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昀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南轩易说》·三卷(内府藏本)

宋张栻撰。案曹学佺《蜀中广记》载是书十一卷,以为张浚所作。考浚《紫岩易传》,其本犹存,与此别为一书,学佺殊误。朱彝尊《经义考》亦作十一卷,注云“未见”,又引董真卿说,谓已阙《乾》、《坤》二卦。此本乃嘉兴曹溶从至元壬辰赣州路儒学学正胡顺父刊本传写,并六十四卦皆佚之。仅始於《系辞》“天一地二”一章,较真卿所见弥为残阙。然卷端题曰“《系辞》上卷下”,而顺父《序》称“鲁人东泉王公,分司廉访章贡等路。公馀讲论,尝诵伊川《易传》,特阙《系辞》。留心访求,因得《南轩解说易系》,缮写家藏。傥合以并传,斯为完书。乃出示知事吴将仕,刊之学宫,以补遗阙,使与《周易程氏传》大字旧本同传於世”云云,是初刊此书,亦仅托始於《系辞》。溶所传写,仅佚其上卷之上耳。《序》末有钩摹旧本三小印,一作“谦卦”,一曰“赣州胡氏”,知顺父即赣人。一曰和卿,盖其字也。

△《复斋易说》·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赵彦肃撰。彦肃字子钦,号复斋,太祖之后。尝举进士。掌宁国军书记,调秀州推官,移华亭县丞摄县事,以内艰归。赵汝愚奏为宁海军节度推官,旋病卒。盖朱子荐之汝愚也。彦肃所著有《广杂学辨》、《士冠礼、婚礼馈食图》,皆为朱子所称。惟论《易》与朱子不合,故《朱子语录》谓其为说太精,取义太密,或伤简易之趣。然彦肃说《易》,在即象数以求义理,以六画为主。故其言曰:“先圣作《易》,有画而已。后圣系之,一言一字皆自画中来。譬如画师传神,非画烟云草木比也。”然则彦肃冥思力索,固皆研搜爻义,务求其所以然耳。

其沈潜於《易》中,犹胜支离於《易》外矣。

△《杨氏易传》·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杨简撰。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进士。官至宝谟阁学士,大中大夫。

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是书为明刘日升、陈道亨所刻。案朱彝尊《经义考》,载《慈湖易解》十卷,又《已易》一卷,书名卷数皆与此本不合。所载《自序》一篇,与此本卷首题语相同,而无其前数行,亦为小异。明人凡刻古书,多以私意窜乱之,万历以后尤甚。此或日升等所妄改欤?其书前十九卷皆解经文,第二十卷则皆泛论《易》学之语,亦间有与《序》文相复者。今既不睹简之原本,亦莫详其何故也。简之学出陆九渊,故其解《易》,惟以人心为主,而象数事物,皆在所略,甚至谓《系辞》中“近取诸身”一节为不知道者所伪作,非孔子之言。

故明杨时乔作《传易考》,竟斥为异端,而元董真卿论《林栗易解》,亦引《朱子语录》,称“杨敬仲文字可毁”云云,实简之务谈高远,有以致之也。考自汉以来,以老庄说《易》始魏王弼,以心性说《易》始王宗传及简。宗传淳熙中进士,简乾道中进士,皆孝宗时人也。顾宗传人微言轻,其书仅存,不甚为学者所诵习。简则为象山弟子之冠,如朱门之有黄榦。又历官中外,政绩可观,在南宋为名臣,尤足以笼罩一世。故至於明季,其说大行。紫溪苏濬解《易》,遂以《冥冥篇》为名,而《易》全入禅矣。夫《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圣人之为教,精粗本末兼该,心性之理未尝不蕴《易》中,特简等专明此义,遂流於恍惚虚无耳。昔朱子作《仪礼经传通解》,不删郑康成所引谶纬之说,谓“存之正所以废之”。盖其名既为后世所重,不存其说,人无由知其失也。今录简及宗传之《易》,亦犹是意云。

△《周易玩辞》·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项安世撰。安世字平甫,松阳人。《馆阁续录》载其淳熙二年同进士出身。

绍熙五年除校书郎,庆元元年添差通判池州。陈振孙《书录解题》称为“太府卿”,则所终之官也。事迹具《宋史》本传。振孙又称安世当庆元时谪居江陵,杜门不出,诸经皆有论说,而《易》为全书。然据其《自述》,盖成於嘉泰二年壬戌之秋。《自序》谓“《易》之道四,其实则二象与辞是也。变则象之进退也,占则辞之吉凶也。不识其象何以知其变,不通其辞何以决其占?”又《自述》曰:“安世之所学,盖伊川程子之书也。今以其所得於《易传》者,述为此书,而其文无与《易传》合者,合则无用述此书矣。”盖伊川《易传》惟阐义理,安世则兼象数而求之。其意欲於《程传》之外补所不及,所谓各明一义者也。马端临、虞集作《序》,皆盛相推挹。而近时王懋竑《白田杂著》中有是书《跋》,独排斥甚力,至谓端临等未观其书。其殆安世自述中所谓“以《易传》之文观我者”

欤?安世又有《项氏家说》,其第一卷亦解《易》。董真卿尝称之,世无传本。

今始以《永乐大典》所载裒合成编,别著於录。合观两书,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

△《易说》·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赵善誉撰。善誉字静之,宗室子也。乾道五年试礼部第一。累迁大理丞,潼川路提刑转运判官。事迹见《宋史·宗室传》。是编载陈振孙《书录解题》。

振孙称其每卦为论一篇,盖为潼川漕时进呈之本。今考其书,於各卦名义之相似者多参互以求其义。如云:“《颐》、《井》、《鼎》皆有养人之义,岂非养人之利溥,故多取象以示人耶?”又云:“三卦义虽不同,皆以上爻为吉。故《颐》之‘由颐’,井之‘勿幕’,鼎之‘玉铉’,皆在上爻也。”至於各卦之六爻,亦往往比类以观之。如《乾卦》云:“初九之辞,决戒之切也。九四之辞,疑则与之进也。九三之辞,详犹可勉也。上九之辞,直则不可为也。圣人之言,纤悉委曲,一至於此!亦惟恐其阳刚之或偏而已。”论《坤卦》云:“《乾》、《坤》二卦,惟二五两爻为善,而他爻皆有戒之之辞。”又云:“‘履霜’戒於一阴之生,‘括囊’戒於多惧之位,三犹可以‘含章’而从事,上则至於‘龙战’而道穷。亦《乾卦》爻辞不同之意。”论《颐卦》云:“《颐》以养正而不妄动为善。

下卦震体有动而求养之象,故三爻皆凶。上卦艮体有静而知止之象,故三爻皆吉。”

论《革卦》云:“内明则见理必尽,外说则无咈於人情。不如是而能革者,未之有也。”论《节卦》云:“六四一阴柔而应於初,又上承九五之阳,能安於节者安,则无所往而不通,故曰‘亨承上道也’。九五居尊得位,刚健中正,节之当者也,当则无所往而不可,故曰‘甘节吉,往有尚’。以其在臣,故曰‘安’

曰‘亨’,言己能安之则亨也。以其在君,故曰‘甘’曰‘吉’,言施之天下,人皆美之,然后为吉也。”其论皆明白正大。朱子谓其能扩先儒之所未明。冯椅《易学》亦多取之,谓其能本画卦命名之意,参稽卦爻彖象之辞,以贯通六爻之义而为之说,盖不虚美也。自明以来,外间绝少传本,故朱彝尊《经义考》注云“已佚”。今《永乐大典》具载於各卦之后,仅阙《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解》、《中孚》九卦。因搜缉成编,资说《易》家之参考。《宋史·艺文志》本作二卷,今以其文颇繁,釐为四卷焉。

△《诚斋易传》·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杨万里撰。万里字廷秀,自号诚斋,吉水人。官至宝谟阁学士,致仕。韩侂胄召之不起。开禧间,闻北伐启衅,忧愤不食卒。后谥文节。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是书大旨本程氏,而多引史传以证之。初名《易外传》,后乃改定今名。宋代书肆,曾与程《传》并刊以行,谓之《程杨易传》。新安陈栎极非之,以为足以耸文士之观瞻,而不足以服穷经士之心。吴澄作《跋》,亦有微词。然圣人作《易》,本以吉凶悔吝示人事之所从。箕子之贞,鬼方之伐,帝乙之归妹,周公明著其人,则三百八十四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