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刘禹锡传第一章内容概括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德宗同许多新皇帝一样,上任三把火,甫一即位,就来了一番改革。每岁进宫的奴婢,停,珍禽异兽,禁,各地送进朝廷的器皿,以生活实用为准则,最多到银器为止,从严把关,若发现镏金的银器,要诫勉谈话。

除了发布改革诏令之外,德宗厉行的举措是放出宫女一百多人,还放生了一大批宫中的斗鹰和走犬,大幅度压缩了后宫的财政开支。

刘禹锡对德宗的善政,尤其对德宗在科举考试方面的力倡廉洁,严格选才给予充分肯定。

德宗朝的科举取士较之以往,更重视公开、公平的选拔。朝廷选择主持贡举的官员慎之又慎,选出来的官员也都能主持公道,不徇私情,以选拔贤才为己任。前两年登第的裴度、令狐楚等优秀人才进入政界,业已成为弼辅朝政的新生力量。

裴延龄是德宗重用的大臣,裴延龄的儿子裴操贞元七年参加博学鸿辞考试,裴延龄在吏部等候消息,吏部快要下班的时候,他看到了主管此次铨试的杜黄裳和苗粲,赶忙打探情况。

按说杜黄裳和苗粲没有裴延龄的职级高,尽管如此,裴延龄还是念出儿子的文章开头几句,很委婉地探问:“这个,取了吗?”

杜黄裳问苗粲:“你记得有这篇文章吗?”苗粲答:“好像没有啊。”

裴延龄拍着大腿说:“完了完了!”

放榜日,裴操果然无名。以裴延龄的地位和权势,如此关心儿子的铨试,而守正不阿的杜黄裳使他未能如愿,当时科场风气之端正,纪律之严明可见一斑。

刘禹锡认为,当时裴延龄正在显要位置,不录取他的儿子是很难的,考官杜黄裳竟能抵制他的请托,可贵可嘉,对准备应试的举子们的情绪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

贞元八年,皇帝诏令大臣陆贽负责贡举大试,择优录取了韩愈、李绛、崔群等二十三人,都是名闻天下的诗文才俊,朝野欢欣,喜称这年的金榜为“龙虎榜”。

“功名希自取,簪组俟扬历”,游学京师准备应试的刘禹锡,在进入科场之前,乐于表达自己对朝廷、对社稷的观点及看法,更对自己的即将参试和未来仕途充满必胜的信念。

刘禹锡传 七 新科进士A

七 新科进士

贞元九年春上,皇上命顾少连为春闱主试官,主持贡举科场事务。

顾少连本是户部侍郎,但皇上有意改用他到礼部或吏部供职,先派他代行礼部侍郎的职责,主持进士考试。

这届大试的试题为《平权衡赋》和《风光草际浮诗》。举子们各展才华,发表见解,炫示文采。刘禹锡学识基础比较扎实,自然笔走龙蛇,志在必得。

惟天垂象,惟圣作程。播二气而是分晷度,立五则而在审权衡……

得平则正,我之道兮允执厥中;益寡裒多,众所用兮不言而化。化之有孚,功莫可逾。

方今百度惟贞,万邦承则,顺时设教兮靡不获所,同律和声兮尤臻其极。玉衡正而三阶以平,七政齐而庶政不忒矣……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不久,金榜放出,共取进士三十二人,刘禹锡名列其中,寒窗苦读获得最高等级的认可,非常高兴。

同期登第的还有柳宗元等人,柳宗元小刘禹锡一岁,后来两人成了好朋友,被誉作“刘柳”。

依照当时的礼俗,新科进士高中之后要参拜座主,谒见宰相,以及慈恩寺题名、大雁塔留念、曲江宴游、出席杏园探花宴等一系列礼仪活动。刘禹锡和同年们一一参与,之后便是大家先后还乡报喜了。

同科进士有的急于归去,有的京城事务尚需办理,暂缓一步。于是,先期离京的,同年们设宴长亭,折柳相送,同唱衣锦还乡曲。

刘禹锡的父亲居官江淮,山水远隔,刘禹锡还要准备不久之后的博学鸿辞科试,故而只是寄了一封报喜书信给父亲,他的省亲报喜是回洛阳看望母亲。

母亲回到洛阳,干爽宜居的气候使她的身体和心情都好于在东南时,儿子金榜高中,洛阳地方反应热烈,上至官府,下到黎民,无不刮目相看,竞相贺请,更让母亲觉得自豪,心情大好。

刘禹锡在洛阳逗留期间,常常偕母亲走出都昌里私宅,畅游郊外。

夏天,刘禹锡拜辞母亲,复又西行长安。同年秋天,他在应考预备期又结识了一个好朋友李绛,他们在博学鸿辞大试中,同登榜首。

成绩优异的李绛很快被任命为校书郎。同样成绩优异刘禹锡利用待官间隙,回洛阳拜望母亲之后,又去拜望父亲。父亲其时已调埇桥为盐铁专员。

顺路,刘禹锡去拜访了权德舆先生。权德舆先生是父辈中最器重刘禹锡的,刘禹锡联登进士、宏辞两科,荣誉归来,写了篇文章向先生报告,先生也专门作诗予以祝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