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文旅是干啥的 > 第50章 考察非遗(第2页)

第50章 考察非遗(第2页)

柳寒详细地和王林交待着工作,唐林越听越震惊。

“柳局长……这样真的好吗?”唐林有些纠结。

“放心,照我说的做,有事儿我担着。”柳寒笑着说。

处理完这边的事情,柳寒马不停蹄地赶往非遗科那边。

科长任洪伟带着柳寒来到了林耳市非遗传承人工作室。

其实就是一个办公楼里的一层,给每一种非遗的传承人配了一个办公室。

他们可以在这里制作非遗产品、进行非遗教学等等。

林耳市的非遗还是有不少的,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通过与文旅结合的方式实现广泛传播。

比如有一个非遗是婚嫁歌,是一个少数民族在嫁女儿的时候唱的一种群体山歌。

这种就没办法很好地普及,群众参与有门槛,应用场景也比较有限。

因此,在来之前,柳寒就已经从林耳市的非遗目录中挑出了几个适合传播、适合广大民众体验的非遗项目。

第一个是布拼。这是发源于兴资县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寒在兴资县任文旅局长时就已经有所了解。

但非遗这块由于是市上统一管理,县里自主权不多,所以他也就没有过多在意。

所谓布拼,又叫布拼绣,就是用不同颜色的布料裁剪成不同形状,拼在一起形成图案,再用针线缝紧。

这种制作技艺最早也是来自于勤劳智慧的劳动妇女。在兴资县的山脉里,古人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但物资整体还是匮乏的。

这时,就有人发现,把做衣服时裁剪下来的边角料,设计一下,拼在一起,就能成为美丽的图案,让朴素的衣服变得鲜艳多彩。

于是,布拼就产生了,妇女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她们的审美追求和一些美好的祝愿。

比如,给老人拼一个葫芦,谐音福禄;给丈夫拼荷花,寓意和和美美……

柳寒走进布拼工作室,传承人是一位六十岁高龄的奶奶。

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她的作品,手艺非常好,各种动植物拼画做得栩栩如生。

“你好,领导,欢迎参观我的工作室!”奶奶热情地迎了过来。

“这位是何奶奶,布拼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任洪伟介绍道。

“您好,何奶奶。您真是有一双巧手啊!这些作品都太好看了!”柳寒赞叹道。

“感谢领导,没办法,现在就我老婆子撑着这摊子,搞点好看的,还能卖点钱。”何奶奶叹气道。

“工作室现在运行情况不是很乐观吧?”

“基本靠政府补贴嘛,偶尔有几个有钱的能看上几个,卖点钱。”何奶奶说。

“您没培养两个传承人嘛?”

“有培养,但没有啥人真正愿意传承的。”何奶奶说。

“任科长,你们这边非遗传承人一般是怎么筛选培养的?”柳寒问。

“有几种方式,第一是自愿报名,基本没有。第二是子承父业,这种有一些但也不多。第三就是招募培养,这种最多。”

“招募培养?”

“就是从乡里、村里找一批年轻人,统一进行技艺培训,发放传承补贴,培养一批年轻学徒,扩大传承范围。”

“以前还好,但现在……”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