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唐朝好地主木子蓝色笔趣阁 > 第1177章 三年又三年(第1页)

第1177章 三年又三年(第1页)

“三年又三年,这高句丽何时能灭?”

寒风啸啸,飞雪飘零。

已经长的和李超一样高的太子承乾负手而立,站在宫中的望火楼上,远眺着大雨纷飞中的汉京。

李超披着貂皮大衣站在一侧。

寒冬腊月,吐气成霜。

“毕竟是灭国之战,也没有那么轻松的。三年时间,陛下在辽东取得的战果已经非常骄人了,最多再有一两年,高句丽就将灭亡。”

“还要一两年吗?”承乾问,“陛下都已经三年未归了。”

贞观九年二月,李世民出汉京往泰山封禅,八月,皇帝在登州发布了征辽令。大唐二十万大军水陆并攻,三十万民夫负责转运辎重粮草。又有契丹、奚、室韦、霫、薛延陀诸部十万骑从征。

三韩半岛上的新罗、百济二国也各派出了三万兵马,连东瀛都派出了一支两万人的舰队从征。

当这支三十八万人的大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当时大唐朝野都认为这场仗可能半年就能结束,说不定能赶在贞观十年正旦前灭亡高句丽。一些保守的估计,也认为顶多到贞观十年中就能获得胜利。

不过真正开打,却并没有这么轻松。

在战斗一开始的时候,确实非常迅速。

这场东征,李世民亲征,他坐镇登州,在进攻开始后,还渡海移驾辽南卑沙城,亲临辽东指挥。

大军分成三路,辽河一线由兵部尚书李靖指挥,统领的是十万唐军和十万部族联军,二十万大军正面进攻高句丽人的辽东千里长城防线。

而在辽南一线,五万唐军从南往北攻,是绕过高句丽的千里长城的。辽南一线,由枢密副使李绩挂帅指挥,安东都护尉迟宝琳为先锋。

海路这边,李世民出人意料的选了五员大将,由枢密副使秦琼挂帅,中军大都督程咬金、右军大都督苏定方、还有南衙府兵大将军罗士信、单雄信五将统领五万水师和步兵浮海东渡直攻平壤。

这场战争,大唐可谓猛将尽出,精锐云集。

建功最快的还是秦琼率领的水路,高句丽大军云集于辽东长城一线,平壤一带则兵力空虚的多,兼之又有泉盖苏文父子做内应,秦琼的舰队渡海直抵平壤大同江口,然后顺江抵近平壤城下。

当唐军舰队铺天盖地抵达的时候,高句丽朝廷措手不及,泉盖苏文父子在城中发起叛乱,里应外合,秦琼轻松的就攻入了城中。

从抵达平壤城下,到攻入城中,只用了半天时间。

高建武无路可逃,拒不投降,在宫中放火自0焚。

平壤的王室军队或死或降,这也是自隋以来,中原军队第二次攻入平壤。当年来护儿也曾攻进平壤,但当时是高句丽人故意放隋军入城,来护儿纵兵入城,大肆抢掠,乱不成军。结果高句丽伏兵趁乱杀出,大败隋军,当时来护儿仅率数千残兵逃出城外,高句丽军追杀到隋军战船停泊之处,见留守大将周法尚严阵以待,才退回。

当年秦琼、老铁枪正是在来护儿麾下,参与了那一战。

时隔二十年,当年的来护儿亲兵队头,已经成为大唐的枢密副使,站在高句丽王宫之中,看着高建武的尸体,秦琼心中激荡。

捷报送到登州,李世民兴奋万分,亲自渡海到辽南卑沙坐镇指挥。

北路的李靖率领二十万汉蕃联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推进,直指辽东城,一路将辽东周边的卫堡扫除,最终兵围辽东城。

老将李靖不急不燥,用了一个月时间,连续击败多支来援高句丽军,最终用大炮轰开了高句丽城门,攻破了辽东城,这座高句丽辽东防线上最坚固最大的一座城池。

秦琼破平壤,李靖夺辽东。

本来以为这场战事能够迅速的结束,岂料事情并没有如想象中进行。

高建武死了,消息传到辽东,辽东统帅乙支文德立即扶立高建武之弟高大阳之子高藏为王,拥他为高句丽第二十八任国王,并自任莫离支,统摄国政。

国王高藏完全就是乙支文德的傀儡,乙支文德面对唐军的劝降,顽固无比。

拿下辽东城之后,战事进展并不顺利。

辽东一线,高句丽人在这里费时三年,加固的千里长城并不是假的。辽东城是平原城,但后面的许多城池却都是山城。

大大小小无数的山城都如钉子一般的立在各个险要山谷和山上,李靖虽有二十万大军,但在辽东的这种地形下,兵多也没多少优势,而高句丽人负隅顽抗,拼死不降。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