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大易意思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大凡研究易学者,均知《周易》为周文王所演创。司马迁说:“西伯拘羑里演《周易》。”羑里,位于今安阳汤阴县。《广雅》曰:“夏曰夏台,殷曰羑里,周曰囹圄,皆圜土。”圜土,就是用土筑成的圆形的专门囚禁罪犯的建筑物。羑里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国家监狱。文王庙是明代嘉靖年间汤阴知县所建。内有演易坊、乾隆御笔所赞碑文等。周文王名姬昌,西伯是其官职封号,文王之名是由其子周武王追封的。周文王在82岁时,因叹殷纣王之残虐而遭囚羑里。在被关押的七年中,他将伏羲八卦进一步推演为64卦,并系以卦爻辞,以成六经之首的《易经》。在其89岁出狱之后,于92岁得遇姜子牙。文王父子同尊子牙为军师,遂灭殷而成周朝,得殷都灵气而君临天下,社稷八方。据《竹书纪年》记载,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文王长了四个|乳头,不可不谓之天赋异象,以至于创《易》于世;想想自己手上天生的太极图案,不免神思云天,不知天赋之责为何,是否也有授记之责?或许存疑过早,唯留于日后存验。

走遍殷墟,阅尽羑里城,感慨良多;心中情愫不发不足以凭慰先贤,遂作小文曰:经天纬地,究易思圣学,千秋文彰凿鸿蒙;发微阐幽,来复见天心,一卷经成万古功!

行程中还有许多别有韵味的微妙细节值得深思长忆。其一,我们去看3000多年前的司母戊鼎(仅出土两个)时,事先并不知晓参观内容。当时我所穿衣服颜色搭配正好是《易经》中的鼎卦(上红下深蓝),鼎鼎相应;其二,羑里城讲周文王和周武王,一阴一阳,文武之道,而此次来安阳又恰恰有刘文武先生同行;其三,有人所送的贵重礼物——真品甲骨文片,我的那片上的文字是十天干中的“辛、壬”(甲骨文)二字,刘文武先生的是“月”和“一”字,只有我这一片和易学有关,而赠送人是无意之举;其四,文王殿所悬匾额是由当代书法名家米南阳所书。因其与我同姓,且当代米姓书法名家仅此一人,想来羑里此处亦与米、与我皆有缘,想着想着,不觉心中窃喜,在在处处天人相应啊……

感应安阳(2)

此行收获颇丰。除此之外,还知道了“问鼎中原”成语的来历,知道了沐浴的详细解释——沐就是洗头,浴是洗身。还有……言不尽意。

夜深了,想想来到这里所发生过的一切,不知是天有玄机,还是自作多情,惟有随性一笑,管它呢,结果最重要。

此时此刻,精神遥远而又贴近——我想我的一生可能就是一次易学的延续之旅,祈愿这个过程清晰而深厚,并时时刻刻有良知、道义和社会责任感相伴且润泽。

不敢再让自己的思绪漫天飞舞,一个人要能够做到精神自律。遂止笔。

梦里,心驰安阳……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

易学基础自测题

1。“易”是什么?

2。易学的精神是什么?

3。“道法自然”,如何效法,你能迅速说出五种以上的现象吗?

4。“人道”是“仁义礼智信”,那么“地道”是什么?

5。易学的义理是如何贯穿于方法之中的?

6。阴阳是什么?

7。五行与阴阳的关系是怎样的?

7。阴阳、五行、干支、卦是依据什么共同的原则方法应用的?演绎归纳辩证类象。

9。阴阳、五行、干支、卦的类象是否能够熟练归纳?

()好看的txt电子书

10。易学的基础(五行、干支、八卦)应用如何落到实处?如何以人为本?

11。干支(或者卦)落实到五行时,如何区分真假虚实、贵贱贫富?

12。“善易者不占”的内涵?在这个原理的指导下,你有多少实证的例子?

13。易学的流派特点及互相比较?

14。易学发展史中义理与象数的承前启后人物,你能脱口而出的是否超过九个?他们的重要易学特征是什么?

15。古语说“大易至简”,如何一言以蔽之?

儒门易家简史(1)

“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读易经,因翻阅得过多,把串联书页的绳子磨断了多次。孔子是后来传统读书人心中的“先师”,示范之下,几乎没有人不读易经。毕竟,《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居十三经之首。

今天流传的《周易》是齐田何所传的本子。《史记》记载了由孔子到汉代田何的传《易》系统,但在楚国还有另一个系统,就是帛书本。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发现的帛书《易传》六篇共包括《二三子问》、《系辞》、《衷》、《要》、《昭力》、《穆和》。其中,《要》记载了孔子“老而好易,居之在席,行之在橐”,和《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学术上与占卜的《周易》分道了。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所序的内容就是《易传》,它是由孔子门徒汇集而成的,亦称《十翼》,是研究《易》的十个翅膀。研易必先读《易传》。

孔子五十学《易》云:“君子不与命争。”, 以至于“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天命,对他来讲就是出来做官。即天命之命。孔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说到这,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古代很多有成就的人,大多都只活到五十岁左右,北宋就很明显;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亦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因此人生都活的很紧凑。

医易同源。

黄帝著《黄帝内经》,一定是懂易学的——医易同源。黄帝传世有三本书:《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黄帝宅经》,后两本书已佚。历史上著有内、外经的还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汉书?艺文志)。历史上宅经有三部,还有《孔子宅经》、《淮南子宅经》。《孔子宅经》,惜已佚。

孔子卜宅,也很注重人文环境,《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智)?”里,是古代的面积单位,即长宽各三百步;择,古亦作“宅”。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