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原来她当时是这个意思 > 谥号不可能生前就有(第1页)

谥号不可能生前就有(第1页)

“谥号”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现象,比如东汉末帝刘协的谥号是孝献皇帝,诸葛亮的谥号是忠武侯,岳飞的谥号是武穆。《说文解字》:“谥,行之迹也。”即一生行迹的汇总评价。那么,一个人不可能生前就有“谥号”。但是在有的古装电视剧中,竟然可以当面称呼刘协为献帝,当面称呼诸葛亮为武侯!在某些文学作品中,竟然可以当面称呼岳飞为岳武穆!真是令人浩叹!

《白虎通义》中说:“谥者,別尊卑,彰有德也。”帝王、后妃、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去世后,朝廷根据他们平生的事迹行为和道德品质,追加含有总结评价性的称号,就叫“谥”或“谥号”。可以这样说,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整体表现的综合评定。

“谥号”始于周初,秦代弃置不用,因为秦始皇认为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汉初又得以恢复,历代因之,至清代灭亡而止。

专门用来评定谥号的法令称“谥法”,据说最早的谥法出自周公之手,《逸周书》中有《谥法解》一章,详细规定了谥法的基本原则。古人对谥法非常重视,唐人王彦威曾说:“古之圣王立谥法之意,所以彰善恶,垂劝戒,使一字之褒,宠逾绂冕之锡,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刑。”绂(fú)冕,系佩玉或官印的丝带和大夫以上的礼冠,引申指官服。这与古人重视身后名的观念一脉相承,同时也是维系封建礼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种。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其他人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历史上最长的谥号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竟然达到了二十七个字之多!历代皇后中谥号最长的就是著名的慈禧太后: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也达到了二十五个字!

从内容上来说,谥号分为上、中、下三谥。上谥又称美谥,顾名思义,当然是美好的谥号,比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美好的字眼,努尔哈赤和慈禧太后的谥号简直就是溢美之辞;中谥又称平谥,持平的谥号,比如怀、悼、哀、闵、殇,含有同情的意味在内,多用于末代帝王或者病夭的帝王;下谥又称恶谥,顾名思义,当然是对死者的恶评,比如商朝末帝谥号为“纣”,残忍捐义曰纣,隋代皇帝杨广谥号为“炀”,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