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海军 > 第55部分(第2页)

第55部分(第2页)

在柏林问题上对苏采取强硬立场,同时也只有戴高乐支持他不承认波德之间

奥得一尼斯河边界的立场。德美联盟基础的丧失使阿登纳不得不倾全力于欧

洲政策,修补法德关系,戴高乐的每一个支持声明在他看来都包含了巨大的

信任与理解。到这一刻,他已经顾不上与戴高乐欧洲观存在着巨大差异了。

这里我们再看1963 年1 月阿登纳和戴高乐签定的法德友好合作条约就会

有一种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把法德友好推向了高潮,同时也将阿登纳后期外

交政策引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从整体来看,西德长远政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

赖美英的支持,西德的安全必须仰仗美国而不是法国的保护,西德根本经不

起削弱它与美国的军事政治联系:而法德条约却成为戴高乐将军谋求独立于

美苏、作为第三种力量在世界政治中起大国作用的借助工具,美英对此均极

为不满。更重要的是,阿登纳是以默许戴高乐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为代价签

署法德条约的,这必然使得50 年代后期开始的法国和美英之间发展起来的矛

盾冲突,也波及到联邦德国,这也就使得阿登纳想通过法德友好而使德国和

欧共体发展起来的任务大大复杂化。从当时的国际环境看,阿登纳虽然确立

起法德轴心,但却没有带来他所期望的前景,国际社会一片反对之声,使他

在外交上树敌重重。而这时他已经没有精力和实力再对外交政策作出进一步

调整了。

这两年国际社会的情况也可谓是遭透了。美国在家门口闹出了古巴危

机,法国的阿尔及利亚战火不断,远东中苏之间也吵得不可开交, 60 年代

初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危机叠起的年代。肯尼迪想作出反应,因而抛出了”新

边疆”和“多边核力量计划”;戴高乐想作出反应,要通过建立“欧洲人的

欧洲”来巩固法兰西实力地位;甚至一向远离大陆的英国也提出了加入欧共

体的要求,要增强于欧洲大陆的联系。这其中只有西德的地位是最脆弱的,

它不得不对每一方的变化作出反应。这些变化本身是矛盾的,因而它的反应

也只能是矛盾的。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要搞缓和,可是世界上却又发生了柏

林危机、古巴危机这样的事,这本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年代,缓和的大势中

危机四起。况且,肯尼迪和赫鲁晓夫要用柏林墙固定德国的现实,这难道是

阿登纳可以改变的吗?如果不承认这个现实,肯尼迪和西方国家必然会与赫

鲁晓夫一起,指责阿登纳坚持冷战立场,阻碍东西方缓和;如果承认了这个

现实,也就等于承认联盟党向德国人保证过无数次的德国统一政策的彻底失

败。不论怎么做,阿登纳都不可能摆脱厄运,这并不是他造成的。

实际上,阿登纳自己也确实想解开与美国的这个结,修复德美关系。他

不能在公众面前改变他的立场观念,却在暗地推行一种“双轨政策”。 1958

年,阿登纳向苏联大使斯米尔诺夫试探给东德以奥地利式的中立; 1959 年

他授意制定“格洛布克计划”, 1961 年西德分别同东欧的波、匈、罗、保

四国建立了贸易关系。这些再加上1962 年他授意起草的一份将两德置于平等

地位上的对德和约,都反映出他想迎合美国缓和的调子,跟上时代的节拍。

但是,阿登纳的步子太慢太小了,既不能使苏联人满意,也没有引起肯尼迪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