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黄埔军校还存在吗 > 第30部分(第1页)

第30部分(第1页)

军”,指的是由黄埔军校师生组成的成建制的大概念的革命军。

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黄埔军校是培养革命军干部的学校。在成立黄埔军校时,孙中山即考虑到,有了革命军之干部,还要成立军队,以树立党军之楷模。1924年9月,孙中山把大本营由广州移至韶关,准备再次北伐。平定商团叛乱后,孙中山更加感到建立革命军的必要,于是他又筹划编练新军。他由韶关写信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说:“练兵(即编练新军)一事,为今日根本之图,枪支处理当以此事为准。”蒋当即复信孙中山,告之两个月内就可练成一支劲旅。孙中山原准备在韶关编练新军,接蒋信后遂决定在军校编练,故又复蒋一信称:“兄言两月内可练一支劲旅,如现实已经开始训练,则不必移训练地到韶,因迁移费时,则两月断难成就,果期两月可用,则就现地加工便可。”又说:“兄之新军两月练好之后,立调来韶,听我差遣。若西南局面日有发展,当先巩固西南,然后再图西北。”

接孙中山的信后,蒋介石、廖仲恺等立即筹办成立教导团,派人到上海、江苏北部、浙江东部、安徽、山东、河南等地招募士兵。并决定,新军的高级干部由黄埔军校教官担任,下级干部由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生担任。新军的武器,长短枪、轻重机枪、山炮、野炮、弹药等,一部缴自商团,一部由苏联运来。在兵员与武器基本具备后,1924年11月11日,首先组成了第1营。9天后,又成立第2、第3营。何应钦任团长,沈应时、陈继承、王俊分任3个营的营长。12月3日,再成立第2团,以王伯龄任团长,3个营长为顾祝同、林鼎祺、金佛庄,独立营营长杨天樗。新军仿效苏联红军建制,团、营、连3级都设有国民党党代表。两个团的中级军官,多数由黄埔军校的军事教官和学生队原有官长担任,所急需的下级军官多数由刚毕业的黄埔军校学生担任。第1团党代表为王登云,后为缪斌;第2团党代表为张静愚。第1期毕业生大部分分配在教导团中任党代表、排长、副排长等下级军官职务。

因孙中山应冯玉祥等之邀请,迅速北上,新军在编组训练完成后,没有能按原计划北调韶关,即留在黄埔军校内,用来教导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练习带兵技术,故称“教导团”。教导团是按照孙中山的指示与意志,建立起来的第一支名副其实的中国国民党党军,因其隶属于黄埔军校,因而常称之为“校军”。

教导团建立后,虽然没有先用于北伐,但适逢其时地用在了广东境内的东征作战中。这一时期,军校第1期毕业生和第2期学生、第3期入伍生大部随军校教导团参加了第一次东征,他们从最基层的排长、连长干起,东征成为他们军事指挥生涯的起点。

第一次东征

广东革命政府的第一次东征,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重要战役之一,它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北伐战争,以及国民革命军的成立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黄埔军校校军是这次战役的主力军之一,由于这支军队充分发扬黄埔精神,全体官兵英勇顽强,不避艰险,不怕牺牲,纪律严明,与许崇智的粤军相互配合,取得了这次决定广东革命政府命运的胜利。这次胜利,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25年1月,盘踞在惠州、潮州、汕头一带的军阀陈炯明所部,在英帝国主义分子和北洋军阀段褀瑞的支持下,趁孙中山北上商定国是的机会,自命为“救粤军总司令”,在汕头召集军事会议,以其7个军6万余人进攻革命根据地广州,把防线布置到石龙、东莞附近,准备随时由博罗、石龙、石滩一线向广州进攻,妄图摧毁革命政权。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广东革命根据地尚不巩固,革命政权的最大威胁即是来自这盘踞在广东惠州、潮州、汕头一带的军阀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支持下,为了打破陈炯明进攻广州的反动企图,巩固基地,决定清除叛逆。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命令滇军杨希闵部、桂军刘震寰部、粤军许崇智部以及其他军队组成联军,分路反攻陈炯明。但东征作战计划及行动命令下达后,滇桂军却徘徊观望,迟迟不动。

当时的形势异常紧急。滇桂军的观望行为,激起了黄埔军校师生与教导团官兵的极大义愤,遂向联军请求先出兵讨陈之任务,但被联军会议否决。蒋介石又托代理大元帅胡汉民转呈孙中山。孙中山在北上途中回电,准许军校参战,列入作战序列。于是,军校即组成由教导团官兵和在校师生参加的校军,参加东征讨陈作战。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均随军出征。

东征军分3路:右路军为黄埔军校校军和粤军,由校长蒋介石亲自统率,周恩来、叶剑英和苏联顾问等具体领导指挥,有3000多人,任务是进攻淡水、海陆丰及潮汕;左路军为滇军,进攻河源、五华、兴宁;中路军为桂军和一部分滇军,进攻惠阳。黄埔军校教导团官兵、学生军组成的校军,是东征的主力。

国民元气智勇仁,救国保种矢精威。

民族民权与民生,三民主义革命军。

……

万众同德更同心,天下为公大道行。

民族民权与民生,三民主义革命军。

前进前进更前进,愿为主义作牺牲。

民族民权与民生,三民主义革命军。

省港罢工工人组织运输队随军东征

这是黄埔军校师生在进军途中高唱的《革命军行军歌》。伴随着这铿锵有力的歌声,黄埔生第一次踏上了真正的战场。

东征途中,黄埔军校官兵师生纪律严明,军装整齐,衣领上系着红领带,精神抖擞地向前行进。沿途两旁的居民群众,热情地送水,送煮鸡蛋,送烤红薯。官兵们喝碗水,就留下几块铜板,接受鸡蛋、红薯也一律付钱。路边的土墙上贴着黄埔校军的布告,很多老百姓在围着看《安民告示》,上书:“我们既为救父老兄弟姊妹的痛苦才杀陈炯明,所以敢诚诚恳恳、明明白白向我们父老兄弟姊妹们宣告几件重要的事:不强拉伕役,付价购物,不用军用票,保障人民利益。三件请求:一、检举犯纪者,以便严惩;二、公买公卖;三、帮助本军。父老兄弟们呀!我们因急着要追杀陈炯明,没得余时和你们周旋,实在有些抱歉,异日凯旋而归,定与你们携手言欢,慰问你们,并切实设法救济你们。天日在上,不敢自欺以欺我父老兄弟姊妹。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全体官佐士兵谨告。”

淡水战役城楼及城墙遗址(2002年摄影)

广东连年战祸,生灵涂炭。东江人民遭受陈军之蹂躏,恨军队甚于恨土匪。而校军却使东江人民耳目一新。校军在东征《敬告士兵同志们》文中写到:“我们做军人的,吃的饭,穿的衣,都不是我们自己做来的,都是人民给我们的。我们这次出发的时候,就应该千万爱护人民,不可扰乱人民。如果我们扰乱人民,人民也就用我们打倒陈炯明的手段,同样来打倒我们。”校军秋毫无犯,不筹饷,不拉夫,不强占民房,深受人民爱戴。久经残暴的民众,见校军义师,无不称赞,都争先恐后迎接。战斗中校军之运输、给养、通讯、情报等都得到人民的帮助。

黄埔校军队伍中每个战士背后的背包上,挂有“爱国家,爱人民,不贪财,不怕死”字样的牌子。在村庄街头,官兵师生们唱起了《爱民歌》:

扎营不要懒,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