为“容状短小”在政坛和社交场所没少吃亏,不过他似乎很招人喜欢,蔡邕想招他为婿,以后刘表也有这个想法,只可惜王粲似乎都没有那个缘分。

蔡邕被杀后,王粲悲痛不已,后来王允想招王粲任黄门侍郎,他坚决不从。长安大乱后,王粲南下荆州投奔祖父的学生刘表去了。

王粲到荆州去,最可能走的是武关道,作为当时最有才情的诗人之一,王粲在路上回首长安岁月,不禁哀从心起,于是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哀诗》,记述了此次南下荆州的过程,里面有“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以及“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样的诗句。蔡琰最终没有跟王粲走到一起,在一片乱局中,她被南匈奴首领掳到了异乡,直到许多年以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关于她的故事,以后再说。

【四、贾诩一谋动千危】

处理完蔡邕的事,王允面对着如何解决凉州军的问题。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让老将皇甫嵩重新出山,统帅凉州军,以皇甫将军的威名,应该可以镇住他们;另一种意见认为应把凉州军全部杀掉。前一种意见占大多数,持后一种意见的,是吕布等并州派。

并州派想借用士人和社会力量趁机消灭凉州派,然后自己独霸朝廷。王允没有采纳吕布的主意,但自己又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他一会儿想赦免凉州将领的罪过,一会儿又想下令解散凉州军,弄得外面谣言四起,都说王允要大开杀戒,最少要杀十万人。

后来王允决定还是解散凉州军,马上有人表示异议,说如此一来凉州军人都会人人自危,天下必乱。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