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志在来安重新进行了整军,全军共计两个整团外加总部直属的部队,总计五千余人。
全军全部使用德式装备,结果这样整军下来,这次从哈特那里购买的武器还剩下许多,连同换装下来的日械以及中国造武器,于文志计算了一下,多余的武器,还能装备两到三个团。
如果是一般人,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扩充军队。
但于文志却没有这么做。
于文志明白一点,打仗,养军队都是需要钱的。
虽然皖东抗日军的武器很多,但是钱却不多。
由于直接拒绝了蒋委员长和李长官的拉拢,国民政府就不再为皖东抗日军提供钱和武器。
这样一来,于文志只能依靠来安和全椒两县的财力来养活皖东扩日军,以两县二、三十万人养活五千多士兵,这已到了两县承受能力的极限。
如果再扩军,不用别的,这些大兵每天的吃喝拉撒所用的钱就够于文志喝一壶的。
除了钱之外,于文志还明白一个道理,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只要手中的士兵精锐,人数虽少,但同样能打胜仗,如果手中的军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人数再多,小鬼子一来就会一哄而散。
就比如小鬼子进入皖省时,只一个中队,就能赶走中国军队一个团,一个大队,撵得中国成师的部队到处乱跑。
而自己进入皖省时,只有不到一百人,这么短的时间发展到五千人,这个发展速度已经够快了。
由于短时间内军队过于膨胀,士兵的训练完全没有跟上,特别是新加入军队的那两千多矿工,个个都早新兵,如果不加以训练,那他们就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于文志决定大力展开训练,练出一支精兵。
与此同时,广开财源,在琢磨着找到一条长久的财路。
于文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出销矿产。
皖省多矿产,拥有包括铜、铁、煤、硫、金在内的很多矿产。
这一次,于文志之所以与哈特交易成功,就是因为占领了琅琊山一带的铜矿。
这个铜矿可是一条生财之路,对皖东抗日军的发展极为重要。
于文志于是将自己部下战斗力很强的一团一营刘锋部安置在琅琊山矿场,于文志相信,只要控制住这个铜矿,那么自己就可以用铜来交易很多物资,挖矿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只这个铜矿,就足以养活大半个皖东抗日军。
与此同时,六安一带出产的金、铁、铜矿则需要外卖,但金陵和沪城一带都已被小鬼子占领。
于文志就想,要是建立一个秘密渠道,将金、铁、铜等矿藏卖给沪城的那些洋鬼子工厂,那么一定可以大赚一笔。
沪城可有着全中国最集中的钢铁产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洋鬼子把持,自从小鬼子打来之后,这些钢铁厂就失去了采购铁矿石的渠道。
自己只要将六安的铁矿石想办法运到沪城,一手托两家,一定可以大赚特赚。
虽然现在表面上小鬼子封锁了长江,但是小鬼子也明白,这样下去,没有足够的铁矿石进入沪城,影响了沪城的钢铁生产,对小鬼子今后的作战很不利。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