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嬗变例句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徐:在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南斯拉夫境内错综复杂的*是个重要的因素,在联邦内部,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是两个最大的民族。克罗地亚境内也发生了民族武装冲突,您能详细谈谈吗?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

温:在南斯拉夫联邦分裂前,克罗地亚境内曾有70万塞尔维亚族人生活过。他们聚集在克罗地亚东部、东南部的东斯拉沃尼亚、西斯拉沃尼亚和克宁地区,其土地面积约占克罗地亚的四分之一。这些地区同塞尔维亚和波黑共和国境内的塞族区相连。1990年,在克罗地亚做独立准备工作的同时,其境内的塞族人也在为自己的未来谋划。在克罗地亚官方秘密从国外进口武器的时候,塞族人也在积极组建自己的警察,或从国外进口武器,或从南斯拉夫人民军那里获得武器,加强自身武装力量的军事装备。1991年初,克罗地亚再次修改宪法,逐步脱离南联邦秩序,克罗地亚境内塞族也宣布他们将“最终地和永久地脱离克罗地亚共和国”,同克罗地亚断绝一切关系,并自行设立了“自治区”。克罗地亚6月宣布独立后,塞族三大区也先后宣布“独立”,并于当年12月成立了“克拉伊那塞族共和国”。他们要求成为南联邦的一个单位。

塞族人在克罗地亚境内搞的“国中之国”,成了克罗地亚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克罗地亚当局力图尽快除之。还在1991年3月底,克罗地亚政府就动用警察,以武力袭击并占领了塞族克宁地区“普里特维察”风景区的警察站。之后,克罗地亚不断出动特警和地方部队,清剿塞族武装力量,阻止塞族地区的所谓“独立”行动。双方经常发生武装冲突,且愈演愈烈。

南斯拉夫问题,说到底是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问题。他们是南联邦内两个最大的共和国,也是两个最大的民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两族虽然语言相通,但其历史、宗教、文化背景差异甚大。近几百年来,塞尔维亚曾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多信奉东正教,历史上同俄国关系密切;克罗地亚曾属奥匈帝国,多信奉天主教,受梵蒂冈影响较大。两个民族历史积怨甚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同属南斯拉夫王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有170万人牺牲,几乎占当时总人口的九分之一,而其中被克罗地亚族伪军“乌斯塔什”杀害的塞族人就达120万之多。

在南斯拉夫联邦分裂过程中,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核心问题。在克罗地亚主张南联邦实行“邦联制”或“主权国家联盟”的时候,塞尔维亚就提出,如果那样,则各共和国就须重新划界,“所有塞族人要生活在一个国家里”。塞尔维亚主席米洛舍维奇在多种场合说过:“克罗地亚的,我们不要;塞尔维亚的,我们不给。”1991年3月,米洛舍维奇发表电视讲话强调,南斯拉夫“已进入灭亡的最后阶段”,并下令动员共和国内务部后备役部队,组建新的警察部队。在克罗地亚6月宣布独立后,塞尔维亚官方表示,克罗地亚的独立威胁到克罗地亚境内塞族人的权利,如联邦不马上采取措施,塞尔维亚政府将承担起保障塞族权益的责任。到了7月,克罗地亚当局同境内塞族的冲突增多,其他地方武装力量也迅猛扩大,很快就达到20万人之众。克罗地亚主席图季曼还一再宣称,不惜进行全面战争,夺回被塞尔维亚“侵占”的土地。米洛舍维奇也公开号召塞尔维亚人民,用战争保卫和平,不要害怕战争,不要惊慌失措。塞尔维亚的各种“志愿军”应运而生,当时约有两万人进入克罗地亚境内,支援当地塞族打仗。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16)

由于克罗地亚境内武装冲突的不断升级,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决定动用人民军到交战区,隔离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冲突双方。在初期,人民军确实只起隔离“灭火”作用。但在人民军从斯洛文尼亚撤出后,不少部队撤到了克罗地亚。克罗地亚同军方的矛盾增加。克罗地亚地方军和居民也像斯洛文尼亚人一样,对人民军营地进行封锁、停水、断电,破坏通讯联络,停止食品供应,并不断呼吁人民军战士放下武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籍官兵纷纷倒戈,马其顿族、穆斯林族士兵或消极抵制作战,或“开小差”回家,以致后来连黑山领导人都要求自己的战士不再参战。9月13日,人民军正式向克罗地亚宣战,并不断主动出击。

克罗地亚境内的战争比起在斯洛文尼亚的战争来残酷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乌科瓦尔战役。乌科瓦尔是克罗地亚东部多瑙河边上的一座小城,地处东斯拉沃尼亚塞族区。东斯拉沃塞族闹“独立”时,曾把乌科瓦尔市宣布为自己的“首都”。克罗地亚当局派重兵把守乌科瓦尔市。塞尔维亚则决心攻下该城,以争取在塞族区内的全部胜利。人民军和塞族武装重重包围乌科瓦尔市达三个月之久。最后,塞尔维亚武装强行攻入市内,采取巷战方式,一栋楼房一栋楼房地夺取。11月17日,乌科瓦尔市被塞维尔亚全部占领。据塞尔维亚方面报道,在这次战役中,克罗地亚有4000人被击毙,2500余人被俘。从电视画面上可以看见,到处是一片瓦砾,整个城市被毁为废墟。

徐:面对残酷的内战,欧共体及联合国是如何斡旋的?有什么效果?

温:如同在斯洛文尼亚战争期间一样,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联邦政府同有关各方一次又一次地达成停火协议,而协议也一次又一次地被破坏。到1991年10月10日,欧共体代表、荷兰外长范登布鲁克再次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两主席和南联邦国防部长卡迪耶维奇在海牙举行会晤,达成南斯拉夫人民军一两个月内撤出克罗地亚,并就南斯拉夫未来国体进行谈判的协议。但第二天,在南联邦主席团讨论四方会晤方案时,塞尔维亚派只同意谈判,却反对撤军。

随着战局的发展,双方伤亡惨重。在欧共体多次调停无效的情况下,本来反对把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化的塞尔维亚方面,为了保住克罗地亚和波黑境内的塞族区,提出了由联合国派维和部队驻扎在塞族区的设想。1991年10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任命美国前国务卿万斯为特使到南斯拉夫考察形势。万斯同南斯拉夫有关方面交换意见后,向德奎利亚尔作了汇报,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1992年2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核准,这就是所谓的“万斯计划”。该计划是联合国安理会为解决克罗地亚境内民族武装冲突而制定的协议。基本内容是,把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区辟为四个联合国保护区,由联合国维和部队保障在保护区实现非军事化,控制交通要道,保证军事装备和武装人员不能进入保护区,以及在民族间出现紧张状态时,维和部队在冲突双方之间地带制止敌对活动等。但这一计划受到克罗地亚境内塞族领导人的抵制。在塞尔维亚和国际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下,克罗地亚境内塞族人被迫同意在其地区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万斯计划”才逐步得以实施。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17)

“联保区”的设立,为克罗地亚境内带来了暂时的和平。但它的存在,对克罗地亚当局来说,无异于如鲠在喉。克罗地亚不能在“联保区”行使主权,南北交通被阻隔,严重影响克罗地亚经济的发展。在克罗地亚有了一定实力后,则千方百计试图尽早解决“联保区”问题。直到1995年,在国际社会的默许下,克罗地亚以武力先后收复了这些地区,其境内的“塞族国”终被铲除。

徐: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之后,在波黑该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也是以战争的方式进行的。可以说,波黑内战以其持续时间之长,战斗之残酷,影响之广泛,为世人瞩目。

温:波黑,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简称,首都萨拉热窝。它是原南联邦内的第三大共和国,面积有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450万。在这里,居住着一百四五十万塞尔维亚族人,几乎占波黑总人口的33%。他们多生活在山区和萨瓦河畔,其聚居区约占波黑总领土的62%。塞族人多信奉东正教。波黑还有克罗地亚族人约70万,其人口和聚居区面积都分别是波黑总人口和总领土的17%,他们多信奉天主教。占波黑人口最多的是穆斯林族,他们约有200万,占波黑总人口的43%。由于穆斯林族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受到优待,他们多数住在城镇和良田地区,因此他们的土地面积也相对较小,其聚居区约占波黑总领土的21%。顾名思义,穆斯林族人多信奉*教。在世界其他地区,穆斯林是指*教徒,而在南斯拉夫,穆斯林被列入民族范畴。在1971年的南斯拉夫人口普查中,穆斯林首次作为民族登记,现在他们自称是博什尼亚克族。但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人眼里,穆斯林族只不过是在奥斯曼时期改信*教的塞尔维亚族人或克罗地亚族人而已。波黑就是这样一个三大民族混居、三大宗教共存、文化历史背景各异的奇特地方,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因此,人们把波黑比作南斯拉夫问题的缩影。

在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过程中,波黑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特别是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之后,波黑该向何处去?面临艰难的选择。塞族人坚决反对波黑独立,主张继续留在南联邦范围内,并组成了“波黑塞族共和国”,时刻准备着同母国塞尔维亚联合;克族人追随母国克罗地亚,赞成波黑独立,这一点与穆斯林族一致,但其目标是同克罗地亚联合,这一点又和塞族类似,克族也在自己的聚居区建立起“赫尔采格—波斯尼亚克族共同体”;穆族在历史上同塞族有过厮杀之仇,不可能再情愿同塞尔维亚和黑山搞在一起,只有走独立之路,但作为波黑最大的民族,企望的是以自己为主的统一的波黑,不能允许境内的塞、克族分裂,波黑被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瓜分。三个实体鼎立,矛盾加剧,最后以刀枪相见。穆斯林、塞尔维亚两族间的战争尤为惨烈。

关于穆斯林族和塞尔维亚族武装冲突的直接导火线,双方始终各执一词,无法统一。多年后,他们还是重复着当时各自打仗的理由。

塞族方面说,1992年2月29日,波黑就是否成为独立国家举行全民公决。穆斯林、克罗地亚两族参加了投票,塞族予以拒绝。那天,塞族一对男女青年到萨拉热窝老城区内的东正教堂举行婚礼仪式。突然,走在迎亲队伍中新郎的父亲尼古拉·加尔*奇被子弹击中倒下,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塞族人义愤不已,遂在萨拉热窝市布起路障。以后矛盾不断激化,最后动了武。我曾就塞族所说的理由询问过一些波黑穆族朋友,他们承认是一位穆族中年人向迎亲队伍开的枪,但认为这个事件纯属偶然,因为那个穆族人是精神病患者,也无法问他的罪,所以至今这个人还在萨拉热窝市的街头游荡。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18)

穆族方面说,战事源于1992年4月5日。那天,穆族群众在共和国议会前举行和平示威,高呼“保卫萨拉热窝”的口号。一位名叫苏阿达的穆族姑娘,想穿过米梁茨卡河上的“乌尔巴尼亚桥”去参加和平示威,刚走到桥中间就被从河左岸塞族区飞来的子弹打中。塞族的行为激起了穆族群众的愤怒。

战争爆发后,穆、克、塞三族基本上都是实行“军事统治”和“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一切为了战争,却苦了老百姓,普通人无处购粮,只有去打仗才能得到配给。

波黑的战争,真可谓是一片混战。在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支持下,塞族军进展神速,很快就占领了波黑70%以上的土地。克族得到克罗地亚的援助,据说克罗地亚派出上万余官兵协助克族作战,他们也占有了与其居民相称的17%的领土。穆族有*世界的支援,一批圣战者帮助穆族打仗,国际社会也对穆族偏袒,但终因器不如人失去了不少地盘,最少时只占波黑12%的土地。为了争夺地盘,穆、克、塞三族间又互有争斗和合作。争斗是残酷的,合作是短暂的,萨拉热窝曾是塞族、穆族的主要战场之一。我在波黑任职期间,看到过米梁茨卡河两岸楼房的墙壁上弹痕如网,以及被摧垮的房屋,被烧毁的汽车一片狼藉,倒塌的《解放报》社大楼长时间没有修复。

徐:波黑内战各方除了背后的各自的民族宗教势力支持外,国际社会如何参与斡旋的?结果如何?

温:波黑战场也是国际社会各大势力的角逐场。它们穿梭于波黑问题相关各方之间,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解决方案,但也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最后,在美、俄、英、德、法的联合干预下,直到1995年11月21日,有关各方才达成“代顿协议”。根据协议,穆、克两族结成联邦,占波黑总领土的51%,共划分为10个州,每州实行自治,克族占两个多州。塞族自成共和国,土地面积占总领土的49%。波黑战争最终宣告结束。目前,驻波黑的国际社会高级代表是太上皇,塞族和克族分别同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保持着特殊关系。至今,穆、克、塞三族对国家的认同仍相去甚远,他们还不能就国庆日达成一致。

波黑战争持续了三年半,450万人口中,有近百万人流亡国外,近百万人远离家乡,近25万人丧命九泉。痛定思痛,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这成了分裂后的南斯拉夫地区千百万人不断反思的主题。

徐: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之后,马其顿和波黑的穆、克两族也都倾向于各自共和国的独立。南斯拉夫联邦的分裂渐成定局。在无可挽回联邦分裂的情况下,塞尔维亚和黑山这两个坚持南斯拉夫实行联邦制的共和国即酝酿并筹备组成新的共同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如何建立的?

温:1992年1月19日,时任黑山共和国主席的莫米尔·布拉托维奇向议会建议,应尽早就黑山是否继续留在南斯拉夫联邦内举行全民公决。

2月12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在黑山首府铁托格勒会晤,商讨重建南斯拉夫问题。他们确定未来共同国家的建国基本原则是:各共和国平等,公民平等,各共和国依据自决权自愿参加;除塞尔维亚、黑山外,未来共同国家允许其他共和国加入,新南斯拉夫可以加入更广泛的联合体或国家共同体;保证新国家和各共和国的领土完整;保证*和自由,实行法治和多党*;实行市场经济,建立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以及统一的银行、外汇、外贸和关税体制;新国家要有统一的国防和安全体系,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设立统一的外交机构等。两共和国最高领导认为,联邦议会将由共和国院和公民院两院组成;新国家的机构还将包括总统、政府、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法院等。两共和国领导人商定,代表国家的联邦总统,由议会根据轮换顺序和共和国建议选举产生,联邦总理由总统提名,但总统和总理不得来自同一共和国。他们还决定,贝尔格莱德是未来共同国家的首都,原南斯拉夫国歌为新国家国歌,红、白、蓝三色旗为新国旗。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19)

3月1日,黑山共和国就“你是否同意黑山作为主权共和国,同其他共和国完全平等地继续生活在共同国家”举行全民公决。公?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