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回到明朝当王爷免费观看全集 > 第89章 刘瑾议政(第1页)

第89章 刘瑾议政(第1页)

5月18rì,正德皇帝登上承安门(**)诏告天下,新帝登基。

他将秉国诏书放在一只金灿灿的凤凰口中,亲手给金凤凰系上黄绸丝带,由司礼监首领太监将金凤顺着城垛放下,城楼下礼部官员跪在地上,双手高举用云朵装饰的金漆盘子接旨,然后飞马送到礼部抄写后加印遍告天下,正德正式成为大明天子,这就是“金凤颁诏”了。

然后正德皇帝在百官簇拥下返回金銮殿,登上龙椅,接受百官朝贺,此时诸藩王及四夷诸国的贺使和贺仪还在上。

正德就位后,立即宣布了秉国后的三道圣旨,各部各道立即雷厉风行地执行起来。

第一道圣旨是那位上岗头一天就被投进大牢的丧仪总指挥、礼部尚书王琼早就拟好的,“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孝宗陛下殡天,要求举国居丧。

臣民全部着孝,帽子上缠以白布。京官在新帝登基大礼后仍要一律披麻带孝,不许穿着朝靴而代之以草鞋,摘去纱帽的两翅而代之以两条下垂至肩的白布。

大小寺院鸣钟3万响,昼夜不息。三rì之内,各四品以上官员分批整队前往乾清宫举行送灵,每人号哭15次,由礼部员外郎指挥,一时间全体参哭人员动作协调,一哭皆哭,一止皆止,乾清宫内有如在奏交响乐一般。

第二道圣旨是正德皇帝和三位大学士以及六部九卿几番讨价还价,最后以不当皇帝相威胁才定下来的,命令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司礼监太监戴义、工部左侍郎李铎、神机营左哨军参将杨凌提督监造弘治帝的泰陵工程。

虽然迫于正德皇帝耍无赖,内阁大学士们不得不屈服,将杨凌也排入负责督造帝陵的官员之中,可是在圣旨上却故意将他排在了最末,不过胸无大志的杨凌实在对不住正德皇帝对他这番苦心,他根本就不在乎。

对别人来说,督造帝陵不但是一件荣耀无比的事,而且对于以后的仕途升迁大有助益,杨凌却巴不得由指挥一下,他只要跟着跑跑腿就好。要他主持大礼天天奔波在陵园中,莫说他没那个能力,而且心底里也不太乐意。

大学士们这番刁难反而成全了他,现在杨凌只是负责指挥从五军都督府及三大营中抽调来的上万名官兵供役,人员一到位,礼部、工部、钦天监就开始指手划脚,杨凌几乎成了闲人,人家懒得看见他,他也不用天天到场,倒是乐得逍遥自在。

第三道诏书正德皇帝就举起了屠刀,把在文官身上受的窝囊气全撒在了那些倒霉鬼身上。因为孝宗皇帝是服了药物后突然流血不止死的,服侍孝宗皇帝吃药的太监张瑜、太医院院判刘文泰、御医高廷和被处斩,太医院使施钦革职,太常寺少卿李宗周等相关官员贬官外放。

令群臣莫名其妙的是神机营副参将鲍尽忱、都司官刘士庸、采办官鲍尽忠等大小十余个待参的武将也被拉到菜市口陪砍。鲍参将和刘都司是从天牢里押出来的,鲍尽忠却是从锦衣卫要来的,监斩官给他验明正身时还真的费了一番劲儿。

虽说钱宁对他十分体贴,抽肠、锻炼、悬脊、剜膝、刷洗那些要命的刑罚一概不用,也已被折腾的不成样子了,连他的堂兄鲍参将都认不出他来。

当是时也,法场人犯皆面无人sè、,唯有鲍采办兴高彩烈、迫不及待地抻着脖子等着挨刀,一时博得围观百姓好一通喝彩。

苗逵奉了先帝秘旨,正在秘密探察那些购买枪火弹药的人到底是哪位蕃王,此事关系重大,弘治帝嘱咐他未曾查清前便连朱厚照也不要告知,所以正德根本不知此事。

等苗逵听到听到正德帝这道突然颁布的旨意时,立即飞马赶到法场想喊一句“刀下留人”,可惜等他到了那里,只看到死者家属们在抬棺敛尸,往墓地送人了。

帝登基,国事繁重,三位大学士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倒没忘了关在天牢里的那位同僚,但是多次求正德皇帝赦免王琼不敬之罪,正德却根本不予理会。

有六部九卿诸位大人的关照,王老尚书在监狱里一点苦头也没吃,但是这么一位老臣被关在狱中十多天,朝臣们难免议论纷纷,他们不敢诽谤皇帝,不免就迁怒于杨凌了,这些文官见到杨凌大多冷颜而过,弄得杨凌好生尴尬。

杨凌其实也帮王琼多次说过好话,只是正德一想起那老家伙立在他面前,喷得他一脸唾沫星子,那副嚣张之极的模样叫人恨极,诚心要给他个教训,所以连杨凌的求情也不予允许。

此时,御马监刚刚奉旨调回皇宫,杨凌与苗逵交接了宫禁,自留下五百亲卫暂留在皇宫之中,其他的官兵立时派遣到泰陵督建皇陵。一切处理停当,杨凌赶回乾清宫,刚刚走到殿门前,就见王鏊、杨芳两位大人从宫中yīn沉着脸走出来。

杨凌见了忙驻足拱手为礼,这两人见了杨凌不理不睬,冷笑一声拂袖而去。杨凌知道这些对自已有看法的大臣都是耿直忠贞的大臣,自已yīn差阳错,成了他们眼中的jiān佞之臣,也只能徒呼奈何,只好摇摇头苦笑一声进了大殿。

小皇帝正在嘟嘟囔囔地批着奏折,阅过的就随手丢在一边,刘瑾执着拂尘站在一边,他瞧见杨凌不禁微微笑笑,抬手想要打招呼。

这些rì子彼此都混得熟稔了,杨凌也知道小皇帝极随和,因此竖指向刘瑾做出个噤声的手势,悄悄走到了正德身边。

那朱批过的贴子正晾在桌上,杨凌看见一份上批着:“拨学银便拨学银,奈何要从三皇五帝絮叼至今?若是砚台纸张嫌太多了,送与朕吧”。另一份上批着:“此等小事地方官员尽可办理,若也要朕批阅,要尔等何用?”

杨凌一瞧这折子,密密麻麻写的蝇头小楷,杨凌早知不管谁上折子,前边尽是些赞美请安的套话,几乎可以忽略不看,他匆匆向下一瞥,折子大意是百越地区有民众取安南水稻与我朝稻种结合,产出一种新稻,较之原稻种耐旱抗虫,产量也有增长,请皇上予以推广。

杨凌一瞧这份折子,忙道:“皇上,民以食为天,若有新稻可增产量,哪怕一亩增十斤,全国田亩所增何止亿万?皇上不可轻视呀”。

正德一扭头瞧见是他,不由喜道:“你回来了,朕正要着人找你,朕要将你的左哨营留在京师,大学士们不允,刘瑾出了个好主意,在京师附近圈出皇庄七座,你的人马任朕的侍卫亲军,驻扎皇庄之内,呵呵,这下他们就没话说了”。

杨凌听了不由一惊,如此一来自已岂不更是众矢之的了?圈出皇庄,皇庄内的百姓所纳的钱粮要比普通百姓还要多出几分,百姓苦不堪言,这份罪名也要算到自已头上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