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见了谁都得激动,就像见到孙猴子以后,指定得激动的喊一句,你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完全是一个性质。
等了一会儿,见夏源不出声,王守仁便自顾自的开口:“先生,你之前说知行合一,又说心即理”
“我没说。”
“”
王守仁没理他,接着道:“王某得此两句,自然是喜不自胜,可自那日得知心即理之后,我便又有了新的疑惑。
既然心即理,那这心又是何物,那次撞见先生,我想着再厚颜求教一番,可先生不答,我回去之后便自己细细思索。”
我特么肯定不答。
夏源在心里使劲吐槽,这帮能当圣人的是不是都是奇葩?
理是何物?
心即理。
那心是何物?
自己要是真的回答了,这家伙是不是还要产生新的疑问,那个东西又是何物?
好家伙,你隔这无限套娃呢?
“想了几日,我觉得这心该是善恶良知所存之地,为人之固有的是非之念,我便又想,《大学》有云:格物致知,那这知是否为良知?”
说到这,王守仁停顿一下,问道:“先生以为呢?”
“我不知道,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格物致知,便是格物而致良知。”
说这句话时,王守仁的声音虽轻,但语气却很是笃定,显然,他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思想,并会秉持着这个思想而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朱熹解释格物致知,是穷究任意一个事物,然后求出知识。
他当年信了朱熹的邪,跑去格了七天竹子,不仅什么知识都没求出来,反而还得了病。
可见糟老头子坏得很,明摆着是在忽悠傻小子。
所以格物致知并非像朱熹解释的那样,格也不是穷究,或是观察的意思。
格乃是标准,是存乎于是非善恶的检验,是一把尺子。
以此来格正天地万事万物,衡量出对与错,这对错是非,便直指心中良知。
“而致良知者,乃是致吾心之良知,存善而去恶也!”
听到这里,夏源差点忍不住拍手叫好,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
大名鼎鼎的致良知出现了,牛比啊,我的老王北鼻。
“先生以为如何?”
“我以为你哔装完了就赶紧回去吧,我这挺忙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