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重生之科技复兴.txt > 第245章 泡病假(第1页)

第245章 泡病假(第1页)

“考试时间公布了,咱们的复习计划是不是也需要调整一下,原来的计划还是有所保留,紧迫性不够。”

李学成问宋瑾瑾。

“你们有什么想法?”宋瑾瑾不急于回答,而是转头问张文化和朱红军两人。

“我觉得适当微调就可以,不需要大动,我有一个想法,原来我们计划是把石月河留下的试题做两遍,可能不够,我不管你们怎么想,我自己肯定是要多做两遍的,要是考试的时候出现做过的试题,自己却不会做,那还不得后悔死。”

这点到了朱红军的死穴,顿时心情不好。他去年底可不是一道两道题不会做,而是没几道会做的和做得对的,否则也不会落得复读的下场。

“我同意演员的意见,要把那几套试卷作为复习的重点核心,其他的复习活动应该围着这个核心进行。

我觉得,为保险起见,还是和石月河联系一下。把我们目前复习的情况给他汇报一下,也问问他的意见,剩下来的不到三个月时间太宝贵了,一时一刻都不能浪费,万一我们跑偏了,受影响的可不仅仅咱们四个。”

宋瑾瑾从善如流。

“那就按照张文化的意见,对复习计划做微调,保证考试前再把那几套试卷再做两遍,不过得采取同学自觉自愿,有人要自己复习,我们也不干涉。

张文化你下午帮我给老师请个假,就说我头疼看病去了,我下午试着给石月河打个电话,争取能联系上,写信太慢了。”

“可是石月河没给我们留电话号码,以前他给家里打电话都是到邮局打的长途电话。”李学成对联系石月河并不乐观。

“这个你们不用管了,我到我爸他们单位,给燕上大学物理系打电话,求老师帮我叫一下石月河。”

宋瑾瑾想法是好的,可她不了解大学情况,还以为像是泾县一中,前前后后就是几分钟的事,只要不是碰上老师昨夜和老婆吵架心情不好,迈迈腿这个忙也就帮了。

不得不说77级和78级,是石月河在泾县一中影响力最大的时候,可以说大多数上进的学生都是石月河的铁杆追随者,即使是明知道考不上大学的学渣,也以作为石月河的同学为荣。主要是石月河不但带着他们学习,还带着他们挣钱。

可以说,泾县一中的这两级学生每个人口袋多多少少都有几个钱,而且每年的学费还是自己教,尤其是一些县城周边农村女学生收益最大。

按照过去,其中很多女娃娃初中就要停学回家,结婚生子,没有几家农民家庭有供养女娃读书的自觉。

可是这些女娃利用假期上山采挖药材卖钱,不但能解决自己的学费,还能补贴家用,这就有了和家里谈条件的资本,虽然不是全部,的确有很多人上了高中,避免了原来回家嫁汉的固有命运。

这些农村孩子的要求不高,考不考得上大学,他们无所谓,只要能考上个学校,将来毕业能分配工作就行。

十年寒窗苦读书,跃过龙门两世人。

宋瑾瑾吃过午饭,午休的时候怎么也睡不着,起来看书也老是跑神。

首先她担心联系不上石月河,毕竟宋瑾瑾也只是一个16岁的小女生,面临高考这样的人生大事本就压力重重,还要承担通过学习小组带动更多同学去获得好成绩,那种压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

如果没有朱红军、李学成和张文化从旁协助,她可能都不知道要哭多少次鼻子了。

以前有石月河在,她并不觉得有什么难,可石月河走后的这半年,她深刻体会到责任二字的含义,与此同时,她也获得了快速成长,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多愁善感的小女生了。

好不容易等到上班时间,她跟着就去了他老爸的单位邮电局。

“瑾瑾,你在办公室等着,我去找你李叔叔,这电话不经过你李叔叔同意,不能打。”

宋瑾瑾的老爸是邮电局电话班的班长,电话班只有四个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检修电话线路和维修电话机,大多数时间是野外爬电线杆的工作,不但辛苦,还有危险。年后在检修线路时,电话班就有一个工人,不小心爬电线杆时掉了下来,现在还在医院躺着。

“爸,我跟着你一起去找李叔叔吧,这事很重要。”

宋瑾瑾和老爸口中的李叔叔,就是泾县邮电局的一把手。

宋爸爸也担心自己不会说话,给局长大人说不清楚,点头同意宋瑾瑾跟着一起。

“吆,老宋来了,你可是稀客啊。来来来,坐下,我这就给你倒水。这是你家二丫头?都长这么大了。”

一进门,李局长非常客气,宋爸爸常年在外面工作,这局长办公室一年到头难得来一趟。

“李叔叔好!”宋瑾瑾很有礼貌的问好。

“李局长,你别忙活,我今天来时找你有事。”宋爸爸拦住李局长不让倒水。

李局长也不假客气,就问:“老宋,有啥事,你说。不过我听说你家二丫头学习很好,你要支持丫头争取当个大学生,可别和我说要二丫头顶替你上班,这个我不会答应你。”

县城人少,各家各户的事情传得很快,大家都知道,宋瑾瑾学习好,至少邮电局的人都是知道的。

顶替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期间的一种特殊就业安排,因为就业岗位有限,父母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岗位让给自己的子女顶替。

当然,这种顶替是有条件的,不能说当老子的是局长不干了,儿子顶替老子继续当局长。这肯定不可能,一般顶替的子女都是最基层的工人岗位干起,工资待遇也是最低的。

这种安排,有不合理和不公平的情况,不过这在当时是知青返城解决就业的有效措施,许多后来人认为不尽合理的措施,在特定社会环境和时期,他却具有起合理性,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渠道的拓宽,没有顶替一说了。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