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中国抗日战争史智慧树网课见面课答案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亚洲,试图在东方的争夺中得到补偿。1919年8月6日,美国总统威尔逊针对日本有关宣传发表声明,重申美国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强调巴黎和会由日本归还山东的决议,公开警告了日本。

1921年7月,美国致函英、月、法、意及中国,建议召开会议,讨论远东及裁军问题,得到响应。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正式开幕,除上述邀请国之外,还有荷兰、葡萄牙和比利时,共9国。会议上起着决定作用的是美国国务卿查理·伊斯·休斯、英国外交大臣阿瑟·詹姆士·贝尔福和日本海相加藤友三郎。

华盛顿会议首先从限制海军军备问题开始谈判,美国以维护“和平”、解除军备重担的响亮口号,要求限制英日的海军势力。会议通过的第一份文件是1921年12月13日所订立的美、英、日、法《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该条约要求互相尊重四国在太平洋的岛屿领有现状。四国条约的订立拆散了原有的英日同盟。会议通过的第二份重要文件是关于海军裁军的《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海军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5:3:1。75:1。75,其数额美国、英国为50万吨,日本30万吨。这一条约对美国来说是又一个胜利,它使美国取得同英国海军相等的地位,并挫败了日本所要求的对美英比例70%的要求。美英亦对日作出了让步,承诺不在菲律宾、关岛等接近日本地域新建或扩建海军基地。

关于中国问题,这是华盛顿会议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为改善国际地位,废除不平等条约,对华盛顿会议寄与了莫大希望,派出代表团人数多达130人,而巴黎和会专使团不过35—40人。'《顾维钧回忆录》1.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20页。'11月6日,中国首席代表施肇基向“远东及太平洋委员会”提出要求各国尊重中国领土完整及政治、行政上的独立,声明中国不以本国领土或沿海地方割让或租借他国,中国赞同开放门户,与约各国一律享有工商业机会均等,各国对中国政治上、法权上、行政上之各种限制应从速取消或废止等解决中国问题的十项原则。中国代表提出的赞成开放门户,实行与约各国在中国享有工商业机会均等,适应了美国的需要。美国为削弱英日两国在中国的地位,以“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的口号,反对独占和肢解中国,要求实现在华利益均等,以加强美国对中国的控制。

11月21日,美国代表卢特根据中国代表所提原则,为大会起草了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草案,并归纳出“四点原则”:'北京政府外交部编:《外交文牍》华盛顿会议案(上),第8页。'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并解除由改革年久之帝制政府后所生之困难。

(三)尽吾人权力所及,为世界保护各国在中国全境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不得因中国现在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或优先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完全之举动。”

在会议进行中,1922年1月16日和17日,会议议长、美国国务卿休斯进一步引伸和补充了卢特“四原则”,强调反对划分在华势力范围,承认工商业机会均等。英国在华的势力虽受到了美国的排挤,但是,不让法国在欧洲加强霸权和不允许日本在远东确立统治的默契,使英美两国在远东暂时取得了一致。法荷等国意欲遏制日本的过分扩张,都追随美国。

2月2日至4日会议上,中国代表再度就“二十一条”及山东问题发表声明:“1919年之中日条约及换文,当加以公正之审查而图废弃之。”最后于2月4~6日正式签订《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九国关于中国关税税则之条约》等3个文件,其中关于山东悬案的规定是:“第一条日本应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第二条中、日两国政府关于移交胶州德国旧祖界地之行政权及该地域之公产,并解决其他应行清厘事项,……。第四条日本政府担任于移交胶州德国旧租借地行政权之际,并将移交行政权时所必需及移交后中国治理该租借地及胶州湾周围五十启罗迈当地域所必需之档案、图样、册籍、单契及其他证书或各项签证之副本,现为日本所有者,交付中国政府。第九条日本军队、包括宪兵在内,现驻沿青岛、济南铁路及其支线者,应于中国派有警队或军队接防铁路时,立即撤退。第二十三条日本政府声明并无在胶州德国旧租借地设立日本专管租界或公共租界之意。中国政府亦声明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全部开为商埠,准外人在该区域内自由居住并经营工商及其他合法职业。”'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3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208~211页。'

上述各条,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中国解决山东主权问题的愿望,也达到了列强遏制日本的目的。在九国公约签订后不到3个月,美国于1923年4月宣布废除1917年订立的《蓝辛——石井条约》。但是新条款仍然保持列强在华的经济特权,中国将德国旧租借地全部开为商埠并准外人在该区域自由居住,实际上并未真正解决山东问题。1927年和1928年,日本正是借口保护在华日本人,三次出兵山东,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济南惨案”。在税则问题上,则完全保留了“协定关税”等不平等掠夺性原则。中国坚决要求的废除“二十一条”问题,也未得到根本解决。日本放弃了有关铁路借款优先权等次要条款,但在东北等地的殖民势力则完全没有受到动摇。

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就以凡尔赛—华盛顿诸条约的缔结为标志,正式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部分解决了战时尖锐化的国际冲突,使战后国际关系重新得到了调整。但是,两次会议又带来了新的矛盾冲突,整个20年代,各种矛盾都在与日俱增,酝酿着新的世界性大战。

(三)国际裁军会议

华盛顿会议只规定了主力舰比例,未规定巡洋舰及其以下的辅助舰的发展规模。各国海军军备在华盛顿会议之后,有增无减。一些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国家,如意、日等国都在竭力发展本国的军事实力,英、美、法等战胜国强国,也在努力加强各自的军事优势,并力图胜过对方,为了限制军备竞赛,1925年12月国联决定成立裁军筹备委员会展开裁军工作,自1927年至1930年,筹备委员会召开大小裁军会议118次,勉强拟定了一个60条的裁军公约草案,并附有各国提出的49项保留意见。

上述裁军活动,并没有能够真正限制各国军备的扩充。日本表面上裁减了部分步兵兵员,却加紧发展摩托、航空,电讯等现代装备,不断改善军备质量,谋求先进武器与技术优势。美国凭借巨大的经济力量,稳步扩充海军力量,使具有200年海上霸主地位的英国深感担忧。1929年10月7日,英国以外相亨德森名义,向美、日、法、意四国发出邀请,在伦敦召开海军裁军会议,得到响应,1930年1月21日会议正式召开。

会议上的分歧与冲突十分激烈,首先是意大利要求同法国平等,而法国坚决反对,英国调解无效,于是法意两国均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剩下英、美、日三国。英同美的要求也差距很大,经过讨价还价,达成英国巡洋舰比美国多1。6万吨。

会议上矛盾最尖锐的还是美国同日本,日本一直将美国看作是争霸太平洋的劲敌,因而力图坚持:“1。水上辅助舰总吨数为美国的7成;2。大型巡洋舰为美国的7成;3。潜水艇保有量为7。8万吨。”'《冈田启介日记》,见《现代史资料》7,美铃书房,1985年版,第3页。'但美国则要求日对美比例仍如华盛顿条约所规定的主力舰比例6成,双方坚持不下,3月13日美国提出了最后妥协案:日对美总比例为69。75%,大型巡洋舰为60。22%,轻巡洋舰为70%,驱逐舰为70。3%,潜水艇为5。27万吨(与美国相等)。'《现代史资料》7,第44页'日本迫于国内经济危机,于4月1日由内阁会议同意并上奏批准。4月22日,日本代表在伦敦条约上签字。1931年6月31日,由国联邀请全部加盟国,准备在纽约召开陆海空全面裁军会议。但这些裁军会议均未取得任何成效。

总之,二十年代一系列国际裁军活动,并未能真正限制各国军备发展或制止战争。相反,日、意、德等国都从裁军活动中得到掩护,完善了各自的战争准备。特别是日本,以伦敦条约问题为导火索,激化了国内各种矛盾的冲突,法西斯势力飞速膨胀。日本统治阶级为转移矛盾,解决经济政治危机,加快了对外侵略准备的步伐。

二、十月革命与共产国际的建立

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取得胜利,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7日)宣告苏维埃政权成立,对于当时还在进行的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国际关系均有着深刻的影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宣布《和平法令》(11月8日),提出了缔结和约的不割地不赔款原则,与德国于同年12月签订了为期10天的停战协定,随即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开始了谈判,并缔结了和约。翌年3月,俄共第7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决议,以暂时性妥协和让步,退出战争,使世界上第一个新生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短暂的喘息时机,以巩固十月革命的成果。

列宁所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制定并推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原则,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废除秘密外交。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和剥削,废除沙皇俄国欠下总数达160亿金卢布的对外借款。同时也宣布废除沙皇俄国强迫周边弱小国家所订下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支持各弱小民族的平等独立要求。1917年12月18日承认芬兰独立。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也取得了独立。12月3日公布《告俄罗斯和东方全体伊斯兰教劳动人民书》,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对外订立的关于强占君士坦丁堡、瓜分土耳其和波斯等方面各种秘密协定。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苏维埃政府先后两次发表对华宣言,1923年9月4日发表声明,宣布放弃过去沙皇政府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约定。1924年5月31日,苏联与中国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苏联政府声明前俄帝国政府与第三者所订立之一切条约、协定等项,有妨碍中国主权及利益者,概为无效。抛弃前俄政府在中国境内根据各种公约、条约、协定等所得之一切特权及特许等。'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3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423~425页。'

在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上,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特点就是现在全世界已经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另一部分是人数甚少的、拥有巨量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3页。'

列宁还拟定《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宣布:“共产国际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全部政策,主要应该是使各民族和各国的无产者和劳动群众为共同进行革命斗争、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而彼此接近起来。因为只有这种接近,才能保证战胜资本主义,如果没有这一胜利,便不能消灭民族压迫和不平等的现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2页。'

苏维埃政权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各弱小民族的斗争,例如对土耳其的凯未尔运动的支持,对伊朗人民独立运动的支持等。苏联派出了越飞、鲍罗廷等来华支持中国革命。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支持国共合作,协助创建黄埔军校,派出了军事教官,提供武器装备,为反对旧军阀的革命战争培训了干部。

为了更好地领导各国人民和各国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与革命运动,同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原则,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为建立新的国际进行不懈的斗争。经过1918年1月各国社会党左派在彼得格勒的准备会议,1919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各国共产党、共产主义小组和左派社会主义代表会议,最后于1919年3月2日至6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第三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决定组成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以列宁、季诺维也夫等组成的五人执行局。1920年7月19日在彼得格勒召开第二次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上,列宁作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与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大会特别关注朝鲜“三一”起义和中国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其对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1922年1月召开远东劳动者大会,进一步支持和推动了东方民族解放运动。各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之下,开展无产阶级革命,使共产主义运动成为遍及全球五大洲的具有世界规模的运动,世界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及其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使西方列强感到十分恐惧,他们实行武装干涉,企图扼杀这一新生的政权。1918年3月,英国协同法国组织干涉军队,在摩尔曼斯克登陆,占领阿尔汉格尔斯克,扶植沙皇将军,建立“北俄政府。”4月4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借口三名日本商人在海参崴被杀而强行登陆。7月,日本又同美国一道派兵支持被遣返回国途中在远东叛乱的捷克军团。到10月底,日本进入西伯利亚的军队达7。2万人,并扶植了谢苗诺夫等傀儡政府。11月底,英法等国所支持的前黑海舰队司令高尔察克上将在鄂木斯克叛变,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1919年3月,由列强所支持的高尔察克叛军在北海、乌克兰等地集结,向莫斯科发起进攻,被红军所粉碎。

1919年9月,邓尼金等人在英法等国支持下,向莫斯科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再度被年轻的红军所粉碎。

1920年苏俄击败以波兰军队为主的协约国的第三次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和红军所取得的胜利,完全打破了列强武装颠覆新生红色政权的阴谋。

1920年1月,美国宣告从西伯利亚撤兵,日本继续赖在西伯利亚,企图长期占领该地区。日军在西伯利亚的占领遭受到俄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游击队及俄国人民的沉重打击。美国出自维持远东平衡,反对日本的过分扩张,因而迫使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表示撤军。

1922年10月,除北库页岛之外,日本从西伯利亚大陆撤出。

至此,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终于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粉碎了列强的武装干涉,在国内建设上亦取得了成就。苏俄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迫使列强走回谈判桌上来。1922年,在热那亚和海牙先后召开欧洲国家经济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西方诸国包括苏俄共34个国家。会议讨论了关于沙皇政府所欠下的外债问题,苏俄要求英法等国赔偿武装干涉所造成的损失,会议未能对此达成协议。会后,苏俄同德国缔结了恢复正常关系的《拉巴洛条约》。

英国于1924年2月2日向苏联递交照会,正式承认苏联。同年10月德国承认苏联。1925年日本自北库页岛撤兵。

苏联所取得的胜利和成功,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活动,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