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我有一座加工厂 > 第八十八章 第一台试验车(第1页)

第八十八章 第一台试验车(第1页)

「不得不说,这新能源汽车造起来就是比燃油车要省劲多了,动力系统不一样,动力总成也没那么麻烦,但是这…单电机后驱也不知道行不行。」

「怕什么?咱们的永磁同步电机你又不是没做过实验,它可是有52匹马力、37k最大功率、90N·大扭矩,拉不到900千克的小车完全够用!」

莫少昆对自己的判断力很有信心,别看52匹马力连一台面包车都不如,但放在星汉ni上完全够用了,且单速变速箱在80k下加速也十分顺畅。

电门踩到底,按照预估跑个110k也没太大问题,放在燃油车上这或许是个缺点,但放在星汉ni这种三门四座的微型车上,反而会觉得十分合适。

需要那么快的加速性能吗?在有限的成本上尽可能让星汉ni变得更「全能」且有「突出点」,这才是关键所在。

就算没有一些燃油车企的这波助攻,莫少昆等人也会尽可能在这个月完成星汉ni的试验车组装,说是试验车,实际上已经和成品车差不多了。

冲压机、机器人焊工、机器人喷漆车间、汽车工人…该有的东西全都有了,绝大部分都是莫少昆从一些车企直接搬过来的,所以进度才能这么快。

据他所说,华亚集团董事长莫长明,也就是他老爹在90年代的时候经历过第一次汽车引进,当时引进的品牌是大众,同时莫长明也萌生了造车想法。

只可惜华亚集团的发展模式不可能下场搞汽车,但在玩车这方面,有其父必有其子,莫长明就是玩车的高手,莫少昆在小耳濡目染下也玩了起来。

华亚集团不造车,但它旗下的华亚控股却投资了众多汽车厂商,占比虽然不高,但加起来的影响力却相当可观,想搞一批先进设备并不是什么难事。

陈子凡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直接省了他不少工夫,而且之后还可以通过【解析山寨】和【合成创造】把每个工厂的机器设备全升级到一个新水准。

关于星汉ni的工作进度他在意识里的【星尘科技】就能看到,等试验车造出来他会过去,但现在他还得先把长河芯片工程的一些细节问题解决掉。

首先便是将星尘工厂原本的芯片项目组重组了一下,更名为长河项目组,一共有269人,但这么些人肯定不够,还需要继续招募更多的芯片工程师。

有【星尘科技】www。。com,不管招募的工程师是否抱有其他目的,陈子凡都不担心,【星尘科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让他们对星尘科技产生信赖。

况且真正的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陈子凡手里,长河项目组中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也非常细致,项目组中的每个小组产生的日常关联性也没那么大。

这也是陈子凡敢放心招募、放心挖墙角的原因,实在不行还可以继续扩招普通员工,选择一些有能力、有知识的人进行重点培养,同样能达到效果。…。

按照他的预估,如果能把长河项目组扩张到500人左右,并且都是精英的话就已经足够了,星尘工厂只造专精芯片生产线,其他的不归陈子凡管。

和官方的合作星尘科技也只是出技术、一部分钱,剩下的人、建厂选址、地皮等问题自然有人负责,能躺着赚钱还不用承担更大风险,为什么不呢?

当然,陈子凡放出去技术的只是没有经过【合成创造】的而已,还不是完整版的,等彻底稳定下来他或许才会考虑将更多淘汰掉的技术授权出去。

这样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而不是扔在【星尘科技】的技术库吃灰。

保证星尘科技能始终占据优势,并且不至于一下子将市场活力给消灭掉,科技的发展永远不能高高在上,它要和人

发生关系才能迸发出最大的活力。

星尘科技的产品将会起到一个带头引导的作用,让每个人的生活能变得更好,进一步刺激社会发展,达到陈子凡心中的「未来」,这才是他想要的。

别的他先不管,星尘科技的芯片生产加工设备已经在准备了,一部分原材料和零件星尘生态链中没有,还需要再等一等,但剩下的那些进度都非常快。

按照估算,一条长河芯片生产线的单日产能可以达到36万颗芯片,排除其中一些次品,也在30万颗芯片以上。

如果星尘3也用上长河芯片的话,产能肯定不太够,但如果只给更高端的星尘3+用长河芯片,那么一条生产线的产能就基本能满足陈子凡需要了。

话虽这么说,但星尘科技的产品可不仅仅有星尘手机,还有围绕星尘OS打造的其他电子产品,比如平板电脑。

除此之外还有星汉智行的新能源汽车,别看星汉ni和星汉01都还遥遥无期,但新能源汽车也是芯片消耗的大户,一台车至少需要500颗芯片起步。

当然,这500颗芯片中不一定每颗都得是长河芯片,只负责基础功能的也没必要用这么好的芯片,即便如此,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芯片量也非常大。

陈子凡的产品规划中,新能源汽车同样只是起步产品,新能源的范畴也不仅仅局限于锂电池,还有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甲醇、风能、氢能源等。

未来一定是向上发展的,什么样的产品都有可能出现,陈子凡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新能源汽车是已经走过的路,再走一遍也没什么问题。

但等新能源汽车全面普及后,接下来就没有前人提供经验了,得靠陈子凡、星尘科技自己来开创新道路了。

陈子凡在准备长河芯片工程的同时,王进力等人也终于从巴塞罗那回来了,从他和干部、员工一个个都红光满面的样子就能看出带回不少好消息。

首先就是王进力已经和不少运营商取得了合作,确切的数字是16个,都是相对发达的地区,消费能力也比较强,但想进他们的市场还得做一些调整。…。

从语言到到通信…语言和简单,通信方面有些地方的SIM卡还跟华夏的不太一样,还得定制一批元器件,不过这部分工作也不是很麻烦。

各地的SIM卡在细节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在结构上都大同小异,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海外市场打开了。

相比于产品力更强的星尘2、星尘平板,这些运营商更希望拿到的产品是星尘1,现在星尘1的成本、价格都下来了,他们也想从中获取更多利润。

一些ifi技术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还接受了星尘科技的技术授权,这样一来陈子凡既可以赚授权费,还可以赚卖手机的钱,以及上架的费用等。

接下来只需要按照不同的市场调整出不同的产品即可,陈子凡立马在星尘工厂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负责生产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整体效率非常高。

另一边,刚刚参加完世界通信大会的干部、员工一回到岗位上,就被同事们包围了起来,一方面是羡慕,另一方面是想知道一下外国到底是什么样: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