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我回家养猪了 > 第134章(第1页)

第134章(第1页)

山下的野菜种植基地忙的热火朝天,山上,刚摘完一茬木耳,第二茬紧跟着又来了……唐新岚现在终于相信,为啥沈教授说农大的菌棒是全省最好的了,真的是高产!

而且,要命的是,第二茬木耳出的比头茬还多!以至于唐新岚不得不想办法再多招些人手来帮忙。一开始村里还有人嫌弃这活儿太累人,林子里又闷又热的不肯来,但很快就有“消息灵通人士”听说,唐新岚打算把收完几茬的木耳菌棒免费送给来帮忙的人。

这便宜大伙儿谁能忍住不占?听说那木耳菌棒用完之后,也就外边一层不出菌了,掰开之后,里面还是有菌种的,多薅点菌棒回家掰开自己种,那不是全家一年吃的木耳都不用买了?

报名上山摘木耳的一下子多出来了。

把废弃不用的菌棒免费送给村里人做人情,这还真不是唐新岚大方,而是她已经打算下一季还要种木耳了,既然要继续用这片林子,那用完的菌棒就要及时清理出去,与其到时候花钱请人挑下山,倒不如索性做个人情,让稀罕这个的村民自己拿回去倒腾去。

她看过了,这种菌棒自己在网上单买的话,九块多一个,买上十来个就要一百块钱了,在农村,节省一点的,一百块钱够一家人一个礼拜的生活费了。果然,一听到她说可以把剩下的菌棒免费送给她们,来帮忙的没一个嫌弃的——白送的东西谁不要?

唐妈也只是打趣了一句,其实对闺女这种做法还挺赞同的,村里人际关系就是这样,你帮我,我帮你,关键时候才能抱团。

这边摘木耳忙的热火朝天,那边,唐新岚也组装好了设备开始拍视频。

此时阳光正好,蓝天白云,衬得上唐村这片松树林愈发的苍翠好看,唐新岚先找了一块空地,拿无人机绕着整个山头拍了一组航拍镜头,然后就开始各种角度开始拍乡亲们采摘木耳的场景,还有菌棒上已经长出来的大大小小的木耳特写。

隔着镜头,网友们是感受不到林子里的潮湿闷热的,只能看到一片高大的松树林,底下还有一些灌木丛,不过最多的却是厚厚的松针,当初放菌棒的时候,唐新岚特意叮嘱了工人尽量不要动这片松针,因为松针的保温保湿效果特别好,有这一层松针在,也能保证菌棒能在一个最优质的环境下生长。

而这一切,展现在镜头里的效果,就是一排排菌棒好像是从松针中长出来的一样,菌棒外层冒出一层层的黑木耳,看着令人格外手痒。

华夏人大概都有一颗野外采摘的心,听说还有人专程在蘑菇出来的季节飞到云南去体验采菌子……等到这段视频放出去之后,评论区果然有很多热爱打野的网友嗷嗷叫着想来上唐村帮博主摘木耳,不给工钱也愿意。

他们主要是想体验一下这种黑木耳一薅一大把的快乐啊啊啊!

不过,实际上摘木耳却是个细致活儿,因为这个菌棒不是一次性的,要连续摘好多茬,直到里面的菌种用的差不多了,才会停止采收。所以这会儿,来帮忙的婶娘嫂子们几乎都是跪坐在地上,先把菌棒顶部按牢了,然后一层一层,小心翼翼地把已经长大的木耳摘下来,留下小的让它们接着长。

这个活儿非常考验人的耐性,性子急躁的人是没办法做的,因为一旦动作太粗暴,碰掉了菌棒上正在生长的小木耳,那这根菌棒就意味着要减产了。

黑木耳的价格还是很高的,所以当初雇工的时候,唐新岚就和唐妈说好了,请她去找些手脚利索又稳重细心的婶娘嫂子们来帮忙,宁可工钱开高一点,也不能要那种急性子的,这也是为什么这次采收木耳,她没有在村里贴招工启事的原因。

早上七点多进山,一直忙到十一点多,才摘了一小片菌棒,不过,收获的木耳却是不少,唐妈吆喝一声,叫大家先去家里吃饭,吃完饭歇息一个小时再上山,这会儿太费腰,就这么跪下去站起来一上午,唐妈已经觉得自己的腰快要断了。

唐家,带着作坊几个嫂子来帮忙的王霜霜已经把午饭做好了。

主食是每人两个大馒头,四个肉末豆角馅儿的大包子,楼下堂屋里摆开了四张大圆桌,每个桌子中间都摆着三盆大菜三碟小菜。大菜是一个豆腐烧肉、一个红烧鱼块、一个酸菜烧猪血,三碟小菜是唐妈自己做的泡菜、唐新岚网店里卖的霉豆腐,还有一大盘腌的糖醋藠头。

“月红姐你这也太客气了!都已经给了工钱了,中午吃点包子咸菜就行了,怎么还做这一大桌子菜?”

“就是!咱们都是自家人,下回不要这么客气了。”跟唐妈相熟的婶娘们都觉得她这样实在是太破费了,原本村里的规矩就是拿了工钱一般都是不管饭的,可是这次大概是因为红泥沟那边的人也要吃饭,唐妈不好意思让她们单独回家吃,索性都一起管饭了。

可这又是管饭又是拿工钱的,倒是叫她们不好意思起来。

要是一般的包子咸菜还好点,顺带着多蒸几笼屉包子也不费事儿,可看着桌上几个大不锈钢盆里盛得满满的大鱼大肉,婶娘们都不好意思坐下来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