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丑女逆袭记动漫 > 第11部分(第3页)

第11部分(第3页)

那么,在小说中又该怎么吊起读者的完成欲呢?

在前面的神经链与奖励机制中,从神经链被触动到获得奖励、满足愿望,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神经链被触动,获得奖励的过程却被打断,那么渴望获得奖励的**就会变成完成欲所带来的期待感。

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小说中都有主角历尽艰辛,即将得到宝物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横插一脚的剧情。这般再次经历一番波折而获得宝物,比直接获得更让人愉悦。

在章节划分方面,平庸的作者,前一章在事件完成之处结尾,后一章开头时突生变故,开始新的剧情。优秀的作者则会让前一章在事件完成后,突生变故之时结尾,让读者期待着下章的新剧情。

002:从心理学浅析小说角色人物刻画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以个人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网络小说中,能否塑造出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直接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成败。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们通常采用“扁平人物”塑造,也就是所谓的脸谱型人物。

一般来说,扁平人物的主要塑造方式为强化“人物标记”,包括强化性格标记、语言标记、行为标记等。能够做到这几点,已经足以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但实际上,人的行为、动作也并非总是完全符合某一性格特征的。足智多谋的人也有犯低级错误的时候;愚昧无知的人也有一时开窍的时候;粗鲁莽撞的人也有心 ;思细腻的时候;刚毅果断的人也有犹豫不决的时候。如果单纯的通过反复出现同一特征标记来强化人物特点,难免会造成些许生硬感。

同时,一个性格独立鲜明的主角,能够使性格相近的读者轻松地产生认同感,同样也会阻止性格不同的读者产生代入感。

本文将会提出另一种人物标记强化方式。

此种方式不但可以更好的塑造特色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更能够避免性格与行为完全统一所带来的生硬感,同时亦可解决不同性格的读者与小说代入感之间的问题。

这便是——强化心理原型标记。

简单易懂的原型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人物的心理刻画,这并不难理解。

但实际上心理学种类非常多,比如研究治疗心理疾病的临床心理学、研究神经系统与心理活动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年龄与心理变化的发展心理学等等。

显然,为了写小说把这些一一学过来根本没必要。

对于网络小说创作而言,原型心理学更加快捷方便。

原型概述

原型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卡尔。荣格,约瑟夫。坎贝尔把原型的来源解释为人类较深层的集体无意识,卡罗尔。皮尔逊则给出了十二原型的理论。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在这里,我们只需要将原型理解为人格的标准模式即可。

每个人都拥有着十二种原型。天真者、孤儿、战士、照顾者、追寻者、破坏者、爱人者、创造者、统治者、魔术师、智者和愚者,每种原型都可象征一种人格,负责着不同的人生历程。

本人一共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写过3篇写作技巧,都在这里了:

001:从心理学浅析小说的代入感、愉悦感、期待感

代入感:社会脑与镜像自我

请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在纸上画一个圆圈。现在,在圆圈内上方点两个点,下方画一条短线。你看到了什么?

嗯,一张脸?

如果理性的分析下,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人的脸长成一个圆圈两个点一条线。可是当你看到这图时,的确会情不自禁的认为这是一张脸。甚至当那条线是向上的弧线时,你会认为是开心的笑脸,向下的弧线时则认为是不开心的脸。

我们随时都在周围的环境中搜寻与自身相同的特征。

觉得周围黄色头发不是很多的人,把头发染成了黄色之后,却发现到处都能看到黄头发。狠下心买了一款时装,穿出门却发现随便逛逛街都能见到穿着一样衣服的人。

这正是社会脑自动收集来的相同特征。

社会脑无法对自我本身进行定义,它只能在社会群体中?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