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精髓(1)
*这篇文章的部分内容是我的学生蔡德贵从我的旧作里辑录的,部分是新的。
2003年我住院以来,许多人包括国家领导人纷纷前来探望。###总理在5年的时间里来看望我4次,真让我感到诚惶诚恐。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在和总理的谈话中,我非常突出和谐的内容。和其他朋友谈话的内容,也往往涉及这个话题,比如2007年6月我与金庸先生也谈到这个主题。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时至今天,我们又提出“和谐”这一概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礼物,希望全世界能够接受我们这个“和谐”的概念,那么,我们这个地球村就可以安静许多。
和谐涉及哲学、宗教、美学和文化交流诸方面。
我现在就讲讲自己的看法,我想这里面起码应包括这么几部分内容。人类自从成为人类以来,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个人内心思想、感情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鉴于此,我把人文关怀的层次分析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自身的思想情感处理等三种关系,如果这三种关系处理得当,人就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
我们中华文化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具体讲就是人和大自然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宋代大哲学家张载的话最能涵盖:“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物,包括植物动物都是我的伙伴。这就是中国的思想。你如果把大自然当成敌人,大自然就会惩罚你。
有一次我讲话说,只有东方文化,能够拯救人类。你要那样征服自然界,征服下去,人类就没法活下去。
东方和西方最大的区别,基础在于思维方式:西方分析,东方综合,就是西方把事物越分越细,东方则是综合的,东方就是“天人合一”。天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合一”的精神就是天人浑然一体,人天相爱。你要生存下去,人和自然要做朋友,不能做敌人。
东方文化的基础是综合的思维模式,西方则是分析的思维模式。所谓“综合”,其核心是强调普遍联系,注重整体概念。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人与自然为一整体,人与其他动物都包括在这个整体之中。
东方的“天人合一”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思想,中国、印度都有。以中国儒家为例,《易经》中有“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中庸》有“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孟子》有“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董仲舒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张载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更是典型的“天人合一”思想。这些都是综合思维方式的典型例子。印度的“梵我一如”,也是其表现。
现在欧洲也有人感觉到了这一点。这个东方不限于中国,还包括印度,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韩国、日本等。我们不是说西方文明都不好,西方文明也为人类创造了福利,电灯、电话等就是西方创造的。但是,西方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英文词典查“征服”,举例就是“征服自然”。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以分析的方法对待自然。到了近代产业革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结果是人所共睹的。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上天入地,腾空泛海,声光电化,无所不及。一直发展到核能开发、宇宙卫星等等,全世界人民无不蒙受其利。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这是他们“征服自然”的结果。然而自然虽无人格或神格,如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然而它却是能报复的,能惩罚的。西方滥用科技产生的弊端至今已日益显著,比如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破坏,新疾病丛生,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自然资源匮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得不到控制,则人类前途实处危境。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精髓(2)
这些弊端已经引起了全世界有识之士的深切关注。怎么办呢?我的看法是:人类必须悬崖勒马,正视弊端,痛改“征服自然”的思想,采用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样一来,庶几乎可以改变这种危险局面。我们人类是有理智有感情的,让脑筋清醒一下,是有好处的,何况我们回顾与前瞻的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前途的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这样做不单是一般人的任务,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更应如此。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能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真不愧是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在一百多年以前,当时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还不太显著或者只能说是初露端倪。可是伟大的恩格斯已经注意到了,而且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对这样天才的预见和警告,我们能不五体投地地赞佩吗?
眼前世界的形势已经充分地证明了恩格斯预见之伟大与睿智。许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已经充分证明了自然界正在日益强烈地对我们人类进行着报复。稍有头脑的人都能看到,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为了保护环境决不能抑制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这个大前提是绝对正确的。不这样做是笨伯,是傻瓜。但是处理这个问题,脑筋里必须先有一根弦,先有一个必不可缺的指导思想,而这个指导思想只能是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否则就会像是被剪掉了触角的蚂蚁,不知道往哪里走。从发展的最初一刻起,就应当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念念不忘过去的惨痛教训,想方设法,挖空心思,尽最大的努力,对弊害加以抑制,决不允许空喊:“发展!发展!发展!”更不能高枕无忧,掉以轻心,梦想有朝一日科学会自己找出办法,挫败弊害。常言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到了那时,魔已经无法控制,而人类前途危矣。中国旧小说中常讲到龙虎山张天师打开魔罐,放出群魔,到了后来,群魔乱舞,张天师也束手无策了。最聪明最有远见的办法是向观音菩萨学习,放手让本领通天的孙悟空去帮助唐僧取经,但是同时又把一个箍套在猴子头上,把紧箍咒教给唐僧。这样可以两全其美,真不愧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
然而我们的反应怎样呢?除了少数有识之士外,大多数人,包括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在内,还懵懵懂懂,驰骋于蜗角,搏斗于蚁冢。美国在演着总统选举的闹剧,中东在演着巴以冲突的悲剧,全球狼烟四起,动荡混乱,如果真有一个造物主的话——我不相信真有——他站在宇宙某一个地方,俯视地球村里的几台大戏正在演得红红火火。难道他会像我们人类一样,看到地上的蚁群厮杀,积尸满地,流血——蚂蚁不知有血没有——成河,不禁莞尔而笑吗?
我虔诚希望,我们人类要同大自然成为朋友,不要再视它为敌人,成了朋友以后,再伸手向它要衣,要食,要一切我们需要的东西。
和谐还有社会的方面。我的老师陈寅恪教授曾经说过《白虎通》当中的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什么叫三纲呢?就是君臣、父子、夫妇。他讲的当然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里边有糟粕,如夫妻应该是平等的,怎么男人成了女人的纲了呢?这个我们先不讲它。六纪,一是诸父,就是父亲的兄弟姊妹;二是兄弟;三是族人;四是诸舅,就是母亲家的人;五是师长;六是朋友。他说,这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我看他的话很有道理。因为人类自有社会以来,必然要有一种规则来维系,不然的话社会就会乱七八糟。现在马路上为什么要有交通警?为什么要有红绿灯?这就是一种规则,一种规章制度,要求大家都来遵守,这样社会生活才能进行。要是没有这些规则,社会生活就不能进行。《白虎通》的三纲六纪,把当时社会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规定了。
建设和谐社会,首先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内心的和谐。因此内心的和谐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的文化还有一个提法,是我们的特点,就是“格、致、正、诚、修、齐、治、平”。意思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先从自己开始格物,就是了解事物,了解以后致知,把规律找出来,正心、诚意就不用讲了,修身就是修自己,然后齐家,把家治好,然后再治国,治国以后是平天下。就是从个人内心一直到天下。那么,什么叫国,什么叫天下呢?在周代来讲,像齐国、燕国、郑国等国是国,天下则指整个周代的中国。现在像中国、日本叫国,天下就是世界。个人要从内心出发,正心、诚意,一直推到治国、平天下。这套系统的步骤,属于伦理道德范畴,也属于政治范畴,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没有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就是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支柱。除了这个提法外,古人还提出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说法,意思都差不多。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精髓(3)
1998年3月我为泰国朋友郑彝元《道统论》作序说过:
我平生为不中不西而又亦中亦西之学,偏考据而轻义理,此盖天性使然,不敢强求也。迨至耄耋之年,忽发少年之狂,对义理问题,妄有所论列;但局促门外,有若野狐,心情介于信疑之间,执着则逾意料之限。数年前曾写一长文《“天人合一”新解》,意在唤起有志之士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之关系。盖谓西方科技文明,彪炳辉煌,为时已久。造福人类,至深且巨。然时至今日,际此上世纪之末,新世纪之初,其弊害渐趋明显,举其荦荦大者,如环境污染,臭氧出洞,人口爆炸,疾病丛生,淡水匮乏,生态失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此皆大自然对人类征服之报复,而芸芸者众,尚懵懵懂懂,使人不禁有“错把杭州作汴州”之慨叹。此诸弊害,若其中任何一方阻止无方,则人类生存前途必处于极大危害之中,事实如此,非敢危言耸听也。
这可以看作对我哲学方面的总结。
从宗教方面来说,我自己虽然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但我对世界上所有正大光明的宗教都十分尊重,因为各大宗教都劝人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正是正直的人类所需要的。但任何宗教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宗教教义只是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只有“最高神灵”才能掌握。所以不同宗教的信徒要互相尊重,互不相妨,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以各自喜爱的方式来满足宗教的需要。同样,应该承认,世界上有有宗教需要的人,也有没有宗教需要的人。应该是敲锣吹号,各有一套,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有宗教需要的人和没有宗教需要的人,有宗教需要的人中信这种教的和信那种教的,都应该共同携手,齐心协力,为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而努力奋斗。(《漫谈人生》,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9—50页)
从世界范围来说,有有国教的国家,也有没有国教的国家。有宗教和民族一致的国家,也有宗教和民族不一致的国家。中国是一个没有国教的国家。在中华民族中,汉族不能算是一个宗教性很强的民族。汉族历史上信仰的宗教最大最古的有两个,一个是土生土长的道教,一个是从外面传来的佛教。但是对于道教和佛教,除了道士和尼姑、和尚之外,老百姓对这两种宗教,都信得马马虎虎,佛教庙里有时有道教的神,而且佛道两种庙里,有时竟会出现孔子和关圣帝君文武两圣人。有钱人家办丧事,既请道士,也请和尚,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一团和气,处之泰然。因此整个中国历史上没有一次宗教战争。如果不同宗教的信徒都能互相尊重,则中国社会必能安定团结,世界人民也必能安定团结。(《漫谈人生》,第49—50页)
从中国文化的传统来说,我们是不讲弱肉强食的。现在我们提出“和谐”这个概念,有助于全世界人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不要斗争。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解释。唐朝时讲儒释道三教,那个时候儒家也算一种宗教。中国文化要从宗教来讲,就是儒释道,这三个思想体系加起来就是中国文化。
儒家的精神上面已经说过。
道家和道教的精神是什么呢?我很喜欢陶渊明《神释》中的四句诗,实际上这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即: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我觉得这首诗中就充分展现了道家和道教的精神,这就是顺其自然的思想。依我的看法,陶渊明骨子里更像是道家的。我觉得“顺其自然”最有道理,不能去征服自然,自然不能征服,只能“天人合一”。要跟自然讲交情、讲平等,讲互相尊重;不要讲征服,谁征服谁,都是不对的。
佛教的精神呢?中国佛教可以用禅宗来代表。人们都说,佛教教义中的核心理论是非暴力论,和平是佛教实践的主体。佛教继承了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和不杀生思想,把这一思想变成自己的基本戒律。佛教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欲望引起的,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膨胀的结果,就有了贪的行为,掠夺和战争正是贪的表现。所以佛教提倡灭欲,不杀害生灵,众生平等,不允许种姓压迫的存在,这样,社会、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和平共处才有保障。这些平等慈悲的思想成为佛教和平思想的基石。重视人的生命,正视人的存在,重视人的价值,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家庭之间、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和睦、和谐的关系。美国总统罗斯福问太虚大师如何实现和平,太虚大师回答“慈悲无我”。“我”是纷争的根源,和平必需实现“无我”,“无我”才能无私,无私才能大公,大公才能实现和平。(见宏度:《佛教与和平》,载《宗教:关切世界和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精髓(4)
佛教教义归纳成三句话,称之为“三相”或者“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释迦牟尼首转###,这三个法印几乎都包括在里面了。其中的“诸法无我”,是佛教重要教义,是佛教与婆罗门教斗争的重要武器。“无我”,意思是所谓“我”(atman)是并不存在的,它是由初转###中讲到的五盛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的,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实体。这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到的真理。佛教僧侣以及居士,如果想悟到什么东西,他们首先必须悟到“无我”。事实上中国人确已悟到“无我”了,比如徐增《唐诗解读》卷五说:“行到水穷处,去不得处。我亦便止,倘有云起,我便坐而看云起,坐久当远。偶值林叟。便与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则不能以定还期矣。于佛法看来,总是无我,行无所事。行到是大死,坐起是得活,偶然是任运,此真好道人行履,谓之好道不虚也。”这是徐增对王?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