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王阳明大传思维导图 > 第12部分(第2页)

第12部分(第2页)

等最初的尖锐的痛苦稍微地靠“习惯”变得能忍受时,他靠学习来打发有天没日头的狱中生活。当对命运毫无把握充满恐惧感时,谁都想“明白明白”。所以,他此时想读而且读了的是《易经》。可能允许家人看望,他能从墙外得到食物和读物。使他从而能够“暝坐玩羲《易》,洗心见微奥。”自己也占卦,什么“遁四获我心,虫上庸自保。”遁,这个卦象是艮下乾上。象征退避。卦中二阴自下而生,阴渐长而阳渐消,小人渐盛,若山之侵天;而君子退避,若天之远山,故名遁。《经典释文》解此卦曰:“隐退也,匿迹避时,奉身退隐之谓也。”得我心云云,无非是想“重返阳明洞”而已。

他来自遗传的自幼热心的一直没放弃的道教情结,此时大大地释放出来。《见月》《屋月》二首,再明白不过的表露了道教情调的生命意识。尤其是后者,纯然是在“拟”《古诗十九首》。然而,这个人永远不会单线条,他在体验道教义理时能触类旁通到儒家的高明。在:“泪下长如霰”时,能体证颜回箪食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并非矫情,说明他也能找着“孔颜乐处”的门径。自然也因为《易》乃儒道两家共奉的经典。还因为狱中有儒门“战友”,他们在大墙之内依然讲学论道,在高明远大的圣道之中,体验到了俗人难以理解的精神愉悦(“累累囹圄间,……至道良足悦。”《别友狱中》)

他最伤感的是对家人的怀念。什么“思家有泪仍多病”,“萧条念宗祀,泪下长如霰。”等等,叫人觉得他这个人真实自然,无虚矫之气。只有这种人才可能体证真正的心学,这是他与玩弄心学之人的本质区别。

在幽室中他度过了最黑暗的1506年,大年夜,他只有对着从墙缝中射入来的月光,他在“旁皇涕沾裳”之余,勉强滋长出“逝者不可及,来者犹可望”的自勉式的朦胧希望。他在狱中过年,家人牵挂着狱中的亲人,他也因知道家人的牵挂而“忽惊岁暮还思乡。”打断他乡愁的只有忽然串上床的狡猾的老鼠。在会稽山下散步,在余姚江中放舟,这最最普通的家常生活,现在成了他高不可攀的梦想………成了他做人的全部代价。

因为,要想重新拥有这一切,也很容易,只要他提笔给刘太监写一封悔过书,效忠信,他就会被车马迎还。因为刘在严酷打击文官的同时,也急需树立“投诚”的标兵,以分化敌人。当时也有这种“巧人”。在刘瑾伏诛之后,从他的住宅抄出大量文武官员巴结他的信件。有人主张按阉党处置,李东阳说,当时我且不能不屈从,何况别人。于是将信件烧毁。而当时刘瑾几次暗示王华,只要王华去刘的私宅一趟,不但阳明可以平安无事,而且他父子俩都可以得到升迁。但华就是不去。刘瑾有个最大的特点是爱才,当他还是东宫一个只管文体活动的普通太监时就听说过王华的大名。现在他想学蔡京揽杨时的办法,想网络名人来装点治平。

文官集团内部远非铁板一块,任何时候都有奔走权门的无骨奴才。在宽松的弘治年代,依然有人疏劾谢迁,刘健,李东阳堵塞言路,压抑胜几者(《今言》)。现在,言路真堵了,却听不见反抗堵塞言路的呼声了。这叫做“天下无道则庶人不议”。

阳明绝不会想到去走那敞开着的狗窦。

他不得不静以待命,做被人决定生死明晦的“主人翁”(戏用心学术语)。

好在刘瑾要从重从快地处罚他们,以敲山震虎。所以,皇帝和宦官在皇宫内,阳明他们在铁窗内过完年后,处分决定下达了。阳明被发配到贵州龙场驿当驿丞。好大的一个官儿,不入流的役吏而已。自然比在阙下当场杖毙,比明正典刑要强一万倍了。因为这种差别是生与死之间的差别。阳明比戴铣,蒋钦等幸运多了,他应该唱“赞美诗”,写“强盗颂”。至少应该念一万声阿弥陀佛!

他还行,很镇静的也很黑色幽默的说“报主无能合远投”,“且应蓑笠卧沧州”。沧州是宋代发配人的地方,一如清代之宁古塔,伊梨,遂成为戍地之别名。其实这种发配只是叫人死得慢点而已。是置于死地的另一种方式。他明白,但他要活下去,不甘心像这样被当成臭虫般的踩死。为“留得升平双眼在”,他接受刘太监这一安排。他留着这双眼睛看看螃蟹能横行到几时。

尽管前途渺茫难言,他还是从容地与狱中曾一起讲学论道,切磋砥砺的难友深情的一一别过,并留诗勉励:

愿言无诡随,努力从前哲!

还是足够“革命”的,流动着死而复生的健康乐观的情调。

据说不死的囚徒比任何人都富有梦想。

任何艰难困苦对于志在成圣成雄的人来说都只是培训进修,只要能活下来。

尽管没有直接证据,依然有理由说,这次培训使阳明终生受益,血的教训使他明白必须“道术一体”才能有效地“行道”。

6.上路

原因一言难尽,明代的文官牢狱之灾颇重。像方孝孺式的既不合作又献身的是一类;跟宦官斗争的是一类;还有就是所谓“工作失误”也常常下狱。在风口浪尖上弄险的言官,赶上朝中的“大故”时自然难免争先恐后地跳火坑;就是平正的“儒林传”中也颇多下狱论死之类的话头。号称明代头号大儒的薛,在办一件案子时,被弹劾,宦官王振为报复薛不拍他的马屁,决定处死,要行刑的那天早晨,振的仆人在爨下哭将起来,问为什么?他说:“听说今天薛夫子就要被砍头了。”振大感动,后终得不死。薛在狱中等死时,读《易》自如。胡居仁的学生余佑的部下稽查住了宦官的走私船,他也被宦官投入监狱,在狱中,他著《性书》三卷。明中叶以后,文官集团内部的党争,也是着急了就想办法把对手往局子里送。

说这些是为了点明王阳明的铁窗生涯只是明代文官普遍的牢狱之灾中的一出小戏,并非什么非凡的足以傲视群俦的大节目。但对阳明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大节目。对于后人来说,重要的是为什么别人坐了监狱没有开创出改变了中国思想史发展方向的心学,偏偏王阳明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他在狱中,找到了彻底的虚明,找到了“孤独个体”那种无所依傍的深渊感。在天地之间,除了自己这颗心,还有什么是最后的依据?于深悲大戚之中,还能不屈不挠的坚持得住,靠什么?除了靠“心之力”,还有什么力量能伸进大墙来支撑自己?这些问题他暂时还没有最后透悟,但已在这场培训中种下了“觉悟”的智慧种子。等他到荒无人烟的龙场继续坐监狱时,“种子”终于开花结果。“心学”的一个最智慧的法门就是能将〃万物皆备于我〃,能化一切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君子友我,小人资我,艰难困苦玉成我。

这自然都是事后看着如此。当时的情形绝不这么美妙。他出狱后,外面的白色恐怖更加严重。刘瑾已严密地控制了京城。锦衣卫的特务不但遍布四方,且已进入重点盯梢的细致阶段。象阳明这样的奸党,榜上排名靠前的重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