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足迹的近义词 > 第13部分(第2页)

第13部分(第2页)

中国服装协会的报告提出,资金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为了持续稳健地发展,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产品创新、设备换代和品牌建设上。

行业国际合作也是发展趋势。2007年11月,本土企业宁波雅戈尔集团以现金方式收购美国Kellwood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Kellwood Asia Limited持有的Xin Ma Apparel International Limited和Smart Apparel Group Limited的100%股权,投资金额共计亿美元。

姜晶晶文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可口可乐的中国故事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中美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第二天,可口可乐公司宣布重返中国市场。

根据与中国粮油集团签署的合同,可口可乐公司获准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出售罐装可口可乐。从1979年起,在灌装厂建立之前,由中粮集团采用寄售的方式先行销售可口可乐饮料。这个合同是在外贸部大院签订的,但当时政府对于“可口可乐”这个美国文化的代名词仍然相当敏感,因此合同中特别提出:“仅限于在涉外饭店和旅游商店出售”。

实际上,可口可乐早在1927年就在上海成立了灌装厂,到1948年在华已经拥有3家灌装厂,年销量超过100万箱。但在1949年,它撤出了中国市场。

可口可乐公司是最早看到中国市场机会的美国企业之一,但重返中国市场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1979年,首批可口可乐经由香港登陆大陆市场。1980年,可口可乐公司又向中粮集团赠送了一条每分钟生产300瓶可口可乐的生产线。1981年4月,这条生产线落户北京丰台区。80年代初,可口可乐又在广州和厦门分别建立了生产线。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当它决定向中国消费者大规模推销饮品时,麻烦出现了。

1983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职员开始利用周末在北京的各大商场推销可口可乐。1瓶可乐5毛钱,且赠送1个气球或1双筷子。据考证,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然而这次促销活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些报刊杂志批评这种做法“引进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之后,可口可乐又被严格地限制在外国人的圈子中销售,“不准卖给中国人1罐”。1年之后,这个禁令才得以解除。

现在,可口可乐公司已在中国的30多个城市拥有36家灌装厂,其众多著名品牌都已在华销售,如可口可乐、芬达、雪碧等。此外,该公司还通过其在华的合资公司开发本土品牌,如1996年和1997年分别开发出的“天与地”瓶装水和“醒目”系列果味饮料。

近年来,可口可乐公司开始由引进品牌转向为中国市场开发饮料产品。近期,其中国研发团队推出了“美汁源”系列橙汁饮料;在华东、华南市场,它更注重本土品牌,如“茶研工坊”和“健康工房”。

尽管中国饮料市场发展迅速,但人均饮料消费仍与欧美平均消费水平相去甚远。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总裁戴嘉舜(Doug Jackson)将这种差距视为发展的潜力。他希望有朝一日中国可以成为可口可乐的第一大市场。

中国的饮料市场

20世纪70年代末,在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之前,中国只有1个全国性的软饮料品牌,其他都是地方品牌。它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汽水”。由于设备陈旧、生产工艺粗糙,那时中国的饮料市场相当落后,对外资的管制更是非常严格。

尽管当时可乐已经风靡全球,但当它初返中国市场时却并没有大受欢迎。因为中国消费者并不怎么喜欢这种味道有点儿像止咳糖浆的饮料。然而可口可乐公司成功的营销策略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并且使可口可乐成为该公司在中国的主打品牌。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占得先机。其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直到1981年才在深圳建立了第一家灌装厂。

然而从90年代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开始面临来自国内外众多企业的挑战。以碳酸饮料为例,中国本土企业娃哈哈于1998年创立了自己的可乐品牌——非常可乐,并提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这一口号。成功的分销网络使非常可乐很快占据了国内二级、三级城市以及农村市场,娃哈哈因此成为中国第三大软饮料企业。

瓶装水、果汁、茶饮料及乳饮料等其他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中国茶饮料市场兴起于1993年。如今它已成为国内增长最快的饮料市场,其市场份额仅次于瓶装水和碳酸饮料。

姜薇文

电影记忆(1)

“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是《北京人在纽约》里的一段话。拍摄于1992年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曾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它讲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出国浪潮的席卷之下,一批精英分子在大洋彼岸寻找梦想的故事以及他们在异国文化的冲击下所经历的迷惘和痛苦。

当时,一个普通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不外乎是通过少数人的出国经历或偶尔播放的西方电影或电视剧,比如《大西洋底来的人》、《飘》等影片。

直到1994年和1995年,随着两部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和《阿甘正传》先后在中国上映,普通大众才开始通过另外一个窗口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自此,100多部外国电影(主要来自好莱坞)开始流入中国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好莱坞带给我们的一个个缤纷绚烂的美国梦。它们把美国式的幽默和美国人的喜怒哀乐呈现给中国人。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能得到什么。”和在其他国家一样,汤姆?汉克斯在《阿甘正传》里的独白也被中国年轻人奉为经典;而席琳?狄翁演唱的《泰坦尼克》的主题曲“我心永恒”在时隔10年之后仍然传唱于中国的街头巷尾。

最近,美国电视剧更是广受年轻人的欢迎,如《老友记》、《欲望都市》、《迷失》、《越狱》、《丑女贝蒂》等等。这些美剧在网络上和DVD市场上都异常火暴。

在过去的15年里,通过其塑造的人物形象、经典的剧情和人物对白以及动听的主题歌曲,这些舶来的影视作品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年轻一代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成为他们交流和成长历程中的共同语言。

一个五彩缤纷的好莱坞世界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电影进口业务一直处于零散的状态。直到90年代初,国外大片才不断地进入中国。当时,中国以每年10部的规模引进外国电影,而这些电影的进口都是通过当时新成立的中国电影集团来运作的。

与此同时,迪斯尼、米高梅、时代华纳以及新闻集团等国际媒体大鳄都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他们想象,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即使每个人只掏5块钱看场电影,也会创造出60亿元的票房收入;即便只有1%的人去电影院,那么6000万元的票房也是相当地可观。

如果说这些数字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那么1998年,它们开始变成了一个现实。1998年春天,?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