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德龄公主清宫二年记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德龄公主》打造历史童话 披清宫秘笈

自1998年那部充满神秘与诡谲色彩的《羽蛇》在文坛激起阵阵涟漪之后,它的作者仿佛从小说家阵营中神秘地消失,直至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德龄公主》面世,读者才得以再睹这位素有文坛“巫女”之称的徐小斌重出江湖后全新的写作风采。

徐小斌以往的小说创作也确有“巫”的一面,无论是以往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羽蛇》还是其中篇《双鱼星座》等,莫不为一种神秘诡谲的氛围所笼罩。在沉寂了五年后再度出手的徐小斌一反自己持续了十几年的创作风格,在其新作一一长篇历史小说《德龄公主》中,进入读者眼帘的竟是由一连串精彩情节组成的一个好看的故事和一股清新淡雅的文风。

作品中的主人公德龄公主身为作家,因其写作《瀛台泣血记》、《清宫二年记》和《御香飘渺录》等多部纪实类作品而驰名海外,但其颇为传奇的一生迄今为止尚不为人所熟晓,《德龄公主》的出现可谓一部填补空白之作。本着“一半是艺术,一半是历史,时间总是把历史变成童话”理念写作本书的徐小斌,为读者精心打造了一个历史童话中的公主故事一一上世纪初,清朝驻法公使的女儿,漂亮、聪慧的德龄公主走进了神秘、诡异而又极其险恶的皇宫。在这里,公主窥见了一个没落王朝在历史的烟云中走向衰亡的挣扎,亲历了中国封建君主制被社会变革思潮冲击的剧烈震荡;与此同时,这位中西合璧的公主、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海归派”也给清宫大内带来了一次次中西文化的碰撞,引发出一幕幕出人意料的悲喜剧……扑朔迷离的人间恩怨,血腥惨烈的宫廷斗争,山雨欲来的社会变革,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深厚凝重的文化底蕴,鲜活生动的京味语言,特别是作品中对光绪皇帝、隆裕皇后、李莲英等历史人物的重新定位与大胆颠覆,莫不使徐小斌的这部新作在好看之余更见耐看底蕴。据悉,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长篇电视连续剧正在由著名导演韩刚抓紧拍摄,年内可望与观众见面。

《德龄公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定价:23元

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第1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第2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2)

第3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3)

第4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4)

金秋时节,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徐小斌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林斤澜、陈建功、高洪波、雷达、胡平、李青、何西来、陈峻涛、季红真、王必胜、贺绍俊、朱晖、陈晓明、张颐武、李敬泽、白烨、陈福民、李洁非、牛玉秋、冯敏、解玺璋、秦岚等老中青三代评论家云集,对徐小斌的新书《德龄公主》及二十多年来的创作进行了认真的研讨,会议一致认为:徐小斌是当代的一位重要作家,她的创作特立独行于一切文###流之外,二十五年来,她坚守她的文学品格与艺术操守,为当代文学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会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主持。

以下为研讨会发言摘要:

潘凯雄:徐小斌的创作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她已经写了二十多年,出了五卷本文集和几十本书,也获了不少奖,陌生的是她始终处于文坛的边缘,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是一位很难定位的作家,最近她在我们出版社出了《德龄公主》,《羽蛇》是再版。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她的作品进行一次研讨。

高洪波:我觉得小斌的小说和她的剪纸一样,她是一个很奇特的作家。要解析或者掌握徐小斌的话,我承认对于我来讲有难度,对我的智力和学术水准都是一个挑战。读了《德龄公主》,我没想到小斌居然从晚清的这么一个历史人物里面挖掘出这么一本书,这是第一感觉,她真是下了工夫。第二,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点非常不容易,她真是把光绪、慈禧,包括四格格,袁大奶奶等人物写得很深刻,非常到位,甚至惊心动魄。她写了深宫里的一些生活,关键的地方写的非常好,更难得的是写出德龄的异国之恋,这是罕见的一点,这是史实,但是小斌做了重新的解释、重新的挖掘,投入了很多,包括用典,我觉得小斌在治史方面真的下了很多工夫。在忠于历史的前提下还作了接近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解析,入情入理。她肯定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把大观园的感觉移到紫禁城内,看着非常舒服,我觉得让一个作品让人读得非常舒服,很不容易。也写出了悲剧和无奈。尤其是光绪这个人物写得非常生动和非常深刻,给予了一种徐小斌式的人性化的解释和阐述,而且这种阐述是全新的,我相信我们这个年龄的读者和更年轻的读者会对这个感兴趣,这本书我预测如果拍成电视剧也应该是很好看的,不同于《走向共和》,可能会非常有意思,因为这段历史不具有普及性。

陈建功:过去对于慈禧我有些自己的认识,但是我看了徐小斌的《德龄公主》之后,我觉得我们又认识到了一个新的另外的层次,也就是作为女人的慈禧。我觉得徐小斌在人物的心理方面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层次,这点我觉得是徐小斌对于历史小说的一个突破和贡献。徐小斌发挥了她以前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特长,这是她的一个成功之处。

再说《羽蛇》,《羽蛇》之前我看了四个女作家的长篇小说,我觉得看得很累了,她们对心理的挖掘老停留在纯心理的挖掘上,徐小斌的《羽蛇》是把人物心理的拓展放在五代的女性,又放在一百年的中国历史的变迁当中,她这个对心理的挖掘和理解不是简单的理解,她是把心理和社会、心理和现实、心理和家族史都联系得非常密切。所以我觉得她对心理的挖掘应该说是有广度和深度的,她的这点我觉得应该说是《羽蛇》很大的贡献。

林斤澜:小斌的小说我很早就注意,我对她的作品的看法已经写在我的序言当中了,我把它总结成这么两句话,一句叫“无所事事”,一句叫“想入非非”。这句话搁在以前都是贬义词,但是我今天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要赞颂她。我们五十年代以前的小说作品都是解释政策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差不多是这样。小斌是八十年代开始的,八十年代我们不解释政策,我们解释思潮,外国来的什么思潮我们就解释它,无所事事给我的感觉就是,它既不解释五十年代的政策,也不解释八十年代的外来的思潮,什么也不解释,她只说她自己的。想入非非是说她走的路是主观的路。北京的小说一路是走向写实的,一路是走向主观的,主观的少。写主观的,就牵扯到人家看懂看不懂。最近她写的《德龄公主》我觉得就能引起共鸣,这条路能够给我们带来别开生面的东西。

雷达让我透彻的解析《羽蛇》我觉得有一定的难度。关于徐小斌我很赞成刚才小潘讲的,就是既熟悉又陌生。我觉得熟悉也很熟悉的,但是解读这么一位作家不是我的强项。我觉得我最熟悉的作品就是《敦煌遗梦》,到现在为止我印象还是非常深刻,就是这个作品把一些对于宗教的理解和一些应该说是世俗的东西放在一起。之后她写了很多非常好的作品,比如像《清源寺》、《双鱼星座》,还有《玄机之死》,我觉得都是很棒的,我认为徐小斌在中国文坛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作家,和林白、陈染、海男的路子绝对是不一样的。她更多的走向自己的感悟,同时是一个经常思考一些人类性的,比如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的作家。有时候喜欢把她的作品放在宗教的背景下处理,比如像《敦煌遗梦》。另外也有一些作品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神话原型,比如她写《羽蛇》这个主人公,就是把太阳女神作为一个原型。

实际上在虚与实的处理上,并不是一味的虚起来,涉及到太平天国,也涉及到辛亥革命,还有像文革这么几代女人的故事。她是不是女性主义者?我觉得她是,比如羽蛇这个人物从小就失去了爱、受了很多苦,比如纹身,流了很多血,但我觉得她的东西并不完全是女性的,而是整个人类的,比如恐惧。她不仅写女性,也写生存、写恐惧、写抗争、写追梦,《羽蛇》这个文本解读确实有一些难度,另外这种写作我现在很难界定,因为现在从写书的角度来说的话,从人类写作历史上的角度看,开始是从传统到写实,以后又从写实到传统,现在又由传统回到神话、回到原型,这是写作发生的变化,追求一种原始意象和主观记忆,我觉得在中国向这个方向靠的作家可能就是徐小斌了!徐小斌在这方面的追求是非常独特的,我觉得小斌很值得谈,也很值得研究。刚才讲了她的作品分两类,一类是智力迷宫式的东西,还有是生命写作的东西,现在《德龄公主》应当是第三类了,就是把精英的和大众文化结合起来。徐小斌是非常勤奋的,也是非常有才华的,当然是怪才,绝对是文坛的一个怪才。

  '1'  '2'  '3'  '4'  '下一页'

新书:《紫禁城的黄昏……德龄公主回忆录》

德龄著 秦传安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元

20世纪初期,驻法公使的女儿,漂亮、聪慧的德龄公主,走进了充满神秘、诡异又异常险恶的皇宫。这是德龄的第一本英文著作《紫禁城两年》的中译本。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德龄讲述了自己作为“御前女官”随侍慈禧时的见闻,披露了许多常人无法得知的宫廷内幕。其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和习性品格等。书中的许多章节,足以和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相互印证,因而显示出了其应有的历史价值。也正是因为这本书引起国内外许多人关注,激发了作者的写作欲望,后来还陆续写了《御香缥缈录》、《瀛台泣血记》等多部描写晚清宫生活的著作。

摘自《南方都市报》

历史与文学相遇……评《德龄公主》

陈晓明

在中国文坛,徐小斌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她肯定是一个真正特立独行的实力派作家。没有人怀疑她对文学语言有着精致入微的理解,也没有人不为她所营造的神秘主义诗性所感动。她总是不温不火,不疾不徐走着自己的路。《羽蛇》是当代小说中难得的杰作,数年过去了,徐小斌并未乘胜追击,只是不时出手一些唯美主义式的小说,若隐若现印证着她所向往的那种飘逸境界。出人意料,2004年盛夏,徐小斌出版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德龄公主》(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显然令文坛大吃一惊。一直热衷于进入到虚构的神秘诗性深处的徐小斌,何以会闯入务实的历史小说领地呢?历史领域曾经一度构成一部分先锋派作家的语言实验飞地,那是回避现实矛盾而又可以展示文本和个人独特感觉的有效空间。苏童、北村等人都有过类似的举措。但回归写实的道路来切入历史小说,这还是一种新奇之举,徐小斌这回可算是另辟蹊径。

这部小说讲述年轻漂亮而聪慧的德龄公主在欧洲长大成人回到中国,进入皇宫受到慈禧太后恩宠的故事。这个故事还交织着德龄公主与年轻的美国医生怀特的爱情,她的妹妹与光绪的感情纠葛。小说通过德龄公主的交往关系,展示了皇宫里种种人情世故,恩怨情仇。德龄公主目光所及,正是清王朝腐败无能走向衰败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剧烈变动,内外交困的关键年代。小说把宫廷里的险象环生的权力斗争与风云变幻的政治风云结合在一起,揭示出从传统封建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历史艰难行程。总之,这是一个少女和一个帝国的故事,它呈现了一个庞大的古老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度过的最后时光的情景。在全球化迅猛扩张的今天,看看百多年前古老的中华帝国初始遭遇西方文明挑战的场景,无疑更加令人触目惊心。

当然,“历史”在当今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也变得神情暧昧,人们越是远离历史,越是失去历史,人们越是要以想象的方式重温历史。历史变成了人们消费的必需品,而历史也在消费中被放大或者消解。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神话腾飞,媒体这个后工业化社会的典型产业的兴盛,“历史”成为小说、影视剧的热门素材。就近年而言,描写清史的小说或历史剧不在少数,徐小斌有什么过人之处还要做此选择?据说整整四年功夫,阅读了从北图到首图的几百本资料,从收集资料到写作到修改,其中的甘苦不言自明。这显然比徐小斌做她擅长的虚构小说要困难得多。显然,徐小斌把握住德龄公主就等于把握住一个独特视角,而这一视角是过去的清史小说或影视剧所欠缺的。这一独特视角就是中西文化在近代转型时期的交汇与冲突。尽管过去的作品也写到这点,但都只是作为一个局部的视点附属于民族矛盾和###的主线,在徐小斌这里,德龄公主这一视角则是深入而全面地展示以慈禧为首的清廷对西方文明的极其复杂的心理和接受过程。

德龄的父亲是驻法公使,她自幼受到西式教育,她和妹妹容龄是舞蹈家邓肯免费收的二位学生,通晓西洋礼仪、教养、音乐和多国语言。慈禧对她的欣赏,这与慈禧惯常给人的狭隘保守闭关锁国的形象大有出入。小说虽然也写到慈禧种种保守愚昧的思想与行为,但她对德龄的接受,对西方文明的有限吸收,似乎更深入细致地展现了清帝国对西方文明的回应。小说写到慈禧由抵触到接受卡尔给她画像的故事,这明显表明慈禧对西方文明做出的姿态,同时也表现了慈禧真实的心理变化过程。一个更具有积极态度面向西方文明的人物是光绪皇帝,小说写了光绪与容龄之间的朦胧的情爱关系,容龄教光绪弹钢琴、学英语、甚至还有西方宫廷舞,光绪显示出更加开放和富有热情的态度。德龄和容龄二人本身就是西方文明的象征,与其说她们是古旧的东方文明的女儿,不如说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使者。她们是带着西方的现代观念、现代生活方式、现代审美趣味走进这个古老的皇宫,她们带来的一股清新的更富有人性的自由气息。小说从这个角度非常细致透彻地表现了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文明的艰难而富有戏剧性的过程,按照徐小斌所下的资料功夫,可以信得过她叙述这个中西文明在近代中国相遇时的情景和那些动人的细节。

小说始终贯穿的德龄与美国医生怀特的爱情故事,这本身就是中西文明交汇冲突的深刻写照。在那些日常生活的叙述中,这段爱情故事被写得充满浪漫气质。已经相当西化的德龄,一旦面对怀特的爱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依然难以抹去。但徐小斌把这对爱情写得楚楚动人,那是更为纯粹的青春期的美好爱情,在这一意义上,人性超越了民族性。

多少年来在文学方面的磨炼,即使是在纯文学的水准上,徐小斌的叙述才能和语言功夫无疑是一流的。做足了材料方面的功夫之后,徐小斌可以发挥她的想象力,这是一次历史的文学化,也是文学的历史化,它造就着一种新的文学品质。流行的(或者说主流的)历史小说主要以写事件为主,大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