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协议很成功,也很热闹,算得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只可惜参加的人层次不高,许国华只是露了露面就走了,签字都是孟庄良代替的,实际上只是一个意向投资协议,并没有实际效力。
连绍成却把动静宣传的特别大,总投资五点五亿,建成之后,年产值五亿元,实现利税两亿元,上缴税收一点一亿元。
感觉这个项目只要一投资落地,平山县就要经济腾飞似的,但是实际上,宣传却主要对的是县内,而不是县外。
就是因为这个项目禁不住推敲,就是个纯意向,万一吹的上面领导当真了,隔三岔五问问进展,到时候怎么办。
连绍成就是想只传给固定某个人就行,给自己的提拔增加一点筹码,只要能上去了,管这个项目能不能投资呢,就跟他没关系了。
反应相当好,领导们有时候只是需要一个借口或理由来提拔人,只要这个理由能说服别人。
比如,某组织部长到了某副书记办公室了,拿了一部分材料:“某书记,你看,这个某某某把这个地方发展的不错,两年时间,就这个县从末流位置带到中流。”
“而且今年又招来五个亿的香江资金,不仅给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有相当好的统战效果。”
“而且某某省的常务打了招呼,让照顾一下,您看这次动的时候,能不能让他入个常。”
副书记认真翻看着资料,其实是在认真思考要不要给组织部长这个面子,以及省委一把手的反应,还有这个人如果上来了,会把谁挤下去。
以及这个组织部长说的某省常务跟自己有没有什么交集,这个人情有没有必要卖。
到这个层次,送礼什么的已经没有意义了,主要看的是圈子、利益和关系。
如果这个副书记认可,那就能列入方案,最终报到省委一把手的桌面了,具体省委一把手如何考虑,那就很难说了。
除非打招呼的是省部一把手,或者直辖市、超级大省的政府一把手,不然的话组织部长是不可能去跟省委一把手说,这是某某某打了招呼的。
一是打招呼,应该是他本人来说,这才是对省委一把手的尊重,而且也不该你转交。
二是一般的关系,也没有资格来打招呼,至少党校同学这种关系就拿不到台面上。
按道理来说,一个普通地市的入常资格,对省委组织部长来说,一般不在话下。
但又要分情况,一来柳道源是个爱惜羽毛的人,比较注重名声,向来说的就是组织部就是为省委政府选拔人才的,提拔干部应该从工作出发,而不是对外批发官帽子的。
二来这次的调整主要是为下一步地市主要领导调整服务的,按照省委一把手的指示,要充分听取地市一把手的意见,多考虑考虑地市班子结构组成,不能为了调整而调整。
本来前面的步骤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需要打的招呼也打好了,就差把连绍如的名字加到方案里面了,在一个几十名干部调整的方案中,争的又不是关键位置,柳道源还是有把握能够完成同学的嘱托的。
结果在当天的《海城日报》的评论版面上,看到一篇标题叫《名为招商引资,实为噱头》文章时,柳道源就感觉意有所指,里面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明显是冲着五点五亿投资的那个项目去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