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部落与弯刀农民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全县铺开。”

于得胜接过文件,是手刻本,字迹不是很清,不过封面上“中国土地法大纲”几个大字却是醒目的,他的眼睛里闪着明亮的光,拿在手里的文件沉甸甸的,觉得自己的任务重大,当即就辞别了祁革命,急匆匆地赶到了火车站。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于得胜从洮南返回平阳县城时,就在这趟火车上遇到了从山东逃荒来东北的一家人,他冥冥中觉得自己与这一家人似乎有着某种无以明状的联系,尽管这是一次偶然的路遇,尽管还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但他从此与这家人结下了一生的缘分,这也是后话,我们还得先说眼前的事儿。

17、要去逃荒

话说几天前的一个傍晚,在山东忻蒙那连绵起伏的群山里,一轮落日低垂在西边那层层叠叠的山项上,被腥红色的残阳浸染着的几块淡淡的云雾,正飘浮在暮蔼苍茫的山野中。透过暮色,我们能看到一条被灌木树丛的暗影摭蔽着的山沟里散落着几户人家,再细看,朦朦胧胧的能瞧见其中一户用石头垒成的低矮而破败的草盖房子,以及树枝子围成的倾斜了的蓠芭小院,还依稀可见星星点点的几只鸡鸭借着落日的余辉,在荒凉的地面上寻觅着尽可能吃的食物。

旧有的一天就要这样默默地消逝了,当然也孕育着新的但却不知是何样的另外一天的来临。在这昼与夜的交替之际,山沟里的这户人家,此刻正在打点行装,准备离开生存了几辈子的忻蒙山,逃荒去东北,他们听说那里遍地都长满了大豆和高梁,现在,东北光复,小日本鬼子投降了,虽说国共两党还在打仗,但那是自家人在打,不像日本鬼子那样祸害老百姓,虽然时局还不太平,但闯了关东,一家人从此就能过上衣足饭饱的幸福生活。

“娘,咱把这个盆子带上吧。”说话的是这户人家的大儿媳妇莲妞,她手里拿着的是个很大的泥盆,全家人淘米、洗脸、洗衣都用它,属于家里的大物件。

“中。”娘点点头,然后在四壁残破的屋子里看了看,又转过身,向蹲在地上抽烟的老汉说:“他爹,你看看咱还能带走点啥?”

“没啥哩,咱有个啥?”老汉吐出一口浓烟,随之叹了口气,从地上站起身来,脸上挂着阴云,弓着腰走出屋外,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跟着他也出了屋。

屋里还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显然是兄弟俩,他们正在用一根麻绳捆绑着行李。“二娃,把被圈捆紧些,别散了。”哥哥叮嘱着弟弟,他一抬头,见娘在流泪,便又说:“娘,哭啥哩?咱们到东北去过日子,是好事情嘛!”

“娘,大娃说得对,俺们日后就要有好生活了,别哭哩。”莲妞伸出胳膊,用衣袖擦去挂在婆婆脸上的泪珠。

“可咱们到了东北投奔谁呀,到哪儿落脚哟,人生地不熟的,唉……”娘满面愁容,话还没说完就茫然地坐在了地上。

莲妞蹲在了娘的身边,安慰着说:“去年在咱家养伤的那个东北的解放军不是说了吗?只要到了他们东北的大平原上,随便找个地方就能落脚,那里地多人少,饿不着人。”

“中。”娘抹了一把眼泪:“就听你们的吧,你们说上哪儿,俺和你爹你弟就跟着上哪儿。”

次日的早晨,这户6口的人家,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攀过崎岖的山路,走出层层叠叠的深山老林,来到山外的一个小城镇,然后,搭乘一辆破破烂烂的敞棚汽车,颠簸了几乎一个整天,又到了一个有火车站的较大点的城市,便连夜登上了火车。

这户闯关东的人家姓王,除了爹娘外,是三个儿子和一个大儿媳:20岁的王大娃、18岁的王二娃、15岁的王三娃、19岁的大儿媳莲妞。背离故土,远去他乡,未来会带给这一家人什么样的生活景象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8、路遇结缘

一列破旧的火车,一路上叽哩咣当,出山东,过河北,又穿越了山海关,现已进入了东北大地,此刻,王家人就坐在这趟火车里,他们虽然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不过,听说长满大豆和高粱的地方是在东北的大平原上,可是,过了山海关虽说是东北了,却还是有大山小岭的,只是这山没有老家忻蒙山那样高大,但必竟还是山,他们要继续往前坐,打定了主意,一定要等见到了大平原才能下车。

火车正在夜间行驶,车窗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车厢里的王家人都在打瞌睡,唯有王二娃睡意全无,把脸紧紧地贴在车窗上,眼睛睁得大大的,目光穿过夜幕,极力地想看清窗外沉睡着的原野,极力地想看清对他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却是即将要面临的崭新的人生世界,但毕竟是第一次走出深山,毕竟是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此时的心里还是忐忑和惶惑的,恨不得火车立即就能到达他们一家人想去的地方。

此时,于得胜就坐在这趟火车上,他是下半夜上的火车,天亮时就能到达平阳了,坐在他身边的这一家人,特别是二娃这种异常的心情,早就被他注意到了,于是忍不住地问道:“小伙子,你们是哪疙瘩的,要上哪儿呀?”。

听到有人问话,二娃把一直粘在车窗上的脸扭转过来,他瞥了对方一眼,脸竟有些红了,也热了,“俺是山东忻蒙山的……俺们上……东北。”他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勉强地挤出一句话来。

“上东北?”于得胜显然是对二娃一家的去处产生了兴趣,想与他继续攀谈下去,“你们山东忻蒙山是老解放区了,不是早就搞过土改了吗,咋还要上我们这疙瘩来呀?”他看到二娃又迅速的把脸贴在了车窗上,没有搭腔的意思,便忍不住地笑了笑,他是觉得眼前这个小伙子怪有意思的,于是,又追问了一句:“这就是东北了,你们到这疙瘩干啥呀?”

二娃此刻根本就没有心思回答,也根本就不想多说话,特别是在这样陌生的旅途环境,面对同样是陌生的人,他嗫嚅了几下,从牙缝中断断续续的又挤出了一句:“东北有……有饭吃,不挨饿。”他的声音极低,而且脸依旧贴在车窗上没有转过来。

于得胜看出二娃实在不想说话,也不再勉强他,只是好心地对他说:“小伙子,睡会儿吧,天一亮就到平阳了,就是你说的能吃饱饭的地方,到时候我就在那下车,你们一家跟着我下车就行了。”说完,他也闭上了眼睛,靠在座椅上,打起瞌睡来。

车厢里的乘客七倒八歪,有沉睡着的,有假寐的,鼾声时小时大,时断时续,此伏彼起。二娃还是不想睡,从离开家门,走出大山,到现在已整整过去两个白天再加大个半夜了,他竟没有好好地合过眼,这倒不是因为窗外崭新的世界,崭新的景象,让他兴奋不已,而是渴望、焦急,还有些说不清楚的怯生感,种种的情绪,都一起堆积在了他那颗如今几乎还尚未开启的心智里,这一路上,搅得他坐立不安,搅得他有些神情恍惚。其实,此刻的二娃也很困倦,只是他还不肯睡。他使劲地揉了揉发黏的眼皮,用手遮掩着车厢里的反射光,始终把脸贴在车窗上,继续分辨着窗外那他目前所未知的世界,可是,夜色像一张黑黝黝的大幕,是那样的浓重、那样的深厚,一点一丝的光亮都没有,只有一张充满企盼而又夹杂着惶惑的脸在与他对视着,他知道这是自己印在车窗玻璃上的影儿。

窗影里还有一个人,就是刚才同二娃说话的穿着便装的于得胜,但此刻的二娃不知道这个人与他们王家竟是那么的有缘分,在今后的那段漫长的生活岁月里一直在影响着他和他的家人,特别是还影响着他们王家的后代人。

这时,火车咣当一声,停在了一个小车站上,不少乘客从睡梦中醒来,于得胜也醒了,他望了望车窗外,外面漆黑一片,他又扭头看了看身边的王家人,好像想起了什么,想搭话问问,但见这一家人都无精打彩的,便做罢了,可他已没了睡意,便从挎包中又拿出那份《中国土地法大纲》看了起来,这一路上,他已经看过几遍了,几乎要达到能背诵下来的程度,这是一份指导当前土改工作的重要文件,他看了一会儿,便陷入了沉思中,他所在的平阳县是半老区,已搞过土改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希望这次复查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