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天高云淡,风清气爽,闲适的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般飞速流逝。程氏与沈玉乔迁新居已逾一月矣!在此期间,沈玉过上了深居简出、养尊处优的闺阁生活。每日清晨,她便会留在家中教导自己的徒儿研习医术;午后,则跟随刘嬷嬷潜心修习。
自沈玉归家之后,程氏亦挑起操持家事之重担。待得田间劳作之事安排妥当,她便安坐于家中,飞针走线,精研刺绣技艺。程氏针法精湛,向日里也常以绣制小件物品售卖贴补家用。此番更有林氏相伴协作,二人齐心协力,共营绣事。
在如此繁忙喧闹之时,京城中的沈晨翔正紧张地参加着殿试。此次殿试规模宏大,参与者共计百人,而寒山书院就来了三位。值得一提的是,沈晨翔作为其中最为年幼的一员,年仅十一岁便已吸引了全场所有人的目光。
当今北陵王鸿福帝已然五十九岁高龄,但其仍不失为一个威风凛凛、令人敬畏有加的老者形象。此刻,他端坐在龙椅之上,身旁分别坐着太子与宁王。再往下,则依次坐着本次科举考试的数位文官考官们。此次考试的题目并不算太难,皇帝亲自出题三道:其一乃关于灾年时地方官员应如何应对,才能将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点;其二探讨当国家遭遇内忧外患之际应当何去何从;最后一题则要求应试者阐述如何实现一地之繁荣富庶。这三道试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考验着每一名考生的智慧与见识。
沈晨翔目光落在眼前的题目之上,脑海里不断回忆起与妹妹探讨过的各种知识以及曾经翻阅过的书籍。他闭上双眼,仔细梳理着思绪,将庞杂的信息逐一归类整理。
一刻钟过后,沈晨翔缓缓睁开眼睛,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刷刷地写下了第一篇文章的标题:《论灾年》。他深知灾年的种类繁多,于是详细列出了旱灾、水灾、蝗灾、瘟疫等各类灾害,并分别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预防。不仅如此,他还针对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应对之策。
由于长期潜心练字,沈晨翔的行楷可谓独具一格,笔走龙蛇间尽显潇洒飘逸之态。
完成首篇文章后,沈晨翔并未过多停歇,紧接着便开始着手撰写第二篇。凭借对各国历史典籍及杂记的深入研究,他深知每个国家都存在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因此,在这篇文章中,他着重剖析了国家的薄弱环节,并就战争爆发时应采取何种策略进行了详尽论述。
沈晨翔在考考卷上尤其提到了西南战况,并且言明,南疆多水,附近有好几条大河环绕。这些大河一旦决堤,整个南疆就不复存在。而北陵只需开通南边几条河流就可解决北陵缺水问题。
相比于前两篇而言,这第三篇明显要好上许多。只见沈晨翔提起笔来,文思泉涌般地开始阐述如何去发展一个地区,并使之繁荣昌盛、民富国强。在其笔下,若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优先大力发展工商业,并建立起各类学校……
待得三篇文章皆已撰写完毕后,他先是将它们拿起来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无误之后便将试卷平铺开来,准备着手誉写至卷面之上。此刻的他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已然完全沉浸于自我的思绪当中,丝毫未曾察觉到身旁已有众多考生纷纷停下手中之笔。
而位于高处龙椅之上的当朝皇帝,则将下方众学子们那一张张苦大仇深的面容尽收眼底,心中不禁略微感到些许宽慰。毕竟他自身历经如此多年的艰辛困苦,自然也要让这些未来的官员们知晓为官之路有多么不易。于是乎,皇帝轻轻端起桌上的茶盏抿了一口,但当再次抬头之时,却瞥见一名考生已然开始照抄答卷中的文章了。
皇帝心中充满了好奇心,于是他缓缓地站起身来,迈着稳健的步伐朝着下方走去。他穿梭于各个学子之间,目光扫视着每一个人。然而,许多学子在皇帝靠近时都显得有些紧张失措,甚至有些人开始手抖,笔触也变得不再稳定。
殿中的官员们见状,不禁轻轻摇了摇头。他们深知,心理素质同样也是这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压力下仍能保持镇定自若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所需的人才。
皇帝继续前行,最终来到了沈晨翔的身后。当他看到沈晨翔那如行云流水般优美的字体时,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紧接着,他将目光投向了沈晨翔所写的文章,越看越是入神,仿佛被深深吸引住一般,竟然再也无法挪动脚步。
此时此刻,太子和宁王注意到了父皇的举动,心生疑惑,便也一同走了过来。随后,其他的官员们也纷纷跟随着他们,聚集在沈晨翔的身后。众人静静地注视着沈晨翔,只见他一笔一画地写完了一篇文章之后,毫不犹豫地拿起纸笔,开始撰写第二篇……
在这个过程中,前面的几个人有幸能够看清沈晨翔笔下的文字。尤其是当他们读到关于水淹南疆的计策时,更是惊愕得合不拢嘴。这个计谋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他们的心头。这位年轻的少年实在是非同凡响,令人惊叹不已。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完成了三篇文章的写作,沈晨翔轻轻地放下手中的笔。就在此时,他突然察觉到身后有人站立着。他连忙站起身来,恭敬地行了一礼:“弟子拜见皇上!”在殿试之上,他以天子门生之礼相待,既不谄媚也不失礼数,这种恰到好处的态度令人不禁对他心生好感。
皇上不动声色地端详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学子,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沈晨翔身姿挺拔如松,低头回话道:“弟子名叫沈晨翔,乃是出自麒麟府郸城之人。”
皇上微微颔首,表示知晓,随后摆了摆手示意手下将沈晨翔的卷宗收走,并说道:“你可以离开考场了。”听到这句话后,沈晨翔又一次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然后转身踏出考场。随着他渐行渐远,身影逐渐消失在众人视线之中。来到了偏殿休息,等着其他的考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