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真千金竟是前女友 > 第2章 经济初繁荣(第1页)

第2章 经济初繁荣(第1页)

4一山有二虎

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4月3日,纳斯达克上市金融服务公司MVBFinancial在盘后发布的一则公告,让金融市场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再次绷紧了神经。这则公告宣布,MVBFinancial旗下的MVBBank银行收购位于西弗吉尼亚州的第一州立银行(FirstStateBank),后者被监管部门宣布破产。

第一州立银行成立于1905年,距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根据2019年的财务报告,第一州立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存贷款服务,旗下资产为1。524亿美元,存款总额约1。395亿美元。第一州立银行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倒闭的第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亚于一场灾难,它或许像百年前的那场大流感一样改变世界格局。

在危机来临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银行破产倒闭,进而因连锁反应引发的挤兑和流行性危机。

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事实上,它承担了更多职能:调节经济、信用创造、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可以说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

银行以较低的利率从千千万万的储户中吸收存款数额大小不一、存款期限不一的资金,然后将这些钱贷给能够支付高利率、资金需求量大、期限长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储户获得利息和存取款的自由,企业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资金,银行赚取差价,三者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还能维护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稳定。

但要保证这个和谐、美好的局面成立,必须满足一个前提——储户不会集中取款。一旦出现储户集中取款,无论银行的实力有多强大,在信任危机前都会显得不堪一击。

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独立于整个行业,银行与银行之间,储户与多个银行之间,时常存在多种业务关系。银行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一家银行出现问题,很可能连累其他健康的银行。

金融业像一张蜘蛛网,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一州立银行只是一家小银行,但它是否为多米诺第一张倒下的骨牌,它的倒闭会不会引起连锁反应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把指针拨回到它刚刚成立的那一年,或许从那时起,就已经埋下了它今天倒闭的种子。

1905年,第一州立银行成立。按照1863年开始施行的《国民银行法案》,联邦政府发放商业银行的执照,财政部货币监管署是监管机构。

《国民银行法案》实际上确立了美国商业银行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国民银行体系与州银行体系并存,联邦与州政府同时发放牌照、实施监管。

牌照是一种特许经营权,有了这种权力,就可以在某个区域、某个行业做独家生意。例如,中国的五大银行长期雄踞全球500强企业前列。

当时,每个州排他性的特许经营权造成了美国银行养尊处优的状态,未能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态势,久而久之,银行便成了温室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特别是对于银行这种关乎国家经济的行业,一旦有了“两只老虎”,它们必将相互竞争,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必有一伤,而是整个国家的银行体系、金融体系都会受牵连,乃至爆发经济危机。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同时拥有发放牌照和监管的权力,于是纷纷降低银行的准入门槛,放松对各自体系银行的监管。

按照《国民银行法》的规定,申请联邦注册的银行必须满足最低资本金及其他注册资本的规定,但从19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后,美国联邦政府就开始悄悄打破这条规定。先下手为强,美国联邦政府将3000人以下城镇国民银行的注册资本下调到2。5万美元。作为回应,美国九个州制定了自由银行立法。所谓自由,无非就是比美国联邦政府开银行的条件更加宽松——注册资本只要5000美元至15000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竞争不仅是对银行注册资本要求降低,甚至肆无忌惮地修改法律,放松对银行的监管要求。

监管有多松呢?睁半只眼,闭一只半眼。

此时,无论是国民银行还是州银行,它们几乎没经过任何监管。监管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几乎放任自由,任其发展。

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Geertz)提出“内卷化”的概念,按照他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读完内卷化的定义是不是还没明白什么意思?我来用更加直白的话解释一下,大致意思是饼没变大,但吃饼的人多了,于是竞争就会更加激烈,每个人能分到的饼也少了。

20世纪初,美国的商业银行体系明显出现了内卷化的现象。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期,企业和居民的财富总量基本可以认为稳定不变,当“抢夺”财富的人多了,竞争者的日子肯定越来越不好过。

两套体系,势必对应两套管理系统,管理机构的重叠造成管理成本的上升和管理效率的降低,这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再加上众多的竞争者,行业的集中度势必不会很高,单个银行的规模小、资金量小就成为必然。

表面上,银行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公司,与其他企业没有任何区别,但银行用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票据贴现,本质上是经营管理风险的机构。打铁还需自身硬,银行想要经营管理风险,自身必须有抗击风险的能力。

抗击风险的能力,首先来自庞大的规模和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两个系统削弱了整个国家银行的总体竞争力,而众多的竞争者削弱了单个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

经营管理风险能力的降低,意味着风险一旦来临,银行机构就会土崩瓦解。当所有银行都具备这种特征时,恐慌、挤兑就会蔓延至整个银行业、金融业、经济领域、全国、全世界……

1907年,美国爆发了银行业危机,进而引发了金融危机。危机期间,包括美国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信托投资公司在内的8家纽约银行和信托公司在4天内相继破产。惊恐万分的储户连夜排队,在银行门前等待取款,危机迅速传向华尔街,股市一落千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也发生过经济危机,它们一一被纽约清算所化解。纽约清算所是由纽约的若干个私人商业银行自愿结成的自我调节机构,除了为同业提供清算服务外,还起到了风险管理和反危机的职能。在1907年之前,纽约清算所多次化解危机。

在1907年的银行业危机中,商业银行也试图努力化解危机,按照固有思维想让纽约清算所再次出手,救命于水火之中。危机初期,纽约清算所再次施展才能,按照以往的套路对国民银行进行救助,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恐慌在银行之间的蔓延,但依然未能阻止危机爆发。

为什么呢?因为纽约清算所只救助银行会员单位,对非会员的信托公司,纽约清算所则将之拒之门外,1907年的危机恰恰是由信托公司引发的。

20世纪初,纽约的信托公司迅速成长,在金融市场中不仅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这些信托公司还以比纽约国民银行更快的速度发展。在1907年的危机中,信托公司恰恰是危机的集中爆发地,问题重重,纽约清算所的救助措施无济于事,于是危机爆发。

纽约清算所的败招导致危机从信托公司蔓延到整个金融行业,商业银行不仅束手无策,最后也成为危机的牺牲品。

正如美国知名学者尤金·怀特(EugeneN。White)所说的那样:“美国银行管理的双轨制是美国银行业麻烦不断的主要原因。”“而只要联邦和州在为管理银行业而进行着不断的竞争,或者说,只要各州拥有对银行的管理权,那么,联邦储备系统成功管理银行的能力就注定是有限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