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数通鼓声,大明宫宫门大开,一个身着异服的青年人,穿过御桥,走向含元殿前广场。
在尾龙桥处,隐约可见大唐皇帝的羽保盖车,黄罗盖伞。
大唐执金吾与千牛卫,威武雄壮。
文武大臣在天子仪仗两旁分列。
更有数十人身着唐甲,立于广场正中。
整个场面,无声而寂静
千万人的呼吸声,仿佛消失。
只有如山岳一般沉重的压力,不断的压来。
金珠陀罗正了正衣冠,在唐国金吾卫的指引下,继续向前,一直走到广场中,与那些唐将相邻,距离大唐皇帝的仪驾还有数十步远时,被人喝止。
“站住,来者何人?”
金珠陀罗右手抚胸,向着皇帝的仪仗,微微鞠躬:“我,金珠陀罗是吐蕃国的使者,奉大相禄东赞之令,求见大唐皇帝。”
这话出来,大唐朝臣中,传来一阵骚动。
吐蕃的使节,态度可以说是不卑不亢,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在贞观年间,大唐原本瞧不上吐蕃。
经历过松州之战后,太宗才算对吐蕃的国力有些了解。
最后双方约和,以吐蕃向大唐称臣,大唐赐下公主下嫁,成为翁婿关系,将吐蕃纳入大唐属国和朝贡体系内。
是以,吐蕃来的使节,必然要以朝见宗主国的高规格,来见礼。
但眼下,这吐蕃使者,摆出来的姿态,完全没有体现这层关系,这对大唐来说,就是挑衅。
相当于见到爸爸不叫爸爸,喊了声老铁。
文官只是议论,而武将里,早有性烈者站出,厉声喝道:“大胆,见到天可汗,为何不跪拜?”
喊话者,左威卫将军,郭待封。
左威卫,为大唐十六卫之一。
后世知道郭待封,全是因为唐军大非川之败。
后人只怪郭待封不听薛仁贵军令,以致大败,却从来没想过,郭待封并非无能之辈。
郭待封乃大唐开国名将郭孝恪之子。
显庆四年二月,李治亲自策试举人,九百人中只有郭待封、张九龄等五人居上第,令待诏弘文馆,随仗供奉。
此前在征高句丽时,郭待封受任积利道行军总管,归李勣节制,率舟师渡海直趋平壤。
其后冯师本奉李勣之命,率水军载粮增援郭待封,船破失期,郭待封打算将此情报通告李勣,但又怕高句丽知道救兵不会来,于是作了首离合诗赠送李勣。
李勣不解,大怒道:“军机如此急切,竟然还有心思作诗?一定要斩了他!”
但其记室元万顷却看懂了诗中奥妙,解释给李勣听,李勣这才放了郭待封一马,并送粮支援。
在整个征高句丽战场上来看,郭待封的表现不俗。
而且李治朝派兵出征,有一个特点,通常是新老搭配。
或以一员老成持重之将,搭配一员猛将组合。
比如之前的程知节配苏定方。
后来郑仁泰配薛仁贵。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