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书中的重要内容反馈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我的宝贝现在1岁零1个月了,最近在我和他爸爸早上出门上班的时候明显地表现出焦虑不安,一定要我抱,不让放下,好像知道我们这一走就得晚上7点多才能回家似的。今天早上也是这样,我本来抱着他,到时间要上班了,阿姨过来抱,宝贝就开始哭闹,我赶紧说:“好吧,送爸爸妈妈上班吧,我抱你到外面去。”我和他爸爸、阿姨一起到外面后我要他自己推车子(他现在在学走路,很喜欢推车子),他不要,还是不让我放下他。阿姨要强制抱他过去,他就开始哭,爸爸赶紧抱过来说:“我们到花园去!”这样他才趴在爸爸的肩头,一脸的幸福相。到了花园爸爸要把他放下,他又开始哭闹。

我原来觉得我宝贝的安全感应该建立得挺好的啊,从出生到现在,除了平时上班,其他时间都是和他在一起,连晚上睡觉也是我带。周末阿姨带他出去玩的时候,他和我分开也没有闹。

现在看见宝贝这样依恋我,我心里很难过,觉着有些对不起他。我们都是早上7点多走,一直到晚上7点多才到家啊,吃过饭,也就能和他玩一个小时,他就要睡觉了。我很矛盾,不知是不是该辞职回家带他,这事一直让我很矛盾。不知道你自己看出来没有?来信最后一段话道出了问题的实质:“我很矛盾,不知是不是该辞职回家带他,这事一直让我很矛盾。”一句话里出现两次“矛盾”,可见你内心挣扎有多厉害。

1岁左右的幼儿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这是他们情感和认知发育的一个里程碑,是必经阶段,是进步的表现。在襁褓期,他们以为自己跟妈妈还是一体的,这种感觉一般延续到8个月左右,也就是孩子学会爬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在8个月学会爬、1岁左右则学会走路,从身体上可以自行远离妈妈,也继而从心理上开始与妈妈分离,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不同的个体。这种分离既带给他们兴奋,也带给他们恐惧和焦虑。他们迫切地需要确认:无论离开多远,妈妈仍然是爱他的,会照料他、保护他。而这个时期,他们对时间的概念还很模糊,不能预见未来,他们往往认为暂时看不到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而如果父母离开,宝宝会误以为爸爸妈妈会消失不再来,因此出现分离焦虑。

宝宝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则取决于家长的处理方式和态度。任何家长都深知产假结束后开始上班的日子,跟宝宝道别是最令人揪心惆怅的时刻。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怎样做才是有利于宝宝成长的,而不能一味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如果爸爸妈妈欢快地与宝宝道别,说完再见后干脆地离去,宝宝在一开始肯定会哭闹,但是日复一日的道别仪式和父母畅快的态度,以及在一定时间之后父母肯定会重现,则向宝宝反复说明:分别虽然令人一时难过,却也不是什么痛断心肠的坏事。宝宝也渐渐学会平静快乐地向父母道别,今后和自己依恋的人道别的场面还很多呢,这只是最初的练习而已。

然而,如果父母内心忍受不了跟宝宝暂时分离,告别时成年人比孩子还痛苦,更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闹,内心充满矛盾、愧疚、伤痛,那么宝宝也无法忍受这种分别,每每闹得跟生离死别一样。孩子的状态往往是成年人内心状态的镜像,成年人内心是什么样子,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子。成年人忍受不了与孩子暂时分离,孩子就会哭闹不停,因为哭闹满足了成年人内心的需求,给他们一个理由不跟孩子分开。而在和孩子道别时,孩子的哭闹会撕裂成年人内心深藏的伤口,也许父母在幼年时经历过跟亲人分离的伤痛,甚至感受遭到遗弃,所以今天才会如此难以忍受和孩子的分离。

从来信看得出,你们夫妻俩特别心疼孩子,宝宝一哭,大家立刻想办法哄他,把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一直拖延到花园里,还是依依不舍。这不是安全感的问题,也不是宝宝分离焦虑的问题,而是父母舍不得跟孩子道别,孩子为了满足父母内心的需求,而表现得难分难解。我相信你们走掉之后,宝宝跟阿姨玩儿得好着呢,跟刚才的表现有天壤之别(来信能够看出,阿姨也蛮好的,宝宝不肯跟父母分离,不是因为阿姨有什么问题)。

你觉得工作时间长,陪孩子的时间少,对不起孩子,内心充满矛盾,甚至恨不得辞职回家带孩子。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你对孩子的依恋超过孩子对你的依恋,即使你辞职回家,也并非意味着将来孩子能够和你正常分离。也许你不打算让孩子离开你,但这是孩子的需求,他必须独立。全职妈妈也有很多苦恼之处,对此你有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建议你先梳理清楚在分离这一事情上,哪些是你的情绪,哪些是孩子的情绪,把你的痛苦与孩子的感受划清界限,处理好了这一关,再考虑是否辞职回家。

“黏人”是儿童迈向独立的第一步

一直以来,哈林属于比较不黏人的小孩,14个月以前,他可以自己玩上一会,不需要大人陪。 但是最近有些不对了,哈林开始黏人,早上醒来就有点哭腔地找妈妈,因为哈林是自己睡小床的,靠在我们大床边上。要是哈妈不回应,估计撑不了几秒就要哭了。应了他,也要马上起来把他抱到大床上,否则还是照样哭腔十足。

已经连着两天了,晚上睡下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突然醒了就哭,然后要妈妈抱。这时爸爸抱也不管用了,一定要妈妈抱着。平时白天出去玩多久,都不会想妈妈,都不会主动提出要回家的,这两天小家伙玩到一半,会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要回家,然后要妈妈抱,如果妈妈不及时出现,就耍赖一样地在垫子上呼天抢地的。

为了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哈妈觉得自己算做到尽量陪孩子了,不过为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哈妈每天都会跟家人处一会,让哈林自己跟保姆在一起玩,因为哈妈也是从书上知道,不能把自己的时间全部分享给孩子。对前面碰到的情况,哈妈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这是哈林缺乏安全感所致,还是哈林恋母的敏感期到来所致,请达人帮忙分析,以帮助哈林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谢谢啦!哈妈想弄明白孩子的表现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还是因为恋母敏感期,其实,无论是哪个原因,孩子在这个时期的表现都是一样的——特别黏人,妈妈需要做的事情也是一样的——满足孩子的需求,所以如此看来,弄明白孩子表现的起因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当然,给一个结论,会在哈妈内心造成区别:如果是敏感期,那属于孩子的原因,哈妈可以很坦然;如果是缺乏安全感,那属于成年人的问题,哈妈会心存内疚,会感到自己没当好妈妈。如果哈妈来问我,那我就会说这是敏感期,尽管我不认为有追究的必要。哈妈那么努力想当好妈妈,我真不想看到哈妈忐忑不安、内疚自责,这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好。

14个月的孩子的确处在黏人的阶段,因为他们已经学会走路了,身体上的自由带来精神发展的飞跃:原来我是一个独立的人啊!下边这句话可能看上去自相矛盾,但却千真万确:“黏人”是所有人类儿童迈向独立的第一步。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与父母(尤其是第一抚养人母亲)分离,给宝宝带来既高兴又害怕的感觉。就像很多父母观察到的那样,宝宝试探性地往外走几步,又立刻转身飞奔回妈妈的怀抱;无论宝宝自己玩儿得多愉快,即便不参与宝宝的游戏,妈妈也必须在一旁陪伴着,宝宝会不时地看妈妈一眼,确认妈妈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自己身上。万一妈妈走了神儿,宝宝会叫妈妈“看!看宝宝!”而如果妈妈想要离开,那宝宝可不干了,一定要上演一场难舍难分的催泪大戏。平时哪一眼没瞅见妈妈,则会满世界去找,简直就是妈妈的一贴小膏药。

“黏人”的阶段就是宝宝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宝宝需要确认:即便我跟妈妈不是一体了,妈妈仍然无条件地、一成不变地爱我。父母需要在每一天生活的细节中,无数次向宝宝证实:“我爱你!”这种反反复复的确认和证实,满足了宝宝内心对父母依恋的需求。只有这种需求得到完全并充分的满足后,宝宝才能真正地走向独立。他们带着父母对自己至死不渝的爱,以自信和开放的心态,面对更加广阔的世界。

在这个特殊而又关键的时期,妈妈需要耐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宝宝。这是一种回报率极高的投资,换来的是宝宝一生幸福的基础:安全感。妈妈们应该庆幸,宝宝依恋的对象是自己这个当妈的,而不是别人,更不是物品。如果宝宝对他人的依恋胜于对母亲的依恋,或者宝宝的依恋对象不是人,而是物品,甚至他的手指头,也就是说,宝宝不是从妈妈那里寻求安慰,而是从其他人、物品,或者从吃手那里寻求安慰,那么说明宝宝的依恋模式出现了问题,他对母亲不够信任,他不相信母亲是可依赖的、是可以提供帮助和保护的,也许他害怕母亲会拒绝他。总之,依恋模式出现问题,会导致宝宝缺乏安全感。

建议妈妈们不要对孩子的黏人表现出不解、不快、不乐意的情绪,而是高高兴兴地多陪陪孩子,尽情享受这一转瞬即逝的时光吧。很快地,到了学龄期,宝宝就不这么黏着我们了。到那时,好多妈妈会感到挺失落的呢!

另外,哈妈也没有必要把跟孩子在一起与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对立分割开来,大家都在一起,不是也挺好的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孩子安全感

昨天周末,带11个月大的宝宝去游乐场玩。一开始是我抱她进去的,因为她就是不喜欢自己玩,到哪个地方都不愿意我放她下来。我想她大概要熟悉一下环境吧,也就陪她一起看看这里,看看那里。后来熟悉了,但她还是始终要我陪在她身边,应该说始终要和我的身体有接触她才放心。后来她外婆进来了,我就在一旁看着,她却不需要外婆一直抱着,就自己玩玩这儿玩玩那儿的,还自己爬一小会儿走一小会儿。但是一看到我,就不玩了,往我这里爬,要我抱……我妈说:她不看到你还能再玩会呢!那是不是我没有给她安全感啊?来信的描述很简短,我不能马上武断地推论“妈妈没有给宝宝安全感”。看得出你很焦虑:为什么宝宝总缠着我?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情况相反,妈妈会不会就不焦虑了?假设宝宝不缠着妈妈,而是缠着外婆,妈妈会有何感受?岂不是会更加焦虑吗?“她跟外婆更亲!难道是我没有给她足够的陪伴?难道是外婆没有给她安全感?”假设宝宝谁都不缠,自己玩儿,我猜测大概?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